隨著國內疫情的控制,近日國內醫療機構普遍開始複工,醫護們也逐漸恢複正常工作,但疫情對醫務人員收入的沖擊卻難以在短期內消散,有調查顯示,疫情期間,約九成醫務人員收入下降,甚至有醫療機構的從業者面臨“裁員”風險。
近九成醫務人員收入下降
根據3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2月我國五大宏觀經濟數據,疫情期間,各行各業的經濟指標增速都有所下降,醫療行業同樣受到影響。
廣州艾力彼的調查數據顯示,2月份,國內醫院的業務量和營收普遍出現下滑,其中近8成醫院的門診量同比下滑40%以上,超半數醫院住院量同比下滑50%以上,手術量下滑60%以上的醫院占比也過半。
與醫院營收下降成正比的,是醫務人員收入的減少。“丁香人才”近日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疫情期間,約九成醫務人員的收入下降,其中56.3%的醫務人員績效、獎金受到影響,基本工資沒有影響;29.4%的醫務人員基本工資、績效、獎金均受到影響;只有少數醫務人員(7.6%)的收入未受影響。
而在下降幅度上,36.4%的醫務人員表示收入下降了30~50%,還有5.7%的醫務人員工資目前還沒發。
獎金大跳水,公立醫院醫生收入斷崖式下跌
國內某大型三甲醫院耳鼻喉科醫生說,由于不少擇期手術推遲,2月份,其所在科室及其醫生的收入普遍下降了70%以上,收入呈現“斷崖式”下跌。
不僅僅耳鼻喉科,其他科室醫生的收入也出現不同程度的“跳水”。國內某公立醫院的骨科醫生就介紹,疫情期間自己的收入減少了一半,另一位神經外科醫生則表示,疫情期間自己的獎金和績效都減少了三分之一。
有調查數據顯示,7.6%的醫務人員表示收入未受影響。據了解,疫情期間收入變化不明顯的主要是獎金收入占比較少的基層醫生。相反,獎金收入占比越大的專科,醫生收入影響越大,尤其是病情不緊急、可以延期手術的專科,由于疫情期間門診和手術全部取消,甚至有不少醫生完全沒有了獎金收入。
有些醫院至少還有保底工資,但有的醫院可能連“底薪”都在拖欠。微博大V蓮子醫生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有些醫院今年獎金減少、補貼取消,還有交通補貼和飯卡補助都沒有了,自己走路上班,自己帶飯。醫院的解釋是入不敷出,什麽都沒有,聽聞有地方的工資都在拖。”
根據國家衛建委公布的數據顯示,疫情期間,4.2萬醫務人員馳援武漢,沖在一線抗疫的醫護更是數量龐大。
爲此,國家規定給予一線醫務工作者200~300/天的補助,但實際情況是,符合補助標准且已經領到補助的醫務人員還是少數。此外根據“丁香人才”往期調查,截至3月10日,全國超八成醫務人員仍未收到補助。
民營機構更不好過
一家民營口腔醫院負責人表示:疫情期間全職醫生和民營醫院共患難,取消了保底工資,按照等級給予員工3千、5千、8千、1萬等不同數額的工資,這位負責人表示,這樣的工資分發方式政府和法律都是支持的。
在各行各業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共患難”是必然的,但對于民營醫療機構來說,如果長期入不敷出,從業者面臨的不僅僅是工資減少,甚至面臨裁員風險。
實際上,現金流危機是民營醫療機構的普遍現象。艾力彼的調查數據顯示,疫情期間,近六成民營醫院現金流支撐不到2個月,有的甚至支撐不到一個月,這樣的大環境對于民營醫療機構的從業者來說收入減少已經不足爲奇,畢竟能撐住不失業就已經不易了。
醫護收入大縮水的環境下,康複行業情況如何?
疫情對所有行業都將帶來巨大打擊,作爲醫療技術人員的康複師同樣不例外,有部分小夥伴就反映,自己不僅工資收入縮水,而且還很可能面臨被裁的情況。
疫情導致做康複的患者大量減少、部分民營康複機構及綜合醫院康複科停診等因素都是影響康複師收入的主要原因。在醫療界整體收入下降的大背景下,目前在大部分醫院“存在感較低”的康複科更是難獨善其身,“焦慮感”是很多康複師常常提到的高頻關鍵詞。
康複崗位減少,畢業生就業受阻
康複興起,每年報考康複的大學生也是越來越多,面臨2020年康複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也受到疫情的極大影響!崗位減少,招聘活動無法正常開展,康複學生面臨提前畢業,就業競爭壓力也是非常之大。很多康複機構或者醫院不招新人甚至還在“裁人”,多種原因導致很多康複應屆生或者往屆生無法找到合適工作!
