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在中國古代,北宋是最富裕的王朝。數據統計,北宋鹹平三年GDP爲265.5億美元 ,占世界GDP總量的22.7% ,和現在的美國在全世界的經濟地位差不多一個水平;人均GDP爲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人均400美元。人口數也冠絕全球:在建國初,北宋人口只有3710萬;到1124年,也就是滅亡前三年,人口已經暴漲到1.26億。但就這樣一個超級富國,忽然之間就被一個剛崛起的少數民族政權金國給滅掉了,首都被攻陷、皇帝被俘虜、無數財富和女人被擄走。
北宋爲什麽會滅亡呢?回頭看這段曆史,不同視角會得出不同結論。有的結論比較簡單,認爲北宋滅亡的原因是軍事實力不行,打仗打不過,自然會被滅國;有的結論相對深刻,認爲北宋亡于長期積累而成的內部危機,包括人浮于事、官僚軍隊機構臃腫造成的財政困難,軍事痼疾造成的戰場失敗,惡性黨爭造成的決策混亂等。
今天我們把視角集中在“靖康之變”前後幾年的時間,通過諸多曆史細節,看看北宋在外交和軍事上犯了哪些致命的錯誤?
一、北宋聯和金國滅遼,期間外交上出爾反爾,軍事上懦弱無能,讓金國印象深刻。
我們先交代一下曆史背景。北宋從建國開始,就一直想收複石敬瑭割給遼國的燕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在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這一片。這一片地方易守難攻,是中原和北方少數民族之間的天然屏障,因此成爲兵家必爭之地。
爲了燕雲十六州,北宋和遼國打了很多仗,但敗多勝少。最慘的時候,遼兵直接切入中原腹地,打到現在河南濮陽,威脅到北宋首都汴梁,宋真宗嚇得差點南逃。
後來,雙方就地在河南濮陽,也就是當時被稱爲“澶淵郡”的這個地方,簽訂了著名的“檀淵之盟”,約定爲宋遼兩國成爲兄弟之國,以白溝河爲界,宋每年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檀淵之盟簽訂後,宋遼進入了長時間的和平時期。
合約雖然簽訂了,但對于萬乘之尊的北宋皇帝來說,與北方少數民族簽訂城下之盟,實在是心有不甘。首先,他們每年都得給遼國錢,雖然錢不多,但說出去不好聽,相當于花錢買和平;其次,燕雲地區不收回,北方就沒有屏障,敵軍隨時可能長驅直入,威脅首都汴梁。
到了1114年,事情起了變化。原本附庸遼國的女真族,在首領完顔阿骨打的帶領下,起兵造反。完顔阿骨打起兵時,只有2500人,但戰鬥力十分強悍,很快攻占了遼國在東北的大部分領土,並于1115年在今天黑龍江省會哈爾濱,建立金國。
金國的興起,給北宋提供了一個機遇。北宋君臣心中打起了小九九:我們能不能和金國聯手,滅掉遼國,收回燕雲地區呢?
