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4月,注定是世界石油史上濃墨重彩的章節。准確地說,這將是最艱難的月份之一。用“危機四伏”來形容或許毫不誇張。
全球主要社會幾乎同時停擺,30多億人居家躲避病毒,導致原油需求從未像現在這樣斷崖式下跌。全球汽油需求減少了一半,美國城市交通出行比平日減少八九成。航空燃油需求減少了70%。
按照荷蘭托克(Trafigura)首席經濟學家Saad Rahim的預測,4月份,原油需求將減少2500萬桶至3000萬桶/天之間,相當于全球消費的三分之一。
這將是有史以來最嚴重、速度最快的需求破壞,至少是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的6倍。
考慮到歐洲、美國、印度等海外地區疫情高峰期依然沒有到來,很難想象需求會在短時間內大幅回升。
偏偏在此時,沙特和俄羅斯很不識相地“作妖”,狂打價格戰,致使油價發生曆史級別的暴跌。僅3月份這一個月,油價就重挫55%,只剩下20多美元,對能源業造成了嚴重破壞。
問題在于:沙特這種不計後果的價格戰根本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似乎還有點擦槍走火的意思。他們開出的“跳樓價”折扣不但沒有刺激銷量增加,反而引發國際運費大漲,從而抵消了相當一部分沙特原油的折扣,令其綜合成本明顯上漲。
沙特當初看起來有點魚死網破的賭氣意味:大家誰也別想好過。
俄羅斯確實日子難過了。美國總統特朗普一開始還爲油價暴跌帶來的汽油價格走低沾沾自喜,以爲可以借此獲取更多民意支持,但很快就被一千萬美國人失業這個驚人的事實給了當頭一棒,現在終于改口催大家減産了。
可是,誰都未曾想到的是:貿易商瘋狂囤油,儲油空間很快就要耗盡。屆時,産油國們將不得不減産,到時候就是一損俱損的難堪局面。
這個4月,無論是沙特還是俄羅斯,抑或是美國,産油國必須作出決定命運的抉擇。否則,大家將會一起翻車。
01
留給産油國的時間不多了
真正作妖的,是全世界的原油貿易商。
與以往煉油廠、飛機、汽車和輪船來消化原油及其産品不同,今年,能源貿易商是短期內最具購買力的其中一個需求方,另一個需求方是各國政府。主要是因爲疫情導致傳統的下遊需求方停工、停航、停車庫,無法消費。
政府和貿易商購買原油也不是用來消費,而是囤貨。不同的是,前者是充實國家儲備,後者則是趁著千載難逢的極高升水(Contango)賺期現套利的錢。
由于現貨價格顯著低于期貨價格,期貨近月合約又比遠月合約低了將近14美元,現在購買原油現貨囤在倉庫裏,再過6個月左右進行期貨合約交割,成了穩賺不賠的好生意。
關鍵的問題是倉庫。
傳統的陸地油罐空間本已所剩無多,國家收儲規模相較于目前龐大的供應可謂是杯水車薪,于是,大家都盯上了海上浮式儲油設施——油輪。
一時間,搶租油輪成風。超大型油輪(VLCC)3月上旬掀起一波漲價潮,從中東海灣到中國的費用一夜暴漲六倍,標價21萬美元/天。隨後價格回落,最近幾天又開始狂漲,報價18萬美元/天。
即便這麽高的費用,貿易商們也可以在海上囤油半年後鎖定七、八百萬美元的利潤。這也難怪貿易商如此瘋狂,使得全球油輪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裝油,幾乎是2015年上次搶油輪時期的5倍。
按照這速度,全球原油倉庫將以每月6億桶的速度被填充。現在76%的儲存設施已經滿了。IHS Markit預計在二季度結束之前,所有儲油空間都會被填滿。如果繼續提高産量,存儲空間告急就來得更快一些,2個月到4個月內就飽和了。
儲油空間全部飽和的後果是什麽?當然是産油國被迫無序減産,而且減産幅度不是他們說了算,而是輸油管道、油罐和油輪的空間來決定。
考慮到從開始減産到出現效果有一定時滯,倒推下來,4月是産油國決定是否削減産量的最後期限。
02
三方博弈
如果真的回到談判桌前,主角可能不只是沙特和俄羅斯,還會有第三方加入——美國。
其實,這場看似針對俄羅斯的價格戰,“醉翁之意”就是在美國。怎麽理解?