但是,危機與機遇,往往是同時並存
1、疫情爲心肺康複帶來發展契機
此次疫情中,新冠病毒首先損傷患者肺部,很多危重病人因爲急性呼吸窘迫、急性呼吸衰竭死亡。對經曆了呼吸窘迫,肺功能受損,又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等基礎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來說,心肺功能康複尤爲重要。
不管是應對肺部疾病還是相關並發症,盡可能好的心肺功能可以爲進一步康複治療與訓練創造基本的身體條件,對疾病恢複起積極的作用。
國外的心肺康複體系發展已有百年曆史,經曆了被否定、質疑到普遍接受的過程,而我國的心肺康複還處于起步階段,從事心肺康複治療的專業人員還爲數甚少。
2、中西醫結合康複開啓“高光時刻”
3月5日,湖北省中醫院開設新冠肺炎康複門診,這是目前全國首家新冠肺炎多學科模式康複門診。該門診共配備30名醫護人員,用西醫的手段檢測評估患者的身體情況,用中醫的手段爲患者進行治療,可解決患者出院後乏力、酸痛、食欲不好、心慌、胸悶、盜汗等問題。現代康複治療技術與中醫康複治療技術相比具有不同的理論體系,但在治療對象及治療目的上卻是共同的。現代康複醫學的整體康複觀與中醫康複學的整體觀相一致,各有其優勢和局限,所以,中西醫不是互相取代的關系,而是取長補短的夥伴,融會貫通才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戰“疫”中的諸多成功案例,以及幾十年來的研究實踐都表明了,中西醫結合是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一大優勢,成爲了康複醫學在我國迅速發展的一種獨特模式。
3、心理康複迎來曙光
一線醫務人員防護服下也是普通的血肉之身,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中,不僅面臨著被感染的風險,也經曆著心理的考驗。
更有確診患者擔心治不好而情緒失控,出現了睡眠障礙,甚至不配合治療、拔除治療管道。但情緒的病毒並非只會侵襲風暴中心的人們!刷著各種不知道真實與否的負面信息,有人會過度焦慮擔心,並衍生出一系列消極情緒。
很多企業停工,未明確上班時間,導致家庭收支不穩定,也會造成一定的心理恐慌、焦慮和緊張,有時候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容易對家人發脾氣,甚至語言傷害。
抗擊疫情,心理康複責任重大!這次疫情不一定能讓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關注上升到全民高度,但一定會重視起來,會有更多人關注到這個領域。
4、康複器械或將迎來爆發期
疫情的爆發促進了市場對醫療器械需求的大幅增加,尤其是與呼吸、檢測康複、應急防控、重症病房建設及健康防護等相關産品。患者的康複理療與跟蹤治療需求即將迎來高峰,健康管理適宜設備也會成爲關注的重點。更有專家呼籲,疫情結束後,應該盡快讓家用醫療設備進入家庭。
有關部門出台了“對進入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程序,並且與新冠肺炎相關的防控産品,免征醫療器械注冊費”的政策,減輕了生産企業的負擔。藥品監管部門加強對企業的指導,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對有關疫情防控用的藥品醫療器械生産企業開展“一對一”的服務,提供全程的咨詢、技術支持和政策指導。
5、明確有關康複的新職業
日前,人社部官網發布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等16個新職業》一文,本次公布的16個職業中包括健康照護師、呼吸治療師與康複輔助技術咨詢師。
何爲健康照護師?
何爲呼吸治療師?
何爲康複輔助技術咨詢師?
有一些新職業的從業人員已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了積極貢獻,以呼吸治療師較爲典型。呼吸治療師們在醫院的急診科、各類 ICU、手術室、呼吸科病房廣泛參與各種急、慢性心肺疾病患者的評估、搶救、治療、護理以及健康教育,對提高該類疾病的搶救成功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肆虐爲我們敲響了警鍾,慢性病和亞健康的防治必須通過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來實現,健康照護師、康複輔助技術咨詢師這些新興行業的專業人才將大有可爲。就業方向不局限于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年人服務機構、體檢中心、健康類産品公司等;也可以去健康咨詢中心、康體中心、健康養生會所、俱樂部等新興行業工作;還可以進行自主創業。
6、高校增加康複新專業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本年度共有51個目錄外“新專業”獲得審批,上海理工大學申報的新本科專業“康複工程”名列其中,我國成爲了國際上首個設置專門本科專業培養康複工程人才的國家。
4所院校新增中醫康複學本科專業,自2016年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申報的中醫康複學專業獲批准後,目前全國已有13所高校開展該課程。
新增備案本科專業中,13所高校新增康複治療學專業,5所高校新增康複物理治療專業,另有5所高校新增運動康複專業。值得關注的是,廣州醫科大學新增康複作業治療專業,預示著康複細分學科越來越精准化、專業化。
疫情對整個康複行業帶來巨大的沖擊,但未曾不是一次加深民衆對康複認知度及關注度乃至大發展的好機會!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