大臣們的意見分爲兩種。以蔡京、童貫爲首的大部分人都覺得,應該和金國結盟,滅掉遼國,收複燕雲地區;但一小部分相對理智的大臣,則反對聯金滅遼,他們認爲,遼國已經漢化得差不多了,是一個愛好和平的鄰居,而金國剛剛興起,還保留遊牧民族野蠻好鬥的特點,和他們做鄰居,恐怕邊境不得安甯。
但俗話說得好,“利令智昏”,貪便宜就是容易讓人失去理智。宋徽宗被收複燕雲地區的美好前景沖昏了頭腦,決定向金國派出了外交使節,商討聯金滅遼事宜。
與此同時,遼國也在和金國進行外交。遼國准備封阿骨打爲一方諸侯,和當初的宋朝一樣,以土地換和平。阿骨打原來是准備同意的,他認爲,遼國那麽大的國土面積,實力不可能太弱,長期打下去,自己未必能贏,不如先偏安一隅,發展自己的實力。但宋朝使節到來後,阿骨打改變了主意,因爲既然有強大的宋朝來當盟友,那麽滅掉遼國是有很大成功幾率的。
于是宋金兩國開始討論聯合滅遼的細節。兩國約定夾攻遼國;滅遼後,宋朝每年給金國歲幣,數量和給遼國的相同;滅遼後,燕雲十六州歸宋朝。
合約雖然簽訂了,但很多問題沒有說清。比如,北宋關注的重點是收回領土,金國奪取燕雲地區後應歸還給北宋;而金國關注的重點是,北宋得在戰場上出力,和金國夾攻遼國。如果金兵攻打燕京時,北宋兵馬沒有及時趕到,那就是沒有完成夾攻的規定,合約就要作廢。所以合約能不能執行,得看北宋能不能打仗。
而且,很多協議沒有明確,後來引發了很多爭論。比如遼國重點城市西京,現在山西大同地區,是不是要和燕京一起交給北宋?不在燕雲十六州範圍內,但早被遼國占領的營州、平州、灤州,要不要也一起交付?這些沒有明確的內容,就此埋下了隱患。
合約簽訂後,宋使返回。這時,金國爆發了牛瘟,阿骨打連忙派人追上宋使,說受瘟疫影響,進攻時間要延後。阿骨打還把一位俘虜交給宋使,說這是遼國燕雲地區的官員,既然土地歸你們,俘虜也應該由你們處理。從這些細節看,阿骨打是十分重視合約的,這與宋朝君臣後來屢次玩弄合議內容,形成了鮮明對比。
1120年,北宋爆發了方臘起義,同時,約定夾攻遼國的時間也到了。金國派來使節確認進攻的細節,並希望明確兩國合約中的爭議部分。但宋徽宗忙于鎮壓方臘起義,出不了兵,又不好明說,就寫信贊美了一番兩國的友誼,打發了使節。阿骨打看了信,一頭霧水,不知道宋徽宗什麽意思。
不久後,遼國爆發內亂,是進攻的好時機。這時,金國陳兵遼國邊境,但沒有發動進攻,因爲他們按照合約的要求,在等待北宋出兵,但北宋還是沒動靜。這時,阿骨打再次派出使節,詢問北宋出兵時間。
但宋徽宗還是給了一封模棱兩可的信。阿骨打這次懂了:北宋爽約了!他決定不再等待,下令對遼國發動全線進攻。1122年3月,金兵已經占領了遼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兵鋒抵達燕州。
這時,宋徽宗正忙著潤色一篇贊美自己皇家園林的文章《艮嶽記》。當年四月份,大臣們說“不能再拖了”,宋徽宗才決定發兵,命童貫帶兵15萬越過兩國邊界白溝,進攻遼國。當時,防守白溝的遼國軍隊只有兩千騎兵,但還是把15萬宋兵打得落花流水大敗,一時間白溝屍橫百裏。
宋兵戰敗的主要原因,要怪童貫。宋兵的先鋒叫種師道,是一員經驗豐富的老將,長期在西北和西夏打仗,但他要聽命于不懂打仗的童貫。種師道原想穩紮穩打,童貫卻命他迅速越過白溝,結果被遼國騎兵迎頭痛擊。
但遼兵畢竟人少,如果宋兵穩住陣腳,還是能打贏的。可是前方一敗,指揮官童貫就先慌神了,他對種師道沒有任何指示,而是想著如何把戰敗的責任推給種師道。結果,前軍一敗再敗,帶著整個宋軍全線崩潰。
在宋朝大敗的同時,金兵掃蕩了燕京周邊地區,然後按照合約勒兵不動,等待宋兵夾攻燕京。因爲金國這時的主要目標不是土地,而是希望合約能夠執行下去以獲得宋朝的歲幣。所以他們又一次派去使節,確認宋朝什麽時間夾攻燕京.
