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而0-6歲育兒經,無疑是最難念的一本家庭經書。因爲0-6歲育兒經是一本無字的天書,每一頁都是一個孩子天真爛漫的一天,也會經常的任性、發脾氣、哭鬧,讓家長們毫無辦法,打不得,罵不得,講不通道理。
我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女兒6歲,兒子剛滿1周歲。我非常愛我的孩子,就像每一位父母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在我看來,我的女兒聰明活潑、乖巧大方,6歲的孩子已經向小大人一樣同我聊天,也爲我贏得了不少榮譽呢!
比如,幼兒園的老師告訴我,我女兒在幼兒園非常乖,總是非常積極的參與各種互動,還能主動幫助其他的小朋友;
比如,繪畫老師告訴我,我女兒總是很多奇怪的想法,把這些想法表現在自己的作品中,我看到後覺得雖然有些幼稚,但感到很欣慰,因爲一個孩子的想象力是最寶貴的財富;
再比如,女兒參加的英語培訓,我們從來沒有督促孩子課後要複習,但是我女兒在家裏或者上課的路上,總是自己能主動的將英語課學到的東西一遍一遍的念叨著。最讓我感到詫異的是,女兒能夠拼讀一些簡單的單詞了,雖然培訓班和我們都沒有教過她拼讀,但她居然能夠根據字母的發音拼讀出來;
還有認識漢字,我從來都沒有主動的教過女兒漢字,但女兒已經認識很多漢字了,都是女兒在平時我給讀書的時候,或者日常生活中認識的。舉個例子,女兒認識“開”和“關”兩個字,我問她是怎麽認識的,她告訴我電梯上看到的。因爲電梯每次開門和關門的時候,有文字顯示。
啰嗦了這麽多,因爲父母誇獎起自己的孩子總是滔滔不絕。下面來介紹下我的0-6歲孩子的育兒經,因爲這套育兒經本人自認爲已經經過實踐的檢驗,效果還不錯。
我的育兒經其實就是三點建議,時候提給父母的建議,做到了相信您的孩子也能夠非常優秀。
第一條:自立能力是0-6歲孩子最應該培養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獨立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有的人十多歲就能夠很好的自立,能夠很好的處理自己生活學習中的事情,而有的人三四十歲還不會這些,還要不斷的依賴父母親人,讓別人替自己決定。
爲什麽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會這麽大呢?我想最關鍵的就是0-6歲這段時間沒有很好的培養孩子的自立性。有些人肯定會差異,那麽小的孩子的自理能力,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爲孩子沒有理性思維,他們眼睛裏看到的樣子,就認爲是這個世界應該的樣子。
舉個例子:
我女兒從3歲開始參加中國舞的培訓班,一個班有8個年齡相仿的小女孩。每次去培訓班,都需要在培訓機構那裏換上舞蹈服和舞蹈鞋,培訓結束後再換回來。從第一次送女兒去培訓班,我就告訴女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不會幫你換衣服的。所以每次課前課後,我總是看到其他的孩子都是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幫著換衣服,只有我女兒自己換衣服。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做不好,總想著等孩子大一點再讓他們自己做,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小的時候孩子自己不去做,不去嘗試,大一點孩子怎麽可能突然就會做了呢?更重要的一點,父母幫孩子做好一切,讓孩子産生了強烈的依賴感,覺得這是父母應該做的,一直會依賴下去。三年過去了,舞蹈班的孩子從3歲到6歲,現在每次去培訓班,其余的孩子還是父母給換衣服,這一點並沒有改變。
我不但不綁孩子換衣服,舞蹈班需要的裝備也是讓孩子自己拿。給孩子准備一個包,她自己每次上課前都會記得主動去拿自己的包。包括我們一家人出去玩,我也總是給孩子准備一個包,裏面放上她自己的東西,讓她自己背著。一開始女兒也反對,問我爲什麽我不幫她背。我告訴她,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做。
一段時間後,女兒充分認可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比如有時候在家,我讓女兒幫我做什麽事情,拿下拖鞋或者衣服,女兒總是回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這只是我舉的一個例子,其實女兒從這個過程中學到了更多。自理能力的培養,最好的時間段就是0-6歲,錯過了這個時間,小學時候就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培養。那些以爲孩子還小,總是情不自禁要幫孩子的父母,是時候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
閱讀習慣是0-6歲孩子不可忽略的
很多家長總是擔心孩子的教育問題,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更擔心孩子學壞,但又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我在這方面沒有什麽擔憂,因爲我認可一個道理,閱讀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我個人非常喜歡閱讀,十多年來讀了大量的好書,體會到閱讀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也懂得所有的道理都能夠在書中找到。一般的灌輸性的說教效果非常差,幾乎和沒說沒什麽兩樣,但讓孩子自己從閱讀過程中感知到的道理,一定能夠讓孩子理解。
