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勒布朗35歲時,他看起來依舊能量不減,帶領湖人打出了近7年的最好成績,如果不是疫情延誤,湖人必定昂首挺進西部季後賽,不出意外,他們將搶占西部頭名。
不過,這對于詹姆斯來說,還是一個比較平常的賽季,盡管勒布朗在整個賽季中始終背負著太多期待和責任。爲何說比較平常呢?因爲高勝率。
勒布朗·詹姆斯目前打了1258場常規賽,贏下其中的836(與科比同)場,勝率爲66%。假設本賽季打完,湖人勝場很可能超過60場,詹姆斯將拿下生涯第4個60勝賽季。詹姆斯的這項數據,要比科比(1次)、杜蘭特(1次)、奧尼爾(1次)、鄧肯(3次)、諾維茨基(2次)等人多,和喬丹(4次)持平。
憑借常規賽的高勝率以及一系列獎項和全面數據(重點是MVP數量),勒布朗·詹姆斯已经在舆论界可以和迈克尔·乔丹一较高下。可不好意思的是,一旦涉及到历史地位的比较,勒布朗总会陷入尴尬境地。
因爲總冠軍數太少!
曆史上奪得三次總冠軍的球員一共有88位,在這88位中有兩次或以上FMVP的球員,一共有12位,其中獲得3次FMVP的球員有5位,即著名的“魔神皇佛鲨”。這5人之中,詹姆斯的冠軍是最少的。
先要明確一個問題:在什麽時候,總冠軍的考量爲第一?
當絕對核心地位的球星,比較曆史地位時,總冠軍是決定性的判定標准,總冠軍是一切運作和競技能力的體現,它的結果得出要比任何一個獎項更加概括。
那麽,爲什麽在35歲依然強力的詹姆斯,總決賽勝率卻如此低呢?
“成也隊友,敗也隊友”的邏輯是什麽?
在熱火之前的詹姆斯,實際上還沒有摸到一套完整、正確的構建冠軍球隊的方式,球隊雖補強,但與詹姆斯的真實需要相差甚遠,有些甚至背道而馳。前期騎士隊引入的分量級球員少之又少,當引進奧尼爾時,奧尼爾戰力已嚴重下滑不說,在很大程度上還阻礙了詹姆斯的內線空間。
可以說,“決定1”前的騎士隊,因爲陣容搭配不夠合理且不因詹姆斯的特點建隊,勒布朗隊友的成色和在其領導下的攻防實力,是明顯不夠的。因此,當時的騎士隊拿不到最高榮譽,完全可以理解,但他們得以走遠,基本憑借詹姆斯強大的個人能力。
詹姆斯真正的成功來自于熱火時期,這四年間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陣容模式:
- 以射手群爲主要角色球員,最好附帶防守能力。米勒、巴蒂爾、雷阿倫之類的隊友出色完成了相關任務。
- 空間型大前鋒的使用。波什很好的領悟到了與詹姆斯搭配的方式方法,主動轉型並十分成功,輔助以三分和關鍵籃板防守。
- 一位具備關鍵時刻絕對單打能力的隊友。韋德提供了範例,後來的歐文和戴維斯均屬于這一角色。
在此種構建之下,詹姆斯才觸摸到了冠軍獎杯,但不可否認,處在如此詹姆斯體系下的詹姆斯和隊友們,對這套體系的依賴非常大。
首先,因爲詹姆斯集權性質的控球法,導致其他隊友的發揮必須基于詹姆斯的球權分配基礎上。如果誰發揮失准,理性的詹姆斯讓他得球的概率大大降低。
其次,詹姆斯本身也相當依賴上述三個構建的出色發揮。如果任一環節出現問題,詹姆斯贏球的概率也會降低很多,因爲他本身恰好不是以得分爲先的球員。
這其中最根本的一點,是詹姆斯不擅長直接投籃。他不習慣幹拔投籃來解決場上困局。直接投籃,是解決球隊狀態不好或者戰術複雜而執行度不高最有效的方案。
馬刺、綠軍以及勒布朗的恩怨糾葛
- 總冠軍初體驗,“小皇帝難敵GDP”
2007年馬刺4-0輕松擊敗騎士,只能算是給“小皇帝”的一次體驗課,但賽後鄧肯給了詹姆斯十足的信心,“未來是你的!”
