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寶寶是不是總把東西亂丟亂放,每次都找不到。房間每天就像垃圾堆一樣,寫作業也不用心,馬馬虎虎,考試時粗心大意。每當看到孩子這些表現,是不是特別頭疼特別苦惱?但有的孩子會把東西放回原處,一天下來都整潔有序,很多家長肯定爲此困擾了很久。
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特有的發育敏感期,比如吃飯時每個人都要坐在固定的位置上;玩具玩完一定要放回原處;穿衣服一定要先穿上衣,在穿褲子,然後襪子,順序錯了就要脫下來重新穿……你的寶寶是不是有這些"不可理喻"的表現?其實,這就是寶寶進入了秩序的敏感期。
1、 什麽是秩序敏感期
秩序對于人類社會來說是基石,失去秩序的世界將會雜亂無章,人們將會如同生活在野蠻社會。
秩序充斥在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遵守紅綠燈是遵守秩序、購買物品先付錢是遵守秩序、每天按時上班上學是遵守秩序,因此家長們應該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教會他規矩、秩序,才能讓他更適應社會。
而秩序敏感期往往會出現在孩子兩歲之後,家長會發現孩子有了很大的變化。因爲在此之前的孩子往往像父母的小尾巴,追隨著爸爸媽媽,並完全聽從父母的命令。
但是進入秩序敏感期後,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對自己應該遵守的秩序有了很清楚的認識。
因此如果有人打破他的秩序,他也會變得很生氣,即便這個人是爸爸媽媽也不例外。
孩子在這一時期有何表現?
變得吹毛求疵,秩序被打破就會哭鬧。
因爲秩序被打破而做出激烈反應就是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最大的特點,比如穿衣服的順序不對、看到別人不遵守交通規則等等。孩子會哭鬧著要求秩序恢複,一旦父母滿足了他的秩序要求,他也會很快平靜下來。
常常說不,爲了維護秩序開始拒絕。
這個階段的孩子最常說的就是"不要",父母或許會覺得有些頭疼,因爲要花更多時間哄孩子。其實孩子是爲了維護自己心中的秩序才拒絕父母的,同時這也象征著孩子的自我意識變得強大。
秩序敏感期被破壞的孩子,成長不易
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其實孩子對秩序敏感是件好事,這至少代表了孩子擁有遵紀守法的好品德。
如果這時候家長覺得厭煩從而阻止孩子的規則,這似乎是在告訴孩子"所有的規則和秩序都不重要",那麽大家今後再想讓孩子學會遵守規矩就會難很多。
缺乏安全感,對性格發展有負面影響。
父母打破孩子的秩序感,還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影響,生活在缺乏秩序感的環境中,孩子會覺得沒有安全感。如果父母沒有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正確對待他,那麽他也很可能成長爲沒有規矩、沒有道德的孩子。
不過,很多家長其實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某些行爲會破壞孩子的秩序感,等到孩子長大以後覺得孩子爲什麽做什麽事情都完全沒有秩序。
秩序敏感期,父母該怎麽做?
理解孩子的行爲,滿足他的要求。
不指責孩子發脾氣的行爲,更不要覺得孩子遵守秩序是吹毛求疵。家長們應該轉變觀念,把這當作一件好事,因爲這個時期的孩子並不是不聽話,而是有些固執而已,這也象征著他將來能成爲遵紀守法的人。以此爲契機培養孩子生活習慣,還可以叫孩子做自所能及的家務。
因爲這個階段的孩子對秩序特別敏感,所以家長們也可以多教給孩子一些規則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有的孩子就在秩序敏感期學會了自己穿衣服、自己疊被子。
秩序敏感期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時期,短短幾年的時間就決定了孩子將來會不會遵守規則、有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因此,家長們千萬不要做出破壞孩子秩序感的行爲,保護孩子的秩序感並培養他懂規矩更重要。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要多鍛煉孩子,不要什麽事情都包辦,適當的給孩子鍛煉機會,讓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掃地。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爲習慣,小的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多學習學習繪本,裏面主要是針對3-6歲孩子,目的是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
裏面包括我國傳統的禮儀、思想、自信心等教育方式,孩子天生對圖畫感興趣,家長在旁邊引導,孩子自然養成了好習慣,也爲幼兒園打下良好的基礎!
2-8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准備一些認知類、行爲習慣類、情緒處理、入園小故事類的繪本,還有助于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