宋兵已經敗了,宋徽宗只好吹牛。他說,宋兵打了不少勝仗,正在進軍燕京的路上。不過呢,金兵也可以獨自攻下燕京,這不算違約,宋朝照舊給歲幣,反正金兵把燕京還給北宋就是了。一方面宣稱自己大勝,一方面又指望金兵收複燕京,宋徽宗的自欺欺人,把北宋的軍事無能全部暴露給金國。
宋徽宗做出這個決定不久,前方形勢又發生了變化。遼國有一個特別能打仗的漢人將領叫郭藥師,他投降了宋朝,願意幫忙打下燕京。宋徽宗大喜,忙派人告訴金國,你們還是按兵不動吧,我們自己攻打燕京。
這次,宋朝集合了足足五十萬兵力,燕京地區的遼兵只有一萬。50萬比1,宋兵還是不敢主動進攻,而是希望用軍事壓力逼迫遼國主動投降。
但遼國始終拒絕投降,降將郭藥師想立功,願帶5000人馬做前鋒攻城。郭藥師真的很能打,他攻進燕京城內,甚至和遼軍展開了巷戰。郭藥師沒有高估自己的英勇,卻低估了宋軍的無能。他攻進城後,後援沒有跟上。結果遼兵集結兵力反撲,郭藥師大敗,用繩子從城牆墜下逃走,才保住一條命。
郭藥師一敗,五十萬宋軍全線退卻,在長達一百公裏的逃跑路線上,全是丟棄的盔甲和屍體。而且,邊境囤積的大量軍用物資全都丟棄,再也無力組織新的進攻。
這時,金兵實在看不下去,動手了。金兵一出手,還沒打,燕京舉城投降。宋朝來討要燕京,金國不願意給了,你們在夾攻遼國時啥作用沒起,爲何我們要履行原來的條約?條約得改改。按照金國的意思,燕京可以還給北宋,但租稅歸金國,相當于空給個土地。而且,燕雲十六州,現在只願意給燕京六州,西京不給。兵不立威,外交只能任人宰割。宋徽宗只好讓步,說西京問題不談,營州、灤州、平州也不談,北宋願意出一百萬兩白銀的價格贖回燕京,但租稅還得歸北宋。
這時,阿骨打出人意料地做出了讓步,說不但燕京給,西京也給。阿骨打這麽做出于兩個考慮:第一,他是個單純的人,沒想到能從宋朝得到這麽多錢,所以也願意給宋朝慷慨一點;第二,作爲第一代領袖,他不願意離開東北,西京對他沒什麽用。當時阿骨打手下是有人反對的,但阿骨打說,現在就這麽定,我死之後,隨你們怎麽做。
簽訂合約後,金國退兵,宋金之間暫時達成了和平。但宋軍攻遼期間,決策的搖擺和軍事上的無能,給金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滅遼後宋金有個短暫的和平期,期間北宋頻繁違約,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也投降了金國,金國開始進攻北宋。
宋金聯手滅遼後,雙方有一段很短的和平期。這期間,雖然面兒上相安無事,但雙方還是不斷地産生摩擦,代表性事件有三個。
第一件事兒是這樣的:燕京交割最後關頭,金國要求北宋提供20萬石糧草。宋徽宗答應了,但命令卻沒有傳遞到前線;金國去要糧草,遭遇執行難。北宋將領不但拒絕,還朝金兵射箭扔石頭。結果金兵進攻朔州、應州和緯州,奪走了山西與河北之間的軍事重鎮飛狐縣。
