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快讀
  • 旅遊
  • 生活
    • 美食
    • 寵物
    • 養生
    • 親子
  • 娛樂
    • 動漫
  • 時尚
  • 社會
  • 探索
  • 故事
  • 科技
  • 軍事
  • 国际
快讀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2020 年 4 月 13 日 8分电影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羅密歐與朱麗葉就在這艘船上!”

詹姆斯·卡梅隆狠狠地把一本插画集拍到了福斯影业主管的桌上,自信十足。

要賣出一個好的故事創意很難,但如果能用一句話把事情描述清楚,那便能事半功倍。詹姆斯·卡梅隆做到了这一点,他成功令到福斯对这个爱情故事倍感兴趣。

他的目標,是要拍一部關于1912年英國泰坦尼克號沉沒悲劇的電影。

利用Jack Dawson和Rose Dewitt兩個虛構的人物,引領觀衆穿越時空,回到1912年4月10日的南安普敦港,泰坦尼克號開始處女航行的那一天。

誰能想到,在泰坦尼克號遇難者的公墓上,有一個墓碑正好刻著J.Dawson的名字。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第一章:選角風雲

詹姆斯·卡梅隆又要拍大片了。

這是一個震撼人心的消息,即使人們還不知道他到底要拍什麽。

《終結者》系列的成功令到這位50後導演身價飙升,他能向大制片廠要到的拍攝預算也水漲船高。

1994年《真實的謊言》,二十世紀福斯影業給到了他1.15億美元。最終全球3.79億美元的票房收入,進一步證明了他是一個靠譜的家夥。

給他7500萬美元拍一部愛情電影,不過分。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既然是愛情電影,男女主角的人選絕對是成敗的關鍵。

聽聞卡梅隆的新片要招募年輕的主演,好萊塢的演員們蜂擁而上。

誰能拿到這份工作,很可能就會像阿諾·施瓦辛格和琳达·汉密尔顿那样一夜爆红。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福斯整了一個大型招募會,專門搭建了一個20世紀10年代的布景,讓演員們都直接穿上古裝戲服,搞得像是做一個電視節目一樣。

總會有那麽幾個人,能夠從人群中脫穎而出。

馬修·麦康纳,克里斯蒂安·贝尔,比利·克魯德普,傑瑞米·西斯托等几位帅哥将对男一号展开最后的角逐;

女一號則有凱特·温丝莱特,格温妮丝·帕特洛,薇诺娜·瑞德等幾位美女進入了制片方的視線。

馬修·麦康纳和凯特·温丝莱特都异常渴望能够拿到这份工作。他们都是好莱坞的新人,无论卡梅隆最后拍出传世之作还是烂片,能参与进A级大制作就已经算是成功了。

他們在試鏡中都發揮出了非凡的天賦,一次流暢的對戲幾乎就讓他們倆攜手走上泰坦尼克號。

在試鏡還沒有結束的時候,福斯就已經敲定了馬修·麦康纳,让他来出演男一号。

劇本到手的馬修·麦康纳自己都感觉,这肯定是要成了,等通知随时开工就行了。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凱特·温丝莱特面临的竞争似乎要更加激烈,她必须要比其他人做得更多。

爲了能加強導演對自己的印象,她給卡梅隆送去了一封信和玫瑰花,以表示自己拿下Rose這個角色的強烈決心。

1994年的她,只有19歲。

這個年齡要肩負起一部好萊塢大片的責任,絕不是每個人都能辦到的。

到時整個片場可能多達上千人,如果搞砸了,不能達到要求,那麽上千個人就可能因爲你的問題而被迫加班,甚至會因此連累整個項目增加上百萬的預算。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得知溫絲萊特有信心能做好,卡梅隆心裏就有底了。

不過就是男一號的人選,他還有些遲疑。

馬修·麦康纳不是不够出色,而是某天试镜活动时的一次小插曲,让他怀疑有人能比他更出“色”。

一個叫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奥的男子来到了试镜的场地,他引来了众多女性的围观,整栋楼像是被塞进了微波炉,顿时变得热闹沸腾。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能有如此魅力,卡梅隆就讓溫絲萊特和他對戲試試。

剛開始的時候,迪卡普裏奧還在耍酷,不太認真。以至于坊間流傳著,卡梅隆對他第一印象不好的傳言。

結果一正式開拍,卡梅隆就傻眼了。

迪卡普裏奧用不到一秒鍾的時間變成了Jack Dawson。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就是他了。