總決賽中,詹姆斯砍下的數據不夠滿意,場均得到22.0分7.0籃板6.8助攻,命中率和三分命中率很低,分別爲35.6%和20.0%,罰球命中率降到了60.9%,更有高達場均5.8次的失誤。參考06-07賽季的場均數據,勒布朗明顯發揮不力。
06-07賽季,詹姆斯場均得到27.3分6.7籃板6.0助攻,命中率和三分命中率分別爲47.6%和31.9%,罰球命中率爲69.8%,失誤只有3.3次。
很明顯可以看出,馬刺限制詹姆斯到發揮失常——命中率大降,失誤明顯增多。當然這不能只怪詹姆斯一個人,而要認定當時騎士隊構建的責任。彼時馬刺奉行的是鄧肯單打和高位擋拆、吉諾比利和帕克的擋拆、鮑文等人的3分、再加另一位鋒線或者內線的攻擊策略,變化要比騎士隊多很多。
詹姆斯無論從經驗、技術、球隊配置,都無法和馬刺抗衡。
- 2012-2014賽季,熱火雖大難不死,但馬刺骨子裏不懼怕勒布朗的球隊
如果說波波維奇畏懼誰,那只能是具備奪冠基礎的科比球隊,本質上是畏懼投籃。馬刺有一段時間經常輸給雷霆,是因爲球隊老化過渡時期“拳怕少壯”,經過調整後,雷霆的低廉戰術變化,就顯得有點微不足道了。
馬刺從骨子裏不畏懼勒布朗的球隊,因爲老帥心知肚明,擁有勒布朗的球隊,球權必定集中,場上應對必定不夠靈活,防住勒布朗以及切斷他的傳球路線,成功就很近了。我們暫且不論詹姆斯在兩次總決賽中的數據,我們只看看當時的細節,因爲那是典型的細節決定成敗。
馬刺提升了萊昂納德和格林的戰術地位,萊昂納德從防守中發掘自己,發展出了更好的個人進攻水平,良好延展了GDP的球場勢能。格林也在當時奠定了日後的身價——防守穩、投籃准。同時,鮑裏斯-迪奧成爲熱火最難對付的一個人,在串聯和個人進攻中,不斷發揮持續性影響力——傳導、空切、三分和不可思議的上籃表演。最後,定鼎之人的鄧肯、帕克、吉諾比利還時不時打出誅心式進球。
熱火的希望來自于馬刺最後1分鍾的錯誤——最後時刻換下鄧肯,致使波什的高度作用展示出來。這是波波維奇經常被诟病的問題。雷阿倫絕命三分後,裁判的暫停和鄧肯的上場都爭議很大,但馬刺的氣沒了。
綜合當時的境況來看,馬刺在最後1分鍾太過掉以輕心!萊昂納德罰球時,也沒有提高警惕!
即便搶七大戰,關鍵時刻馬刺的把握性也明顯差點火候兒,鄧肯捶地和吉諾比利的失誤都涵蓋其中,無法再應對詹姆斯的“劫後余生”了。雷阿倫那一三分,對馬刺心理層面的影響要遠大于對籃球層面的影響。
2014賽季我們看到了馬刺鮮明的複仇情緒,熱火的敵人除了勢在必得的馬刺全隊,還有來自己方陣容、模式的僵化,以及詹姆斯對這支球隊掌控力的下降。
- 凱爾特人前後總體與詹姆斯球隊打平,勝負關系取決于隊員質量
詹姆斯“決定1”之前,面對綠軍可以說是“1打5”,綠軍的防守不亞于馬刺,甚至單兵防守要比馬刺更爲凶悍,盡管他們在進攻上的變化可能不如馬刺繁多。
三巨頭進攻憑借皮爾斯的“老道”,以及雷阿倫的經典無球跑動,隆多的串聯爲主,防守則以加內特等人的面積覆蓋爲主要,再輔以藍領型防守球員,成爲聯盟所有球隊的噩夢。對比詹姆斯球隊的構成和個體能力,拼出搶七已經非常成功。
凱爾特人對詹姆斯“決定1”起到了關鍵作用,但決定性作用乃是騎士隊本身的局限引起的。騎士在引援和引援思想上的乏力,才是詹姆斯“決定1”誕生的絕對土壤。
所以,當個人發展遠見和當前所處環境的困塞形成長久沖突時,決定是必然發生的。
邁阿密熱火與凱爾特人季後賽的對決,詹姆斯次次勝出,這不能說明詹姆斯更強了,而是他的隊友明顯更強了,陣容功能模式和運行方法更爲明徹了。熱火形成了自己的三巨頭,配以射手和一位前鋒,靈活出擊;詹姆斯沉入低位,韋德無球跑動,基本解決了球權問題。
當時熱火球員大多正值壯年,而綠軍隆多雖有成長,但三巨頭各有下滑且矛盾日益上升。在場面上,綠軍後場已經非常難壓制韋德和詹姆斯了。
所以,當陣容調配合適之後,詹姆斯走上了他被期待的路徑,與綠軍的整個戰鬥史,也是主力之下,角色球員的升級換代史。