第二件事就是沒事兒找事兒了:宋徽宗試圖招降已經跑到沙漠裏的遼國末代皇帝天祚帝,給出王位、豪宅、美女等各種優惠條件,但他卻沒有意識到,這屬于背棄宋金盟約的行爲,後來引發了金國的強烈不滿。
當然,雙方摩擦最嚴重的、也是連鎖反應最強烈的事件,還得是北宋陰謀奪取營、平、灤三州。營、平、灤三州上面我們提到過,比燕雲十六州更早被遼國所控制。北宋一直希望聯金滅遼後拿回這三州的控制權,但被金國拒絕。
宋金發動滅遼戰爭後,防守營、平、灤三州的遼國將領張覺投降了金國。等戰爭結束後,張覺偷偷聯系北宋,說要背叛金國歸附宋朝。宋徽宗大喜,覺得這種得來毫不費功夫的好事不能錯過,但從宋金盟約的角度來看,這是嚴重的背信棄義。宋徽宗悄悄給張覺封官,還派人帶去秘旨。沒想到情報泄露,張覺帶兵出平州城接旨時,金兵發動突然襲擊,張覺措手不及,被困在城外,棄城而走。
金兵隨後圍攻平州,因爲這時北宋和金國仍然是盟友,按照約定北宋得供給金國糧草。于是,黑色幽默出現了。金兵吃著北宋的飯,打著投降了北宋的軍隊。宋徽宗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金國很快打下平州,然後要求北宋交出張覺。北宋隨便弄了個人頭給金國送去,但很快被識破。最後沒辦法,北宋勸說張覺自殺。張覺當然不肯,于是在軍前被公開斬首。張覺這件事,又同時暴露了北宋的背信棄義和懦弱無能。
張覺被處死的還有一個重大影響,是讓遼國另外一個降將郭藥師及其部下感到兔死狐悲,非常寒心。上面我們說過,郭藥師是一位很能打仗的首領,他的部下叫“常勝軍”,讓金國非常忌憚。張覺死後,一些常勝軍小頭目主動投降了金國,他們說,現在只有郭藥師本人猶豫不決,下面人都已經和宋朝離心離德了。
金國決定進攻北宋。他們向北宋派去使團,一面刺探情報,一面麻痹宋朝君臣,同時在邊境調集部隊。而宋朝的兩個主要決策者在幹什麽呢?宋徽宗在准備盛大的南郊祭祀活動;而邊境的宋軍最高統帥童貫,既摸不准金兵的動向,又心存僥幸心理。
1125年,金國做好了戰爭准備,統帥之一粘罕給童貫一封信,直言不諱地說,我們兩國的事,談是談不明白了,我們要開戰了。童貫收到信還心存幻想,問使者:“爲什麽不早點告訴我啊!”使者說:“已經開始發兵,告訴你有啥用?”
在另一封給北宋宣撫司的信中,金國列舉了北宋多次違背條約的事實,並說,講道理已經沒意義了,只有開戰一條路。北宋想講和,必須以黃河爲界,以北的土地都歸金國。
宋金之戰就在北宋君臣的手忙腳亂和金國的精心准備中打響了。
盡管郭藥師對北宋不滿,但他還是英勇地抗擊金兵,打了一場大勝仗,把金兵打退了30多裏。而前方統帥童貫,卻放棄整個戰局,逃回了汴京。臨走時,太原守衛張孝純說:“你是前方統帥,離開戰場會動搖軍心,這仗就沒法打了。”可童貫卻反問道:“我只是受命宣撫,沒有守土的責任。如果我要守土,要你們幹什麽?”
