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光日常刷各路軍事論壇,偶然間瞥見某網友一句:“國外XX公司4個月就設計出一把好槍,反觀國內幾年也不行等等。”隨光突然就起了興趣,咱們今天就聊聊,爲何國外4個月就能設計一支槍,國內卻要好幾年。
△ 當年馬格普公司設計ACR步槍時,號稱4個月就設計出來了
我們大致可以分爲以下幾個原因。
外國的吹牛“套路”
槍械的“設計”是分著不同的情況的。
把圖紙畫出來可以叫做設計,這種情況最快幾天就好了。
把圖紙畫出來、再加工出樣槍,把樣槍打響,這種情況可能得好幾個月。
把圖紙畫出來、再加工出樣槍,把樣槍打響,做各種實驗,根據試驗結果做改進,再做下一輪方案的圖紙、加工、實驗等等,這可能得一兩年。
做了好幾輪樣槍,達到了自己所要的要求後,再聯系不同的加工廠商,做好瞄具、槍械、槍彈的分配生産,再組織生産線實現量産,這可能需要三四年。
對于國外的槍械公司而言,他們的保密審核比較少,商業宣傳在樣槍階段就開始了。
對于國內的國營槍械公司而言,在産品走到量産之前,即使你想宣傳,恐怕保密工作也是不允許的。
所以,就有國外設計槍賊快的錯覺。
△ 比方說我國的新式步槍,已經做了好幾年了,只是閱兵讓大家看看,過一下眼瘾,之後還是埋頭做試驗,在最後裝備之前,新裝備一般都是異常低調的——所以國內的爬牆黨特別多
我們的不足
除了國外的宣傳套路,我們必須承認的是,我們的工業基礎,依然算不上雄厚。
槍械看似很簡單,卻是大批量裝備的武器。能否優質、大量、高速地生産槍械,能很好地體現出一個國家的工業體系水平。
現代工業總共可以劃分爲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這就意味著除了技術基礎,工業體系大小還和人口數量密切相關——人不夠,工人不夠,想涉及所有産業必然有心無力。目前唯一一個具備上述所有分類的國家就是中國。畢竟,我們的工人總數,比一些國家國民總數還多。
說白了,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具備工業完全自給自足能力的國家。當然,這不是說中國無需進口,完整工業體系追求的是大而全,先進程度倒在其次,有國外先進産品可選,一般産業也自然優先采購國外。
完整度其次的是美國,工業的完整度可以達到80%左右。如果把工業完整度60%當做及格線來看,日本、德國、印度、法國、俄羅斯、英國、意大利、韓國、巴西也都是入圍選手。
但是,這只能表明中國是工業大國,而非工業強國。工業強國一般指的是美國、德國、日本這些,因爲他們掌握著工業體系中最頂級的部分,在高端領域實現市場霸權,很多東西雖然中國也能生産,但是性能上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的。說了這麽多,隨光想表達的是,我們的工業全而不尖。這種現狀最終會對槍械設計造成等很大的影響。
基礎不完善之下的怪圈
基礎不牢固的前提下,還想達到先進的性能,某種程度上是癡人說夢。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米的質量不佳,飯肯定不能好吃到哪裏去。爲了彌補米的質量缺陷,我們只好拼命翻新做法,用一些技巧、調料來保證好吃。(比方說,把米做成炒飯。)
在這個問題上,抛開政治立場,隨光特別佩服日本零式戰鬥機的設計師崛越二郎。當他在拿到軍隊的指標書的時候,看著那些在當時極爲突出的指標,堀越回憶說,他當時的第一個想法是“想要世界上最好的戰鬥機啊,做夢去吧”。潛台詞就是“寫指標書的人在想peach”。不過結果大家都清楚,崛越二郎做到了,零式戰鬥機的確達到了指標書的所有要求,但指標之外呢,幾近全部忽略了。
△ 二戰時期的日本工業基礎也不太好,零戰某種程度上就是“基礎不好、想得太美”倒逼出來的産物
對于零式戰鬥機的設計,如今依然有不少的爭論,我們暫且不去管它。我們需要引出另一個問題,設計師負責設計符合指標書要求的産品,但如果指標書提出來的要求不合理呢?
