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以商業巨制電影《泰坦尼克號》,令全球觀衆爲之震動。全球票房高達18.45億美元,保持世界電影票房記錄達十三年之久;放映期長達287天,斬獲1998年奧斯卡第七十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效、最佳攝影等十一項大獎。
當年,數千萬與傑克和露絲年齡相仿的觀衆,被他們堅貞執著的愛情而感動。“一見鍾情”的傑克和露絲,成爲觀衆們羨慕和向往的對象。
電影一開頭出現了尋寶,由此引出一個悲壯的愛情故事,以及人們面對死亡時的芸芸衆生相,以抛棄珍寶結束,啓示人們人性的愛與責任比珍寶還重要。
在一次海底探險中,美國探險家洛維從一艘沉船的保險櫃裏發現一幅少女畫。在新聞發布會上,一位高齡老婦人聲稱自己就是這幅畫裏的少女,于是老人開始回憶。
1912年4月10日,從英國南安普頓出發的夢幻之船“泰坦尼克號”,目的地爲美國紐約。船上有貴族少女露絲和母親、未婚夫卡爾,以及在碼頭酒吧裏靠賭博得到船票的年輕畫家傑克。
生性喜歡自由、藝術的露絲,早已厭倦乏味的貴族生活,根本就不想嫁給卡爾,這個除了有錢,其他幾乎一無所有的商人。
一天晚上,露絲來到船尾,正准備跳海自盡,卻被傑克救下,兩個年輕人由此搭讪上。次日,二人再次在甲板上相遇,露絲發現傑克也醉心繪畫,且畫技還說得過去,于是兩人交談甚歡。
當天晚上,爲了感謝傑克出手相救自己的未婚妻,未婚夫卡爾約請傑克前往頭等艙餐廳用餐。餐桌上,衆人誇誇其談,露絲母親與卡爾都想讓傑克出出洋相,但是傑克向衆人敘述了自己的經曆,迅速獲得大家好感。
卡爾和露西的母親對傑克非常不滿,甚至心生嫉妒怨恨。兩人一致要求露絲不許再跟傑克往來,可是,此時的露絲早已對傑克一見鍾情。
露絲戴著未婚夫送的項鏈,讓傑克給她畫一幅畫像,就是電影開頭提及的那幅少女畫,並以此作爲二人愛情的信物。
卡爾非常惱火,趁機誣陷傑克盜竊了項鏈,傑克隨即被關起來。
就在此時,信號員發現了冰山,但爲時已晚。高速行駛的“泰坦尼克號”撞上了冰山,船艙頓時破裂,湧進大量冰冷的海水,船體開始下沉,驚慌失措的遊客四處逃離。
露絲就要登上救生艇那一刻,她放棄了,她要去找傑克,因爲她相信他是被誣陷的。她拿用救生斧解救了傑克。
二人來到甲板上,卡爾和傑克二人放下了過往的不快,都極力勸說露絲進救生艇。可是,露絲最終卻選擇了與傑克相擁在一起。
不久後,“泰坦尼克號”就沉沒了。
在冰冷的大西洋海面上,傑克將一塊木板留給露絲,也就是將生存之機留給她,自己則選擇凍死,一份短暫而美好的愛情最終被凍結在海裏。
露絲也被凍得僅存一口氣,但她耳邊一直環繞著傑克的話:決不放棄生命。最後,她拼盡全力吹響了口哨,得到返回的一艘救生船救上。
當年老的露絲講完這段淒美的愛情後,在夜晚,她前往八十四年前“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地方,將那條自己珍藏八十四年的項鏈“海洋之心”丟進大海,讓它陪著傑克和這段愛情永遠葬于海底。
實際上,影片的故事情節是導演自己創作的,但卻是改編自真實事件。露絲的原型是海倫•丘吉爾•坎迪。不過與電影中女主角露絲不同,當年坎迪夫人已經五十三歲了,但風韻猶存。
1859年9月5日,坎迪夫人出生于美國紐約市,自幼進入新英格蘭的多個私立學校學習,受過良好教育。後來,她成爲一名記者、作家、女權運動活動家。
1912年“泰坦尼克號”起航時,坎迪夫人已經離婚了,正在法國忙于撰寫書籍,她接到電報,說她的兒子哈羅德由于飛機事故而受傷,讓她趕緊回紐約。而當時能快速抵達紐約的唯一辦法,就是搭乘“泰坦尼克”號。
登船後,坎迪夫人立即得到頭等艙內六名男士的追求。
當處女航的“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後,一位叫伍倫的立即保護她,在人群裏遇見肯特,即男主傑克原型。後來,伍倫和坎迪都幸運的得救了,而肯特卻遇難了。
回到美國紐約後,坎迪夫人把自己在泰坦尼克號上的這段經曆寫成文章,發表在一家雜志社上,這就是《泰坦尼克號》電影創作的來源。
坎迪夫人一直堅持寫作到八十歲。1949年,坎迪夫人以九十歲高齡離世,留下了這段讓人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