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星發出的白光和藍光,氫氣雲的紅光。宇宙中有許多肉眼可見的顔色,還有很多我們無法看到的顔色,例如伽馬射線和x光。總的來說,宇宙充滿了許多新顔色和舊顔色,無論是可見的還是看不見的,但有一種顔色在所有其他顔色之前形成,那就是—宇宙的第一顔色。
黑暗之海
- 科學家們認爲,13億年前發生的“大爆炸”是浩瀚宇宙的第一次誕生,當時宇宙是一片漆黑的海洋,也是宇宙黑暗混沌的時期,曆時數億年處于黑暗之中。科學家們認爲,當時是一片空白,沒有星系,沒有太陽,也沒有行星,只有大爆炸産生的氫原子,在這個混沌的黑暗中以濃霧的形式飛散。
- “大爆炸”使宇宙成爲粒子;質子、中子和電子,質子和中子開始與電離氫原子融合,隨後與氦融合,然後這些電離的氫原子和氦原子轉化爲中性原子,使光線首次出現,宇宙不再黑暗。盡管出現了光,但宇宙到目前爲止還沒有任何顔色。
宇宙發出橙光
- 整個宇宙在大約3 000卡爾文的高溫下閃耀,這使它的光能以稱爲“黑體”的波長分布。 形成後,宇宙以明亮的橙色發光,在我們的人類眼睛裏,它看起來像是火光。
- 但在數億年裏,明亮的橙色光線開始消失,因此,隨著宇宙繼續擴大和變冷,地平線上的星星出現,宇宙中的光明新紀元開始了——出現了藍光和白光。
宇宙《拿鐵時期》
- 爲了探索宇宙的多種顔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布鲁克”和“鲍德里”进行了实验;在第一次實驗中,這兩個科學家的計算機程序中出現了一些錯誤。程序中,參考白點的設定存在問題。(參考白點指的是在特定照明環境下人眼所看到的最白光線,它會隨著施加的環境光照不同而發生變化。)布魯克和鮑德裏等所用的程序,錯誤地采用了偏紅的參考白點,這就好比是在一個紅光照明的房間裏去觀察宇宙,結果看到了一個青綠色的宇宙。而要想在真正的意義上談論宇宙的顔色,應該是假想觀看者置身一個黑暗的背景中,在這樣的背景中,宇宙呈現出的顔色就是米色。但他們嫌這一說法不夠確切,又邀請各界來爲宇宙顔色定名。據介紹,共有300多人傳來了電子郵件,建議五花八門,包括“大爆炸米色”、“銀河金色”、“宇宙土色”、“天文杏仁色”等等。最後,拿鐵色脫穎而出,成爲獲選者。 “拿鐵宇宙”就此誕生。
像拿鐵嗎?
- 前一項研究的結果基于在1000多個小時的超大型望遠鏡觀測到的獨特數據,來自荷蘭萊登天文台和研究小組成員的天文學家馬林·弗兰克斯解释说:“早期宇宙的藍色是來自遙遠星系中較年輕的恒星發出的藍光,而當前宇宙較暗的原因,是較年長的紅恒星發出的,更早以前的宇宙更模糊,現在近1400萬年之後,宇宙就變白了。”
我們爲什麽要觀察宇宙的顔色?
- 隨著時間的推移,宇宙顔色的改變本身可能很有趣,但它也是確定恒星速度的基本工具,有助于確定恒星的平均年齡發生變化的程度。而且由于宇宙過去比現在更藍,科學家們得出結論認爲,宇宙不會像以前那樣産生大量的藍星,這是因爲這些恒星的速度比低質量的紅星更快,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星體變紅,整個宇宙也會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