卡梅隆決定的事情,就連出錢又出力的制片公司都無法改變。

遲遲沒有收到開工消息的馬修·麦康纳,只能后悔当时没有找人去拦住在试镜路上的迪卡普里奥了。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第二章:​從7500萬到2億

在90年代,7500萬要拍一部愛情電影絕對沒問題,像《亂世佳人》那樣的愛情史詩都沒問題。

然而詹姆斯·卡梅隆这家伙压根就不是要拍爱情片,爱情故事只是他的一个垫脚石而已。

激發他拍《泰坦尼克號》的,主要是有兩個因素。

首先是他本身對深海探索就倍感興趣,熱愛潛水。

神秘莫測的海洋帶給了他靈感,才有了1989年的《深淵》。

深埋在海底4公裏深度的泰坦尼克號殘骸引起了他的興趣,作爲潛水狂魔,他自然想要去一探究竟。

其次是他在對探索泰坦尼克號感興趣的時候,正好看到了一部相關的電影,1958年的《冰海沉船》。

那是改編自泰坦尼克號事故的純災難片,主要描述災難發生時,社會不同階層的衆生相。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看完《冰海沉船》的卡梅隆靈光一現,産生了想要拍另一個版本的念頭。

這樣的話,他就可以拿著拍電影的理由,來贏取更多的支持,去親自觀摩泰坦尼克號的殘骸了。

前前後後,一去就是33次。

用盡各種手段,卡梅隆勉強得到了滿意的鏡頭,並用到了電影正片當中。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但他還不滿意。

爲了能夠做出理想中的效果,他讓道具組做了按1/20比例縮小的殘骸模型,補全了一些沒能在海底拍攝到的畫面。

花了400萬美元進行深海潛水,又專門造了模型,才完成了電影開頭部分的內容,這絕不是一部單純愛情片的操作。

卡梅隆這家夥很早就想好了,他要最大程度上地結合真實的曆史,在電影裏還原出泰坦尼克號原來的樣子。

他要拍的是“亂世佳人之冰海沉船”。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于是消耗他大量籌備工作時間的,不是打磨劇本,而是研究相關的曆史資料。

包括船內的一些真實的曆史照片,發生災難時船上都發生了些什麽,哪些傳聞是真的,哪些傳聞是假的,卡梅隆都研究得一清二楚。

一些不清楚的,就通過合理推測,並配合藝術化處理。

比如史密斯船長最後會去了哪裏,船最後到底是怎麽沉下去的,都是依據史實資料確定最後方案的。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要真實還原出曆史的樣貌,拍攝場地是至關重要的。

90年代的電腦特效還能力有限,必須要找到合適的地方實拍才行。

問題是,卡梅隆怎麽都找不到一處合適的取景地,現在的碼頭都現代化了,和10年代的場景相差甚遠。

那用模型?

不行,那樣拍不出壯觀的感覺。

那怎麽辦呢?

“那好辦。我們自己建一個不就行了。”卡梅隆說。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專門爲了一部電影搭建大型片場,這是前所未有的。福斯可能覺得這樣很酷,開創了曆史,以後還可以留著用,還真的采納了卡梅隆的建議。

1996年5月30日,福斯巴哈片廠開工建造,40英畝的海岸,32000平方英尺的大舞台,拍攝沉船戲要用的大水箱,還配備了制作辦公室、道具倉庫等輔助設施。

怕卡梅隆不夠用,福斯還另購了60英畝地,以備不時之需。

正式開機的時候,碼頭的外景還沒有建好,卡梅隆就先帶著劇組拍攝部分的內景戲。

等到9月份,墨西哥的羅薩裏托海岸線出現了一艘雄偉壯麗“泰坦尼克號”,劇組才正式進入新片場開工。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片場的事情搞定了,那麽接下來就要處理細節問題了。

卡梅隆很快遇到了新的難題。

10年代的服裝道具很難找到,特別是船上那些,曆史照片上的家具、飾品、桌燈、瓷器、皮箱、救生衣等等,想買都買不到。

還能怎麽辦?

