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2年4月1日,阿根廷“五月二十五號”和“蓋科裏”號兩艘航空母艦及其他護衛艦只滿載4000余名士兵及大量彈藥裝備,出其不意地降臨到馬爾維納斯群島首府斯坦利港。到港後阿根廷士兵迅速登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除了島上所有英軍士兵的武器,4月3日阿根廷占領整個群島。
- 消息傳到英國舉國震驚,平日裏爭吵不休的英國保守黨和工黨竟一致同意武力收複馬島的決議。4月5日撒切爾夫人下令包括兩艘主力航空母艦在內的37艘大型戰艦火速奔襲遠在1.3萬公裏外的馬島,馬島戰爭就此拉開序幕。英國利用其強大的軍事實力以及在歐美主要國家的支持下在付出了沉痛代價後終于收複了馬島全部島嶼,6月15日雙方正式停戰曆時74天的馬島戰役終于以實力強大的英軍全面勝利而告終。
- 上世紀80年代的英國已經遠不及一百年前日不落帝國時所擁有的實力,但是無論在經濟、政治、軍事各個領域來說英國仍然要比阿根廷好很多,阿根廷對此並非一概不知,爲何還會要主動挑起對英國的戰爭呢?
- 一 軍政府上台轉移國內矛盾。進入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阿根廷國內矛盾尖銳,時任軍政府總統的加爾鐵裏高壓統治和民衆的激烈反對使阿根廷混亂動蕩,國內經濟一片蕭條通貨膨脹極爲嚴重。1981年阿根廷通貨膨脹率高達600%,GDP僅爲之前的十分之一,工業能力也下降到不足之前的四分之一。不得不說阿根廷的經濟已經臨近崩潰的邊緣,面對如此棘手的國內問題,向外轉移矛盾成爲了不二選擇,這和二戰時德國、日本、意大利發動侵略戰爭如出一轍。
- 二 令人垂涎的“聚寶盆”。馬爾維納斯群島地處大西洋和太平洋交彙處又是前往南極洲重要的中轉站,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此處擁有煤、鋁、鐵、鉛等多種礦物質資源,70年代在馬島大陸架周圍又發現了其蘊藏大量的石油資源,儲存量多達近百億桶是歐洲北海油區的十倍。對于正處貧困中掙紮的阿根廷而言就相當于在饑餓的食肉動物嘴邊放了一大塊肉,如果阿根廷不會心動那麽基本上阿根廷人人都會是道德無暇的聖人了。
- 三 對自己軍事力量過分自信。八十年代阿根廷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觑,在南美地區其是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而且還不止一艘,雖說是二戰時期生産的英國舊式航母但是經過阿根廷改裝後其作戰能力仍然比較高。這使得阿甘廷對自己的軍事力量很有信心而對于英國的力量嚴重低估。另外阿根廷也是歐美軍售的重要買家尤其是法國,在馬島海戰中阿根廷空軍的“超級軍旗”戰機和“飛魚”導彈有著不俗的戰績,而這兩者均購自法國。但是開戰後戰況愈下法國等國拒絕繼續提供新式先進武器給阿根廷,阿根廷在戰爭中的武器得不到補充成爲其失敗的重要原因。
- 四 英國不斷退讓的外交政策。上世紀80年代英國經濟發展緩慢,國內失業率增加人們對政府抱怨不斷,英國忙于解決國內事務無暇在應對新的國際問題,對于阿根廷對馬島的繩索一直采取低調、退讓的態度,英國外交內務大臣尼古拉.李德雷更是建議先把馬島扔給阿根廷然後在租用該島維持所謂的“統治權”,英國一些列的外交退讓更加深了阿根廷對局勢的誤判,阿根廷發動戰爭已經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