童貫逃走後不久,郭藥師就投降了。當時郭藥師的部下已經預謀嘩變了,如果郭藥師還不投降,就要殺了他。郭藥師想了想,與其人頭去金國,還不如自己活著去。北宋最能打的一支部隊,就這樣送給了金國。郭藥師投降後,戰場上再沒有能夠有效阻止金兵的力量。
但北宋的官僚系統,對這場戰爭還是沒有任何准備,因爲消息被捂住了。宋金開戰後,前方發了一百七十多篇告警,但宋徽宗沒有把消息告訴手下大臣,因爲他當時的重點工程,是准備盛大的南郊祭祀活動。活動結束後,宋徽宗繼續捂住戰爭的消息,直到難民都已經逃到汴梁了,消息才在朝廷和民間逐漸散布開來。
兩位宰相白時中和李邦彥坐不住了,找宋徽宗要這些告警。兩人看到這些告警後,倒吸一口涼氣,隨即做出決定:不能告訴外人,只限高級官員知道,先討論出個結果來,再通報其他低級官員和老百姓。于是,大家每天看到高官們憂心忡忡地去開會,一開就是一整天,夜裏才回來,知道發生了大事,又不知道確切消息。
後來童貫從太原回來 事情終于捂不住了。但大家依然不知道該怎麽辦,是迎擊,還是服軟,甚至郭藥師投降的消息傳來,大家依然都順從皇帝的意思,在討論要不要封郭藥師爲燕王。好像這樣掩耳盜鈴,就能夠抵抗金兵了。
而金兵正在長驅直入。剛開始時,金兵的戰術是扇形進攻,以奪取土地爲主。可金兵戰鬥力雖強,但人數少,而且缺乏攻堅戰經驗,在太原等地受到長時間的抵抗,損失很大。後來金兵改變戰術,不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直撲宋朝首都汴梁,有點像現在的斬首戰術。
因爲燕雲十六州在敵人手中,汴梁以北地區一馬平川,只有黃河一道天險。金兵趕到時,河邊守軍已經全部逃走。金兵找到十幾艘小船,用了4天時間才全部完成渡河。翰離不元帥對帶路的宋朝降臣說:“南朝真是沒人,如果他們有一兩千人守衛黃河,都不可能放我們過來。”
金兵過了黃河後,汴梁就在眼前了。
三、金國兩次攻擊汴京,北宋外交在戰爭與和談之間反複搖擺,軍事上昏招叠出,最終導致汴京陷落。
金兵還沒有渡河時,宋徽宗就已經把皇位禅讓給兒子宋欽宗,做好了逃跑的准備。金兵渡河後,宋徽宗迅速逃亡揚州。宋欽宗也想逃走,但主張抵抗的李綱認爲,如果皇帝逃離首都,那大宋就真的完了。太學生和老百姓也紛紛請願,最後宋欽宗決定留在汴梁。
當時,到達汴梁城下的金兵只有東路軍,西路軍被牽制在太原。而東路軍總數只有三萬人,而且以騎兵爲主,不擅長攻堅戰。宋朝軍隊雖弱,但人數多,而且可以依靠堅固的城池,利用弓箭和大炮防守。在李綱的指揮下,金兵幾次攻城都被打退,損失了好幾千人。如果繼續打下去,金兵是無法承受這樣的消耗的。
但壞就壞在宋朝政策的搖擺上。宋欽宗感到恐慌,打了幾仗後,又開始和談了,這正中金國下懷。不過,金國的條件非常苛刻,提出黃河以北的土地都歸金國,宋朝要賠款五百萬兩金子,五千萬兩銀子。後來,經過反複談判,改成了宋朝只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地,賠款不變,另外增加馬、牛、駱駝、綢緞等物品。
這個賠款數量,是當時汴梁城能夠搜刮到的金銀的十倍,是宋朝根本完不成的任務。而且割讓戰略要地太原,意味著以後金兵進攻北宋將更加容易。但宋欽宗和主和派大臣們,已經不考慮以後的問題了,他們唯一想法的是讓金國趕緊退兵。
