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少原創
導語:
1958年,考古學家打開了神秘的明定陵,發現皇帝朱翊鈞的墓中,有兩位皇後。兩位皇後分在不同的兩個棺椁,一個棺椁裏的陪葬物品,滿是金銀玉器,奢華的絲織品等等,無不顯示著主人曾經的高貴。另一個棺椁裏,卻只有一把破舊的銀壺和一個滿是缺口的銀盤,破爛不堪的兩只銀器,孤零零地,仿佛在訴說主人悲苦淒涼的故事……
被寵幸宮女
故事的主人是曆史上的孝靖皇太後王氏,明神宗的後妃,明光宗朱常洛的親生母親,後人又叫她王淑蓉。王淑蓉生于1565年,父親王朝窭是朝中正六品武官。13歲的王淑蓉因爲選美進宮,又因爲落選而留在了慈甯宮,主要侍奉明神宗的生母李太後。
明神宗朱翊鈞,是明朝的第13位皇帝,也就是曆史上的萬曆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曆的生母李太後,原是身世卑微的宮人,後來母以子貴才晉升爲貴妃,後來又稱爲皇太後。
1581年,年輕的萬曆帝照例去慈甯宮向母親李太後請安。母親不在,萬曆帝等了一會,百般無聊的皇帝准備回宮的時候,一眼瞅見在一旁侍候的王淑蓉。16歲的王淑蓉,花一樣的年紀,渾身散發出一種少女特有的體香。就這樣,一時興起,血氣方剛的萬曆帝就寵幸了她。
按照皇宮的規主,如果皇帝臨幸哪位妃子,文書房的內侍要詳細記錄時間,和事後皇帝所賜給妃子的東西。因爲這些,是作爲將來驗證皇室血脈的重要憑證。
但是,清醒之後的萬曆帝,對自己在情迷之中臨幸一位宮女,覺得很丟面子!皇帝又想,這不過是片刻的歡樂罷了,他才懶得贈送什麽東西呢。于是,他不顧王淑蓉那哀怨的眼神,穿衣束帶後拍拍屁股就若無其事地走出了慈甯宮,留下一臉懵懂的王淑蓉。
後來,王淑蓉發現自己有了身孕,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她的心裏無時無刻不在惴惴不安,不知道是喜?還是憂?偌大的皇宮裏面,她竟不知該怎樣藏起自己肚子不被人發現。直到有一天被李太後看破,在太後嚴厲的逼問下,王淑蓉才跪在太後面前,哭訴自己幾個月前被皇帝"臨幸"的經過。
太後聽完倒沒有責罵王淑蓉,因爲此時的萬曆帝還沒有兒子。王淑蓉如果懷的是兒子,那他就是皇帝的長子,太後當然是高興的。
在一次的筵席上,太後有意問起皇帝臨幸王淑蓉的事。哪知,萬曆帝卻假裝不知道,拒絕承認。看來,天子也耍流氓,提起褲子就不想認帳了!無奈,李太後命人拿來皇帝的《起居注》,對照當時的日期,在事實面前,萬曆帝才勉爲其難地承認了。
1582年8月11日,王淑蓉不負重望,果然生了個男孩。這個孩子就是萬曆帝的庶長子朱常洛,朱常洛就是曆史上的明光宗。母憑子貴,同年王淑蓉因此進封爲恭妃。
被孤立的母子
被封爲恭妃的王淑榮,仍舊沒有得到萬歲爺的喜歡。即便如此,王恭妃又爲萬曆皇帝生下了一女朱軒嫄,被封爲雲夢公主。不過,雲夢公主還沒長大就夭折了。
朱常洛是皇帝的第一個兒子,但是因爲朱常洛的母親是宮女出生,萬曆帝一直看不起她。宮女生的兒子,萬曆帝自然也不喜歡,何況這個兒子還是個意外。關于繼承皇位,從明太祖開始就有明確的規定"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按照這個祖宗的宗法,朱常洛應該被立爲太子。可是,萬曆皇帝不喜歡王恭妃母子,所以,一直不肯把這麽富貴的榮譽給他們。
那麽,萬曆皇帝想把這個富貴給誰呢?
後宮的鄭貴妃姿色嬌媚,她才是皇帝的深愛。皇帝對鄭貴妃的愛情,常人也許很驚訝。但是,不管後宮如何佳麗三千四千,萬曆皇帝對鄭貴妃的愛戀,可以用“終生不渝”四個字來形容。
1586年正月,鄭貴妃生下皇三子朱常洵,萬曆皇帝高興極了,立刻就封她爲皇貴妃,其地位僅次于皇後。萬曆帝對鄭貴妃的寵愛到了極致!三年不到的時間,就把她由淑嫔升爲貴妃。而那個生下皇長子的王恭妃,依舊還是王恭妃。
原來,萬曆帝不肯立長子朱常洛爲皇太子的真正原因,就在這裏:萬曆帝寵愛鄭貴妃,一心想把皇太子的位置給鄭貴妃生的兒子朱常洵。可是,立朱常洵爲太子明顯又不符合祖制,而且朝中的大臣和太後都支持朱常洛!