直接手工制作。

根據藝術指導彼得·拉蒙特的回忆,大大小小的道具总计有数千件,还有布景材料,花了近一年时间制作。

光是這些,消耗的成本就足以上千萬。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由于船上的人很多,不可能在拍幾個主演的時候四下無人,特效又做不出假人,所以群衆演員是必須的。

剛進到巴哈片廠,卡梅隆就召集了上百名臨時演員,多的時候有上千人。加上各種的幕後工作人員,單算每一天的便當開銷也是不可忽略的。

這麽下來,就算不加上買地的錢,7500萬的預算也變得捉襟見肘。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爲了這部戲,連地都已經買下來了。福斯公司不可能中途放棄,高管不得不找卡梅隆喝喝茶。

卡梅隆是個硬骨頭,他甯可放棄自己的報酬,也不願意大幅度縮減開支,搞“豆腐渣工程”。

幸運的是雙方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找多另一家大制片廠來投資。

只是這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犧牲了北美的發行權,福斯才拉來了老牌影業派拉蒙入局,《泰坦尼克號》的成本增加到1億3500萬美元。

這使得之後北美觀衆看到的電影,開場片頭不是福斯,而是派拉蒙。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福斯可想不了這麽多了,只要這項目能順利進行,然後回本,就算是萬事大吉了。

然而等到1997年,電影計劃在這一年的暑期上映,拍攝進度卻只進行到一半,卡梅隆遇到了一個他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1億3500萬用完了。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泰坦尼克號》失控了!

派拉蒙意識到事情不對,將投資上限定爲6500萬美元,同意推後了上映時間,其他的一概不管,反正你福斯要按時間交貨。

6500萬買來了一部商業爛片也沒關系,再冒然增加投資就很愚蠢了。

福斯就懵逼了。

卡梅隆這家夥到底幹了什麽?

也沒什麽。

就是在拍攝完進餐一場戲之後,他發現餐具上沒有白星公司的標識,不符合曆史。

然後花了200萬美元重做。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想要實現一個從船頭緩緩後拉,俯瞰整個泰坦尼克號的鏡頭,實拍無法完成。

然後就花了100萬美元做特效。

盡管這個鏡頭只有短短的10余秒。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總之爲了達到心目中的效果,卡梅隆多少錢都願意花。

其實他並不是沒有考慮到節省開支的問題,本來泰坦尼克號的大船模型是可以做到與原型1:1比例的,但實際上只是接近1:1,而且船只只是做了半身,因爲他考慮到這能省下好幾百萬的開支。

他只是太想做到最好了,以至于1億3500萬無法支持他的偉大理想。

並不是所有人都想要偉大的,有的人只想賺錢。

福斯高層有人開始不爽了,想要把卡梅隆撤掉,換一個聽話的導演,這絕對省事,又能完成項目。

如果是一個普通的B級制作,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到片場視察過實際情況的高管微微一笑,他們知道這並非易事。

光是沉船的戲份,卡梅隆就要指揮著超過500人進行拍攝。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這不是一個“聽話的導演”所能夠完成的任務啊!

要換人的話,只能是斯皮爾伯格,喬治·卢卡斯这种级别的,否则拍摄进度只会更慢,甚至会搞砸。

大導演可不是隨叫隨到的。

沒有辦法,只能硬著頭皮,讓卡梅隆繼續了。

想當年,卓別林、範朋克、畢克馥、格裏菲斯聯合創立的聯美影業,因爲一部大制作《天堂之門》的票房慘敗而破産。

福斯把老本都抵押了出來,破釜沉舟地又給了卡梅隆一筆錢後,《泰坦尼克號》的總成本去到了前所未有的兩億美元。

不好意思再拖下去的卡梅隆總算是完成了任務,福斯這艘好萊塢巨輪也走上了聯美走過的那條危險航道。

隨時都會像泰坦尼克號一樣壯烈沉沒。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很多人都等著看福斯的笑話,針對《泰坦尼克號》的多數是負面報道,福斯高管被嘲諷是好萊塢最愚蠢的人,《綜藝日報》在爲電影做著“沉船倒計時”,還有的在暗示卡梅隆的拍攝存在嚴重的安全問題。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生死存亡之際,卡梅隆把剃刀的刀片放在了他最電影幕布後面。

刀片上寫著:

如果電影失敗了,就用這個了結自己。

帶著拍好的素材,他進入到了剪輯室,暗自決定,做不好,就不出來了。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第三章:史詩的逆轉

“想剪我的電影,那就先從我屍體上跨過去!”