由沙特領銜的OPEC以及俄羅斯等非OPEC産油國最近幾年的聯合減産確實顯著推高了油價。然而,這些産油國最終發現,事實明顯偏離了當初的預期。美國趁著油價走高大肆擴産,産量增長到創紀錄的1300萬桶/天,搶奪了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成了豪奪巧取的勝利者。
這讓付出了三年産量代價的俄羅斯非常不高興,因此拒絕了沙特提出的加大減産力度的提議。此舉惹惱了沙特,中東土豪當場掀翻了桌子。
換句話說,沙特在需求暴跌的情況下仍然發動價格戰是一場豪賭。
賭什麽?賭美國撐不住!
一開始,美國還真是撐得住的。3月上旬價格戰之初,眼看著汽油價格跟隨油價而暴跌到比水還便宜的地步,特朗普一度沾沾自喜。那時他一直對廉價汽油表示滿意,還說這對美國人來說“就像是有史以來力度最大的減稅”。
想想特朗普正尋求在今年11月的大選中獲得連任,當前正是需要民意支持的緊要關頭,他那時對油價暴跌的態度似乎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很快,事情就不對了。
03
美國頁岩油幾乎“全軍覆沒”
全球各地都出現了煉油工廠關閉和減産的現象,壓力隨即傳導到上遊開采商。
挪威能源業咨詢公司Rystad Energy在沙特剛剛開打價格戰的時候就警告:在31美元的油價上,絕大多數頁岩油開采商無法盈利,數量有100多家。
只有埃克森美孚(Exxon)、雪佛龍(Chevron)、西方石油(Occidental)、Crownquest和New Mexico這五家還能賺錢。對于其他開采商來說,基本就是采油越多越賠錢。
可是現在,油價只有20多美元……
4月的第一天,美國頁岩鑽探公司Whiting Petroleum就向法院申請破産保護。這是科羅拉多州和北達科他州巴肯頁岩地質帶最大的石油企業。
Whiting Petroleum只是倒下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如果油價持續低迷,將導致更多頁岩油生産商破産或者重組。位于得克薩斯州休斯敦的頁岩油廠商卡隆石油公司據說正在討論重組30多億美元的債務。
爲什麽頁岩油最先承受不了低油價?因爲他們成本高。像Whiting Petroleum的開采成本就在每桶50美元上下,其他頁岩油公司的成本在50至55美元之間。
而且,頁岩油行業十多年來都是靠大量借債來提高産量。當行業不景氣的時候,高負債自然意味著更高的風險。惠譽估計,假如當前的情況持續下去,頁岩油鑽探公司今年可能出現超過320億美元的債務問題,違約率將爲17%,遠超這輪油價大跌之前的7%。
這就導致頁岩公司對油價變化高度敏感。根據大陸資源公司披露的數據,WTI油價每變化5美元,就會影響大約3億美元的年度現金流。以此計算,如果4月及以後還是這麽低的油價,大陸資源的運營現金流預算可能會歸零。
“如果獨立頁岩開采商們倒下,美國就得倒退回1974年。”Rick Perry的警告擲地有聲。他記得非常清楚,當時美國還高度依賴進口能源,需要仰人鼻息。“我們正處于石油行業大規模崩潰的邊緣。”
比起財務實力有限的能源企業倒下,真正讓人擔心的是能源債。
油價暴跌考驗著能源公司的債務狀況,幾家信用評級爲BBB的能源企業發行的投資級公司債已經開始遭遇抛售,收益率升高至類似垃圾債的水平。市場開始對能源債務“炸彈”進行定價。
由于利差上升,目前大約有1400億美元的BBB級能源債券存在被降級至垃圾級的風險,這在整個美國油氣公司企業債市場9360億美元的規模中的占比約爲15%。