因此,圍繞皇太子的冊立的問題,朝中分成兩派。一派是以皇帝和鄭貴妃爲代表的,支持皇三子朱常洛;另一派是以皇太後和大臣爲代表的,支持皇長子。這兩派的鬥爭持續了大約15年,在曆史上稱之爲國本之爭。
這個鬥爭在表面上看,只是冊立太子的問題,實際上卻是兩股勢力的較量。個中的驚濤駭浪,暗流洶湧的陰謀詭計!大案叠起小案不斷,從朝廷到地方,從首輔大臣到地方官員,罷官的,發配的,梃杖的,解職的,成爲了萬曆皇帝在朝期間最激烈複雜的政治事件,真的是三天三夜都說不清!
而處在旋渦當中的王淑蓉母子,整天膽戰心驚,如覆薄冰。王淑蓉對兒子的安全也極爲擔心,13年來,母子還一同起臥。因爲王淑蓉不敢有絲毫的疏忽、也不敢離開半刻,生怕有什麽以外。朱常洛和母親在深宮,就像個小媳婦一般,偷偷摸摸地過日子!
當然,他們的腦袋,總算留在了自己的脖子上了!
但是,卻無端受到了萬曆帝和鄭貴妃的遷怒!尤其是萬曆帝,他總覺得是王恭妃在太後面前挑撥是非,破壞了他和鄭貴妃的好事。因此,本來就不喜歡她的萬曆皇帝又對她恨之入骨。對于朱常洛,父親則看見他就來氣,對他更加冷漠。
所以,鄭貴妃將母子二人困在景陽宮,不讓她們與萬曆皇帝見面,好讓皇帝逐漸淡化與皇長子的親情。這種情況持續到了萬曆21年,大臣見皇長子住在景陽宮,一直還沒有接受皇室的文化教育,才不停地給皇上上奏,請求讓朱常洛開始讀書。
被立爲皇太子
時間在慢慢地流失,差點就成爲文盲的朱常洛,在母親和祖母孝定太後的多方保護下,終于平安地長大成人了。
萬曆朝的皇太子位子,卻還一直在那裏空著。
滿朝的文武百官無不在朝下議論紛紛,在朝上也不斷上奏,肯請皇帝盡快確立皇太子,以告天下百姓,穩定朝綱。可是,一意孤行的皇帝哪裏聽得進去呢?
王恭妃原是太後身邊的宮女,她的單純善良根本就不是鄭貴妃的對手。爲了朱家的大明江山,李太後不得不親自出面。一天,李太後問萬曆皇帝,爲什麽不立皇長子爲太子?皇帝回答說:
"他是都人之子。"
太後聽了皇帝的回答,怒從心中起,她把手中的龍頭拐杖使勁往地上一搗,指著兒子的鼻子大罵:
"你也是都人之子!"
"都人",是後宮對宮女的稱呼。當年的李太後也是宮女出身,隆慶帝無意"臨幸"她之後,生下了萬曆帝朱翊鈞。所以,李太後一聽萬曆皇帝如此看輕"都人",非常地惱怒!
要知道,李太後對萬曆帝一向嚴明,萬曆皇帝對自己的母親從來都很敬畏。聽到母親的叱喝,皇帝惶恐不已,跪伏在地上不敢起來!過後,李太後又語重心長地對皇帝說:
"吾老矣,猶未有孫。果男者宗社福也。母以子爲貴,甯分差等耶!?"
萬曆帝遂想起自己的母親和自己,也感到有些慚愧,閉口無言。不得不說,皇太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做法,動搖了皇帝內心深處十幾年的糾纏!
然而,不甘心的鄭貴妃還要作最後的努力!
很多年前,皇帝爲了博得鄭貴妃的歡心,曾經對心愛的人承偌要封朱常洵爲太子。聰明的鄭貴妃讓皇帝親筆寫下一紙手谕。事後,鄭貴妃將這份珍貴的手谕收藏在一個錦匣裏,擱在自己宮中的梁上。到了這個危機關頭,鄭貴妃只有拿出這個法寶了。
可是,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深!鄭貴妃滿懷希望地打開錦匣,不禁大吃一驚:一紙手谕讓衣魚(蠹蟲)咬得殘破不堪,"常洵"兩字早就無影無蹤了!目瞪口呆的鄭貴妃死死地盯著她心中的寶貝,一下子癱倒在地,哭都哭不出來!