馬刺和綠軍均在一定時間內克制勒布朗,但對戰總成績不至于讓勒布朗難堪,真正拉低詹姆斯總決賽勝率的主要操刀手是勇士隊。
連續多年抗勇,詹姆斯無奈也不失偉大
詹姆斯的騎士隊與勇士隊的對抗,可以載入史冊,是時代的經典對決。多年之後,這段時期會如“黑白雙雄時期”、“喬丹時期”、“OK三連冠時期”一樣被人銘記。在這段時期,詹姆斯打出了令人驚訝的季後賽表現,但一共贏了7場,輸了卻高達15場。
詹姆斯輸球的理由,其實也很明白,首先說明一下2015年的總決賽。
習慣了詹姆斯體系的詹姆斯,還不適應樂福和歐文的缺陣,陣容不完整迫使詹姆斯去幹科比愛做的事。我們上文提到,詹姆斯並不擅長直接投籃的方式,他的運球也不夠細膩,所以場面上出現了勒布朗的艱難局面。他不得不展開現象級的個人攻擊力,砍下35.8分13.3籃板8.8助攻,但命中率僅有39.8%。這是搏來的場均數據,是不得已的數據體現。
騎士因爲防守庫裏,拼上一個德拉維多瓦,3場之後,騎士就明顯壓不住勇士了。本次總決賽,詹姆斯基本回歸了個人模式,但比賽對于他的投射和罰球的要求依然很高。
四年的交鋒,第一年是“開胃菜”,後三年才是“主菜”。
家鄉籃球的三巨頭模式和勇士體系的2016年對決,告訴人們一個早被認定的道理:總決賽或者季後賽,玩得是對位,比的是心理狀態。
2016賽季勇士輸球的主要原因有:
- 水花兄弟不夠巅峰表現,庫裏還有傷病。
- 體系承載著格林的禁賽和內線屏障博古特的受傷。
- 小前鋒位置的弱勢。
- 不夠成熟。
勒布朗和騎士隊抓住了勇士隊犯下的每一個錯誤,且我們明顯感覺到騎士隊心氣很高,完全不懼73勝勇士的威名,打得穩且果敢。詹姆斯打出場均29.7分11.3籃板8.9助攻的數據,命中率達到了49.4%,三分命中率達到了37.1%,較上一年有明顯提升。
最爲關鍵的一點是,歐文擔起“詹姆斯體系”中韋德的角色,徹徹底底打出了潛力和信念,一戰封神。這得益于勒布朗營造的環境。不管日後歐文多想獨立,他都不得不承認,生長在詹姆斯體系下,才是被驗證過的、已知的最合適打法。
我們最後看看勇士後兩連冠時,詹姆斯的失利原因。總結起來,無非兩個字:無奈!
勇士的擋、傳、切、跑比馬刺的更具全場視野,這是他們體系的靈魂。在此基本四項的基礎上,勇士隊的投籃點更分散,等他們完善了小前鋒位置的弱勢,球隊絕對實力上升到了曆史水准。詹姆斯以騎士平凡陣容與之對抗,實在太爲難了。
在常規賽階段,詹姆斯不得不爲季後賽考慮,開始養生打法,騎士的戰績不溫不火,不正說明了隊伍的絕對實力不高?
這支球隊的心氣、習慣和競技狀態,都和詹姆斯有莫大關聯,詹姆斯不夠興奮的情況下,騎士隊無法脫離詹姆斯而提升興奮感,戰績自然無法得到高保障。
面對勇士連續兩年的“蹂躏”,詹姆斯傲然挺立,但他無力回天。
這兩年詹姆斯需要同時解決三個挑戰:第一,杜蘭特的“司馬昭之心”;第二,曆史級球隊的客觀存在;第三,騎士隊在自己“集權主義”之下的失活和反叛。
很顯然,勒布朗僅靠地位和聲望贏下了第一項……非勒布朗無能,實不能也!
從競爭角度講,勒布朗是不幸的;但從籃球影響力講,勇士隊、杜蘭特以及歐文都將勒布朗奉爲超越對象,足夠說明一切。
勒布朗也幹了科比幹過的事——擊敗曾經擊敗自己的人,但他的總決賽之旅更爲波瀾壯闊,意味深遠。詹姆斯的總決賽路徑有青澀的試探,有相互適應的犧牲與重置,有重生與複仇,也有燃燒自己、對抗偉大的不屈精神,有且僅有一次絕對力量的壓制。
在籃球上,科比總像更幸運的人,根正苗紅,雍容華貴,有衆人幫持。詹姆斯則不幸地多,自己要爲自己沖出一條路,自己要爲自己“裝點打扮”。
這如同他一路成長的人生。
正因爲對他期待高,人們才會盯著他不放。
不過,任何一個總冠軍的獲得,都與實力,運氣和時代因素息息相關,我們要做的是尊重每一個冠軍,同時尊重每一個鬥士,因爲奮鬥的人創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