宋欽宗開始搜刮汴梁城內的財富,籌集給金兵的賠款。贓官、富戶、娼妓,都成了重點籌款對象,比如宋徽宗的相好李師師,個人財富就全被搶走。除此之外,還賣官鬻(yù)爵,并建立举报制度,老百姓可以举报别人私藏金银,一旦查实,举报者可以分得50%。甚至宗廟裏祭祀用的金銀器皿,也拿出來湊數,老祖宗的臉都不要了。
宋欽宗還以皇帝的名義,發公告嚇唬人民,說一旦金兵破城,男人會全被殺死,女人會全被搶走,房子會全被燒光,大家有財産也保不住,不如現在把錢拿出來換個平安。一個皇帝在京城這樣嚇唬自己的百姓,曆史罕見。
宋朝最後湊了51萬兩金,1430萬兩銀,然後實在沒錢了。但這時,各地勤王的軍隊已經多達20萬,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金兵也有些害怕,決定見好就收,拿錢走人。
汴梁終于安全了,逃到揚州的宋徽宗也重新回到了汴梁。不過宋金之間的合約只維持很短的一段時間,其中重要的原因,又是宋的違約。
原來,金兵剛撤走後不久,大臣們就給宋欽宗出馊主意,說割讓的太原、中山、河間三鎮,都是戰略要地,既然現在金兵已經撤走了,就不要割給他們了于是,宋欽宗給三鎮下發诏書,要求他們抵抗金兵,稱“祖宗之地,尺寸不可與人”。金兵呢,去收三鎮,被弓箭和炮石打退。
同時,宋欽宗還犯了另外一個錯誤。當時有個金國使團被宋朝扣留,使團中有個原來的遼國人,他爲了能早點離開,就騙宋欽宗說,降金的遼國大臣耶律余睹,一直對金國不滿,渴望恢複遼國,可以裏應外合幫助宋朝,如果宋欽宗想聯系耶律余睹,他願意充當信使。
宋欽宗聽完大喜,就讓這位使臣帶信給耶律余睹,說宋朝願意幫他在山西建立一個世襲的政權,大家一起對付金國。結果,這人回去就把信件交給了金國,宋欽宗的書信成了違約的鐵證。
金國人發現,宋欽宗比他爹宋徽宗還不守信,合約等于廢紙。于是,金國籌劃開始新一輪的軍事行動——1126年5月,再次攻打南宋。
主和派失勢,主戰派李綱再次被啓用。在短暫的和平間隙,李綱曾提出一系列加強軍事力量的主張,比如建立一批有獨立軍政權的藩鎮,恢複王安石時的保甲制度,多養一些馬匹之類,但北宋行政效率低下,宋金和平時間也太短,這些政策都來不及實施。
所以,李綱只能試著采取一些短期有效的手段。他招募了一支一萬兩千人的部隊,制造一種戰車,用來針對金國的騎兵。新兵在後方操練,需要一段時日。但宋欽宗卻以此責備李綱,說他遲遲不肯前進,是畏戰的表現,將他招募來的新兵都給解散了。
李綱也無法協調其它部隊的行動。他雖然因爲保衛汴梁成功,在人民心中有極高的威信,在軍人中卻被視爲外來的生手,沒有幾個將領願意聽他的。又打了幾次敗仗後,李綱也被免職。
金兵很快又到了汴梁城下。而且,這次圍攻的金兵人數更多。第一次圍攻汴梁時,金兵只有東路軍,西路軍被阻擋在太原;這時,太原已經失守,金兵東、西兩路軍都到達了汴梁城下。
眼看戰局不利,主和派又占上風。而且,主和派出了個馊主意,說既然要議和,那麽就要有誠意,如果軍隊太多,就會激怒金人。所以,各地勤王的軍隊就不要過來了——這完全是在自掘墳墓,談判是需要實力做後盾的,沒有實力,誰又會坐下來和你談判呢?