一旦BBB級能源債券被降到垃圾級,同時公司債利率暴漲、企業借款成本高企,形成惡性循環,就有可能加速企業走向死亡。屆時,就將是美國公司債危機全面爆發之日,其沖擊力將不會亞于08年經濟危機。
04
“逼宮”特朗普
看到種種慘烈情景,誰還能穩坐高台?4月2日,特朗普親自出馬,和沙特王儲通了電話。
這次通話也依然有著濃郁的“特朗普風格”。通話後特朗普對外宣稱,沙特和俄羅斯已經談過了,雙方都想要達成減産協議,可能減産1000萬桶/天以上,他本人則希望減少力度達到1500萬桶。
此話一出,不明真相的原油價格迅速上演了一場瘋狂的“過山車”走勢,布倫特油價一度暴漲近50%。
但隨後,油價便大幅回落。若真是特朗普所說的每天減産1000萬桶,就相當于全球供應量的10%-15%,也幾乎是要讓沙特和俄羅斯減少近45%的産量——這將是所有人從未見過的。因此,特朗普很可能是在信口開河。
隨後,沙特和俄羅斯也迅速打臉特朗普——俄羅斯斷然否認普京與沙特王儲通過電話,OPEC代表則稱沙特和俄羅斯沒有達成任何規模的減産協議。
到了3月31日,特朗普口風大變,公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達他的焦慮:“你們不想失去一個行業。你們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個行業,還有成千上萬的工作崗位。”
不管是否達成口頭協議,特朗普不同尋常的石油外交手段,以及他急于宣布勝利,都反映出他對美國經濟感到越來越焦慮。如果沙特和俄羅斯未能達成一致的減産意見,特朗普將發現,自己將被沙特王儲穆罕默德和普京這兩位政治強人抛在風口浪尖。
現在,特朗普越是上躥下跳,就越說明他著急。這場價格戰明擺著是沙俄兩國默契“逼宮”,就看著特朗普在壓力之下如何出牌。
05
新減産聯盟
OPEC代表也是個急性子,正式亮出了牌。
OPEC代表說,全球原油減産1000萬桶/天是一個現實的目標,呼籲産油國召開以減産爲目的的會議,沙特希望非OPEC+産油國也能參會。“美國應該加入新的OPEC+減産協議。”
顯然,他們呼籲的“非OPEC+的産油國”不單指俄羅斯,還希望有美國,以及加拿大、巴西。
有媒體消息稱,只有不屬于OPEC+的一些大型産油國加入減産,沙特才會准備減産。如果其他産油國加入減産聯盟,沙特就考慮將産量降到900萬桶/天以下。
基本上,這等于沙特亮出了明牌:拉美國“下水”,讓他們也減産。這也正是這場持續已半個月之久的沙、俄價格戰真正的意圖。
如今,特朗普態度依然強硬,聲稱沙特和俄羅斯如果不減産,就威脅要給他們加稅。這話說的實在有點色厲內荏,正如上文分析,眼下最扛不住低油價的,可不是沙俄,而是特朗普。
但特朗普也有他的難處。別看他在全球“縱橫捭阖”,大秀“交易的藝術”,但在美國國內可遠沒有那麽風光。
沙特和俄羅斯政府對國內原油産能有強大的控制力,說增産就增産,說減産就減産。特朗普可做不到。
國內大小油企、産業鏈上下遊公司各自有各自的利益。特朗普貴爲總統,也無權強制企業減産。而要協調所有人利益,弄出一套大家認可的減産方案,難度堪比登天。
退一步講,如果特朗普真的能拿出減産方案,那就是對沙俄做了重大讓步,民主黨抓住這個辮子做做文章,也夠他喝一壺的。
如今的沙特和俄羅斯,明擺著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被架在火上烤的,是特朗普。
沙俄“默契”做出的局,特朗普如何接招?留給他的時間只有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