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期間,日本陸軍有五大戰略集團,其中有兩支總軍負責守衛日本本土,南方軍則橫行太平洋戰場。而在中國,日本組建了兩個集團,分別是長期侵駐東北地區的關東軍、日軍中國派遣軍。
其中關東軍的主要任務就是維護東北的殖民統治,經過長期根植,它的軍事實力也是日軍最強的集團。而我們經常所說的侵華日軍,主要還是特指,伴隨戰事擴大,成立于1939年9月的日軍中國派遣軍,它的組建就是爲了擴大侵略範圍、加大對占領區的統治。
日軍中國派遣軍主要分爲華北方面軍、華南方面軍、華中方面軍,直至1945年日軍投降,這支侵華日軍總兵力還有110萬。今天主要講,日軍派遣軍三任總司令官及其最後結果,我們接著往下看:
第一任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西尾壽造
西尾壽造,擔任過聯隊長,步兵旅團長。1934年,調任關東軍參謀長兼特務部長,作爲關東軍憲兵司令東條英機的心腹,很快獲任陸軍參謀次長。七七事變後,出任第2軍司令官。台兒莊大捷後,他就栽了一個大跟頭,被調回日本任教育總監。
後因爲競爭陸軍大臣失敗,作爲安撫,于1939年出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晉升爲陸軍大將。不過他擔任總司令官期間,風頭全被參謀長板垣征四郎掩蓋,他被諷刺爲“鎮守後方的糧草官。”日軍戰敗後,指定爲甲級戰犯嫌疑,但沒審問就釋放出獄。
第二任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畑俊六
畑俊六,早年擔任日軍炮兵少尉,後來受到其哥哥關東軍司令畑英太郎提攜,陸續擔任師團長、陸軍航空本部長、台灣軍司令官。1937年,畑俊六晉升爲大將,逐步成爲日本陸軍首腦。“南京大屠殺”後,畑俊六接任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發動武漢會戰。
1941年3月,被任命爲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在此期間,憑借攻占洛陽、長沙等4個省會及140余座城市,晉升爲陸軍元帥。隨後擔任日本第二總軍司令,准備日軍本土決戰。日軍戰敗後,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1954年因病假釋,後病死。
第三任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甯次
岡村甯次,“九一八”事變後,任關東軍副參謀長,陸軍參謀本部第2部部長,是日軍大本營決策侵略戰爭的核心人物之一。1938年由日軍中將師團長,升任侵華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負責攻略武漢地區。1941年被授予大將軍銜,並出任華北方面軍司令,提出“三光”政策 ,進行殘酷的大“掃蕩”。
1944年11月,擔任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計劃實行“玉碎”計劃,野心勃勃想要徹底進軍重慶。日軍戰敗後,岡村甯次被軟禁在南京,送進上海戰犯監獄不久,以“保外就醫”名義監視居住,1949年1月回到日本。1966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