但昏頭昏腦的宋欽宗,接受了這個馊主意,把各地趕來的勤王軍隊都在半路勸了回去。北宋這些將領要麽蠢、要麽怕,聽說不用勤王,還真沒人來了。最後,只要一個叫張叔夜的將領,覺得事情不對勁,湊了3萬人馬趕到汴梁,參與了最後的守城戰。
至此,金兵第二次進攻汴梁時,雙方實力發生了奇特的逆轉。金兵這邊,從第一次進攻時只有6萬不擅長攻堅戰的兵力,到第二次進攻時總兵力超過10萬,而且攻堅戰經驗大幅提升,還學會了使用大炮、鵝車、撞杆等攻城武器;而宋朝這邊呢,第一次金兵進攻時,主力守軍加勤王軍隊,超過20萬人,此時只有7萬人,這七萬人中大部分是弓手,還包括臨時征調的武舉人、太學生、練過一點把式的平民。
但汴梁城高牆厚,糧食武器儲備也算充足,如果宋軍指揮得當,短時間內還是可以守住的。等外地搞清狀況的勤王軍隊趕來,打敗金兵,也不是沒有可能。
壞就壞在,總是有人自毀長城。當時因爲金兵圍城,城裏人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一棵稻草都不肯撒手,什麽招都要試一試。比如,有個叫郭京的人,自稱能撒豆成兵,還會遁形之術。大家聽說他有這能耐,一片歡呼,于是,郭京很快集齊了一萬二千人的“能人異士”,自己的官位也升到了武翼大夫,他還大言不慚地說,只有最危急的時候,自己才會出馬。
當年閏十一月二十五日,形勢危急,宰相何㮚請求郭京,說你再不出馬,金兵就要攻進城了。郭京這才決定出戰。郭京出戰,有很多規矩。他先在城上挂了天王旗,號稱可以讓敵人喪膽。然後,要求守城的其他衛兵不許待在城牆上,只允許張叔夜帶著幾百人零零散散地站在城牆上。
這就犯了兵家大忌。平常打仗時,城內士兵要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出城作戰,一部分在城牆上守衛,注意城外的動向。一旦己方戰敗,在敗軍退回城時,城上的守軍就可以用弓弩朝追擊的敵人射擊,防止敵人跟著敗軍攻入城中。
郭京的所謂法術當然不可能成功,“奇兵”們剛出城,就被金兵沖散。宋兵雖然及時關上了城門,但吊橋堆積了太多的屍體,拉不起來。金兵沖過吊橋,用雲梯爬城。對金兵而言,他們也沒想到宋朝會這樣打仗,所以最早爬城的金兵只有一架雲梯,上來十幾個人。
如果正常守城的話,這十幾個人很快就會被消滅。但因爲城牆上的部隊都被郭京趕了下去,那幾百守城宋兵站得分散,還逃走了一批,所以不能及時組織抵抗。結果這十幾個金兵在城牆上站穩了腳跟,他們放火燒掉了一些防禦設備,更多的金兵爬上了城牆,打開了城門。
汴梁就這樣稀裏糊塗地陷落了,宋徽宗、宋欽宗都被俘虜,北宋滅亡。
總結
第一個重點:北宋聯和金國滅遼,期間外交上出爾反爾,軍事上懦弱無能,讓金國印象深刻。北宋和金國約定,雙方夾攻遼國,然後瓜分所得利益。但因爲高層昏庸、軍事無能,北宋在戰場上屢戰屢敗,根本沒法完成夾攻的任務。打仗不行,但又想保住面子和分到戰果,所以在外交上表現得出爾反爾。軍事上無能,外交上失信,讓金國印象深刻。
第二個重點:滅遼後宋金有個短暫的和平期,期間北宋頻繁違約,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也投降了金國,金國開始進攻北宋。宋金和平時期,北宋視合約爲兒戲,答應金國的糧草不給,私下和遼國殘余勢力講和,甚至還想謀奪已經屬于金國的土地。這些違約行爲不但激怒了金國,還逼反了戰鬥力最強的郭藥師部,金國決定進攻北宋,兵鋒直抵汴梁城下。
第三個重點:金國兩次攻擊汴京,北宋外交在戰爭與和談之間反複搖擺,軍事上昏招叠出,最終導致汴京陷落。金兵圍攻汴梁期間,北宋在外交上反複搖擺,一會要打,一會要談。這種搖擺破壞了政策的連貫性,導致昏招叠出,比如趕走主戰大臣李綱、禁止外地軍隊勤王、重用所謂的“奇人異士”等,最終導致了汴梁的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