指標書的先天缺陷
在任何一個國家,甲方(軍隊)都會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俗話說,甲方是上帝,乙方(設計師)必須照顧好上帝呀。
但是這就存在一個基本矛盾,乙方設計師是親臨一線的人,他們知道行業基礎是個什麽鬼樣子,但是一個行業的基礎如何,甲方是不太知道的。
但是,甲方畢竟是上帝啊。心有多高,指標就有多高。如果甲方提出了天馬行空的要求,作爲乙方,你敢不敢糾住甲方的衣領,大喊一聲“哥們醒醒”呢?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現實生活中甲方往往是軍隊機關單位,處于更高的級別、更高的地位,甲方的要求不合理,往往也無人敢問責、無人敢指控。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如此的。
我們還是以日本舉例。零式戰鬥機的指標書,是日本軍部(己方)結合各國飛機性能制定出的,各項指標均是世界一流,卻忽略了本國的工業實力,設計師不得不拆了東牆補西牆,犧牲了大量指標,來滿足指標書的要求。隨光也常常想,如果曆史能夠重來,如果零式戰鬥機的指標書上,把被犧牲掉的性能,一個個全提出來,也定成先進指標,比如過載耐受、防護水平,實現紙面上的全面先進、全面超越。那麽當時的日本,能否再“逼出”一款先進設計嗎?(手動滑稽)
△ 零戰的設計師崛越二郎
槍械與時代
讓我們把話題從零戰轉到槍械。
如今的槍械已經高度趨同化了。
什麽意思呢?說白了,大家的槍械,都是那個鬼樣子,幾十年前是那個樣子,幾十年後,還是那個味。所謂的“新槍”,大多是換湯不換藥。比方說俄羅斯,60年前在用AK,今天正在換裝換皮AK(AK12),在比方說美國,50年前在用M16,今天還在用M16。
△ 1967年9月,越南,手持M16步槍的美軍士兵(左)與2017年8月,德國,手持M4A1卡賓槍的美軍士兵,整個M16家族在美軍中的服役就已經超過半個世紀
槍械高度趨同化的時代,真正能決出高下的,往往就是生産能力。你能造AK,我也能造AK,你能造M16,我也能造M16,但是,我們造的槍械都一樣,但是質量、成本、效率卻不一樣。這個時候,拼的就是加工能力、拼的就是材料、拼的就是生産效率。
這個時代要比拼的,恰恰我們不擅長的。
這個時代,槍械的角逐,不應該再靠著設計師的才華獲勝,而是應該靠著工業基礎獲勝。
很遺憾,我們的工業很全,但是並不尖端,至少在機械行業如此。尤其是在設備上,和國外的差距很大,筆者曾多次去參觀機械加工廠,沒有一個廠家,不把自己的進口設備當宣傳點講的。
△ 槍械生産中至關重要的槍管精鍛機,幾乎是由一家奧地利公司壟斷的
物美價廉的背後
很多軍迷津津樂道:“無論什麽東西,只要放在中國,都能實現白菜價、廉價化。”
有的東西,我們確實已經做到了最廉價,但是,我們也要看清楚,廉價的背後是什麽?
假設同一套圖紙,同一種産品,國內可以用1個成本做出來90%質量的産品,國外的效率高一點,可以用0.75個成本做出來100%質量的産品。但是,國內成本低,物價便宜,1個成本價值一塊錢,國外成本高,一個成本6塊錢。最終算下來,國內用1塊造一個産品,國外用4.5塊造一個産品,價格貴了3倍,性能只比我們的好10%。算下來,我們的産品物美價廉,真的“白菜化”了。
△ 四目夜視儀視角那麽廣泛,它不香嗎?爲什麽不趕快仿制呢?
但是,我們反過來想,正是因爲有的東西,生産難度低、附加值低,我們才有機會做,才有機會用更低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組合起來換廉價。如果是昂貴的東西,比方說夜視儀,比方說堅固牢靠的槍械瞄准鏡,都是我們急缺的産品——我想這個時代,任何一個軍迷都能明白這些東西的重要性,但是我們爲什麽不能廉價化、白菜化呢?
△ 吃雞裏面的“四倍鏡”在現實生活中也會很出名的。瞄准鏡的結構其實大同小異,質量基本上也是靠著工業基本功實現的
總結
最後,說了這麽多,我們回到“國外4個月設計一支槍,國內卻要好幾年,爲何會這樣”這個問題。
首先,外國人的宣傳具有誤導性,他們確實快,但是也沒那麽快。其次,我們的工業基礎比較差,但指標並不低。同樣是做米飯,人家蒸米就很好吃,我們的大米太劣質,只好做成炒飯,才能好吃。炒飯無疑比蒸米飯慢得多。
槍械用的重要材料、核心的加工設備、熱表處理設備,人家能夠隨取隨用的貨架産品,在我們這是稀缺的,是我們的科研公關方向。
這就是爲什麽,我們的槍械設計,看起來比較慢。
全文完
作者@隨光
本文由《曉槍》編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