懂行的詹姆斯·卡梅隆知道,电影公司的人肯定会对他的作品进行修剪。

特別是像華納、福斯這樣的老牌影業,就特別喜歡幹涉導演的創作。

福斯曾經一腳踹開了大衛·芬奇,一手掌控了《異形3》的後期制作。卡梅隆已經完成了拍攝任務,現在福斯可以故技重施,把卡梅隆也一腳踢出去。

派拉蒙可能沒所謂,但福斯可是連老本都砸進去的,他們不可能不管。

尤其是卡梅隆交出一個片長超過3小時的“最終版本”的時候。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可面對卡梅隆這塊硬骨頭,福斯再怎麽老牌,也很難啃下去。

在制作處女作《食人魚2》的時候,還只是菜鳥導演的卡梅隆就曾偷偷闖進制片方的剪輯師,硬是弄了個“導演剪輯版”,片方不注意就可能拿著他的版本去做發行了。

已經是老油條的卡梅隆,有了更豐富的經驗,來守護住自己的作品。

他可以拖延時間,打死不交出“初剪版”,使得福斯來不及剪輯,或者等到最後的限期自己直接拿給派拉蒙。

拍攝計劃已經從138天變成了160天,暑期檔已經錯過了,再錯過聖誕檔期的話,損失就更慘重了。

福斯無力再和卡梅隆較勁,時間緊迫是致命因素。

194分鍾,死就死吧,反正破産計劃已經准備好了。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首周末2863.8萬美元票房。

完了。

一切都完了。

福斯的高管們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卡梅隆做好了導演生涯終結的心理准備。

一般來說,次周末的票房都會較首周末下降大約30%到50%,沒有5000萬開畫,大概率會血本無歸。

更何況同期還有另一部商業大片《007之明日帝國》在上映。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次周末3545.5萬美元票房。

數據錯了吧?

不降反升?

史詩性逆轉?

福斯和卡梅隆都肯定以爲自己在做夢。

小概率事件就這樣發生了。

1998年的電影院,一直在放映著《泰坦尼克號》。

受到奧斯卡的勝利加成,這部電影的受歡迎程度一發不可收拾。

上映前是預算失去了控制,上映後是票房失去了控制。

買票的人絡繹不絕,院線一直放到了10月初,總計42個周末,足足近300天的時間,北美票房超過了6億,已經足以收回2億的成本。

然後海外的票房還有12億,美元。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泰坦尼克號成爲了街談巷議的話題。

卡梅隆的電影引起了全世界對那段悲壯曆史的關注。

他浪漫而真實地還原出了一段曆史,以至于有人誤認爲,Jack Dawson和Rose Dewitt的故事是有原型人物的。

很快有人發現,在泰坦尼克號遇難者的公墓上,真的有一個墓碑刻著J.Dawson的名字。

這個曾經默默無聞的人,成爲了最多人到遇難者公墓紀念的一位泰坦尼克號遇難者。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實際上,Jack和Rose確實是完全虛構的。

那位J.Dawson不叫Jack,而是叫Joseph。據說是泰坦尼克號上的一位船工。

即便如此,大家還是願意把他當做是Jack。

《泰坦尼克號》的夢,變成了某種真實。

這得益于詹姆斯·卡梅隆的疯狂与执着,他把电影做到了极致。

電影是一台造夢機器,一般觀衆都能意識到那是一場夢。當這台機器的潛能被運轉到極致,她所創造的夢,會變成現實。

那就是爲什麽,現實也可以是夢幻的。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參考資料:

《泰坦尼克號》3D重制版幕後花絮

福斯特報:《泰坦尼克號》締造新紀錄

紀錄片《詹姆斯·卡梅隆:再见泰坦尼克》

詹姆斯·卡梅隆相关访谈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相關文章:

  • 《泰坦尼克號》火遍全球,可幾人知道,露絲後半生是怎麽過的?
  • 《終結者》六大機器人,液態機器人只排第四,分身機器人很驚豔
  • 1997年《泰坦尼克號》拍攝現場
  • 盤點影史上票房最高的15部電影 第一名竟然不是鐵達尼號...!
  • 揭秘《泰坦尼克號》露絲原型,有幾個人知道,她是怎麽度過余生的
  • 揭秘泰坦尼克號沉沒之謎
娛樂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快讀 > 娛樂 > 失控的《泰坦尼克號》:一個比正片劇情更精彩的幕後故事
©2021 快讀 | 服務協議 | DMCA |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