一旁的萬曆皇帝也傻眼了,呆呆地望著自己多年前寫的手谕,喃喃自語道:天意,天意啊!
此後,在萬曆29年,身心交瘁的萬曆帝終于無視鄭貴妃的淚眼,將19歲的長子朱常洛封爲"太子",朱常洵封爲"福王"。爭吵了15年之久的國本之爭,總算告一段落了,被壓了十幾年的朱常洛終于翻身了。
然而,他的母親依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被幽禁的貴妃,哭瞎了雙眼。
母憑子貴,按照道理,兒子當上了太子,母親至少要封個貴妃。可是萬曆皇帝裝聾作啞,不提這事,一直拖著。到萬曆34年,朱常洛的長子朱由校出生了,萬曆皇帝有了孫子,她才被皇帝極不情願地封爲皇貴妃。
但,此貴妃非彼貴妃,她的待遇和鄭貴妃的待遇,那才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所謂天囊之別,恐怕正是此種景象的真實寫照。
王恭妃變成了王貴妃,可在皇帝的眼裏,宮女還是那個宮女,還是那個害自己和大臣鬥爭15年的宮女。現在,皇帝將曾經的宮女封爲了貴妃,不就等于在向大臣低頭?過去的15年終究還是皇帝錯了?一想到此處,皇帝就氣不打一處來,又恨起王貴妃來。
朱常洛被立爲太子後,就被帶離景陽宮,由王皇後撫養。萬曆皇帝傳下旨意,禁止王貴妃與皇太子朱常洛的聯系,以後再也不得相見。
于是這個可憐的貴妃,終日被皇帝給幽禁了。皇貴妃,這麽大一頂富貴帽加在王淑榮的頭上,絲毫沒有給她帶來任何榮譽,她的處境因此更加艱難。
鄭貴妃的兒子沒有被封爲太子,又離開了自己去了封地洛陽,她對這位太子的母親有說不盡的怨恨!所以,鄭貴妃封鎖一切給這位新貴妃的皇室物質供應,每天只給她少量的殘羹冷炙。
鄭貴妃還不准許任何人隨意接近王貴妃,違者重罰。一些宮裏的下人,屈服在鄭貴妃的淫威之下,哪敢走進王貴妃一步?即使是每天送飯的下人,也只是放下東西轉身就離開,沒有一句多話。有些心思歹毒的奴才,更會借機耀武揚威地欺負她。
這個世界,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更何況她是個連皇上都厭惡的女人呢?
長夜漫漫,漫漫長夜啊!深居幽宮王貴妃,無人問津,無人陪伴。皇帝的無情,鄭貴妃的惡毒,對于這個常年被幽禁的女人,仿佛已經是隔世。王貴妃的心裏只有對兒子的思念,卻象野草一樣瘋長,瘋長,瘋長……
思——念——成——疾!
那個長年見不到兒子的母親,身體日漸虛弱,日夜流淚的眼睛,終于只看得見黑暗,一如王貴妃的人生。
被死別
萬曆39年九月十三日,深宮中的王貴妃奄奄一息。彌留之際的王貴妃,用盡全部的力量大聲地呼喊著:“我要見我的兒子,我要見我的兒子!”
面對一個將死之人的請求,有個心善的宮女偷偷地跑去告訴了太子朱常洛。朱常洛聽後十分悲痛,立刻去向萬曆帝請旨,要求見自己病危的母親。這次,皇帝終于大發慈悲,准許太子去探望。
年近30歲的太子朱常洛領旨後,帶著10歲的兒子朱由校匆匆趕到景陽宮。只見宮門深鎖,根本就無法進入。太子無奈,只得命人找太監拿來鑰匙,之後破鎖而入。
進門後的太子,快步跑向母親。此時的王貴妃,枯瘦如材,氣若遊絲。太子拉著母親的手,哭著跪倒在母親的床前。因爲王貴妃的眼睛早已經哭瞎了,她伸出幹枯的雙手,一遍又一遍地撫摸著自己十多年未見的兒子,百感交集,淒然淚下:
“兒長大如此,我死何憾!”
寥寥幾字,太子聽後心如刀絞,他知道,母親的話裏深藏著,常年累月的無奈和對他無盡的愛!頓時,太子抱著母親淚如泉湧。太子的侍從們也不忍見這生離死別的場面,紛紛落淚,泣不成聲!
當日黃昏,王貴妃在兒子的懷中安靜地離去。這個在深宮中苦熬了近30年的女人,終于走完了自己悲苦的一生,時年47歲。
三少說:
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裏這樣說:
雖然她這一生,並沒有什麽可供傳誦的事迹,但她依然知足。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爲了相聚,只有母愛,是爲了分離。
是的,只有深宮中的母愛,是爲了分離。
參考文獻:《明史紀事本末·卷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