女兒小的時候,看繪本,聽故事。從4歲起,我就讓女兒接觸書本,給女兒讀童話故事、小說、曆史故事等。我個人差不多有1000多冊圖書,而我女兒個人的書架也有100多冊了。可能很多大人都沒讀過的書,我女兒已經讀完,有的甚至讀過好多遍了。比如安徒生的童話全集,《小王子》、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高爾基的《童年》、《海底三萬裏》等等三十多部小說。這一點成年人很多也沒讀這麽多書吧。
我不但鼓勵女兒多讀書,還鼓勵女兒“寫書”。我個人平時除了上班,就是讀書寫文章,有時間還寫點現代詩和宋詞。我女兒從4歲開始自己“寫書”,第一本書是一本10多頁的圖畫,在畫中描寫了她一天的生活。從早上睡覺起床,到吃飯玩耍,到我帶她去公園玩,還有過馬路的時候我牽著她的手等紅燈。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吃驚和不可思議的襲上心頭,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最近女兒寫的“一本書”是寫給牙仙子的一封信。女兒到了換牙的年齡,幼兒園老師給他們講了牙仙子的故事。說,乳牙脫落以後,找一張紙包起來放到枕頭底下,這樣牙仙子就會給他們送來禮物。女兒回家後告訴我,她有一顆牙晃動的很厲害,應該很快就脫落,她要給牙仙子寫一封信,寫上自己的心願,囑咐牙仙子如何如何來給自己送她想要的禮物。于是,她說一句我寫一句,幫她完成了這封信。
我當然知道女兒的心願,我怎麽可能讓女兒的期待落空呢?于是,第二天我就抽空去買回來女兒想要的禮物,然後藏在家裏。三天後,女兒的牙齒終于脫落了,她有些擔憂的問我牙仙子是真的嗎?我告訴她,可以牙齒包好放到枕頭底下試試看。晚上等女兒睡熟之後,我幫女兒完成了這個心願,將事先買好的禮物放到了她的枕邊。
0-6歲的孩子,眼中充滿了期待,在以他們的方式去感知這個世界的美好。只有書中的世界才能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閱讀是唯一的實現方式。
每天晚上,我在書房或者沙發讀我的書,女兒也會安靜的坐在我的身邊讀她的書。我一直非常享受這個過程,我覺得生活本來就應該這樣,我陪她讀書,她也陪我讀書,我們父女倆在閱讀過程中尋找各自的快樂和滿足。
再舉一個例子,我會把我寫的詩和詞教給讀給女兒聽,告訴她我是如何寫出來的。有一天,女兒的幼兒園舉行了一次背詩比賽,每個小朋友背一首詩歌,而我女兒說的就是我自己填的宋詞。
三月三,桃花仙。開滿枝頭競相妍,莫待春風憐。人看花,我笑人,明年今日花依舊,庭前換新人。
這是我個人在2019年端午節看著公司院中的桃花有感而發,用《長相思》的詞牌填的。當女兒說,她告訴老師和所有小朋友這是爸爸寫的詞的時候,眼中充滿了驕傲的表情,這一刻讓我覺得我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以後她也會成爲我的驕傲。
閱讀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應該具備的能力和習慣,閱讀應該貫穿一個人的一生。閱讀的習慣應該從小培養。
我認准的道理只有一個,世界一切美好的東西和道理,書中都能找到。在閱讀過程中去感受這些美好和道理,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自己不閱讀的家長,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呢?
榜樣的力量是最好的教育
在我女兒出生以前,我就一直琢磨孩子教育的問題,琢磨了好久,我才選擇了這種教育方式——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我的這個選擇是受我大學老師的啓發。大學老師家的孩子,老大念高中,二胎放開後要生了一個女兒。有一次去拜訪這位恩師,他告訴我握的微信,他可能回複的不及時,因爲他們家中新增了一條約定——在家的時候,任何人都不能一直拿著手機。所以每個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們才會看下手機上的信息。
這位老師告訴我,現在很多父母在家裏從早到晚抱著手機,這樣的環境下怎麽能要求孩子不玩手機呢?我突然意識到,父母的習慣會影響到孩子,從而想到給孩子做個好的榜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再說回到孩子讀書的問題,試想,如果我本人不讀書,女人會讀書嗎?我本人沒有大量的藏書,女人會懂得經營自己的藏書嗎?父母在做什麽,父母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孩子們都看在眼裏,他們都懂。
有一些父母總是告訴孩子要多讀書,我覺得這是一個不合理的要求。很多人家裏一本像樣的藏書都沒有,大人也從來不讀書,這樣怎麽可以要求孩子讀書,讓孩子明白讀書的重要性呢?
一個正直有正義感的人,他的孩子也一定會有正義感;一個內心充滿陽光積極向上的人,他的孩子也一定會具有積極的人生觀;一個不怕困難白屈不饒的人,他的孩子也一定不會懼怕困難。我想,這也是榜樣的力量。
每當看到我的兩個孩子,我總是在提醒自己,告訴自己要做一個正直的人,積極的人,快樂的人,勇敢的人,心中有愛心的人。因爲我希望我的孩子長大以後要成爲這樣的人。
在孩子眼中,父母就像一座大山,除了依靠,還是他們模仿的對象。0-6歲的孩子缺少分辨是非曲直,善惡美醜的能力,他們把父母的行爲一概模仿。父母會罵人,孩子也很快學會;父母經常吵架,孩子就不會覺得吵架是不好的行爲;父母經常愁眉不展抱怨生活,孩子同樣也會覺得生活一點都不美好。
這就是父母不好的行爲,給孩子們造成的傷害。
所以,我認爲父母做好表率,給孩子樹立一個值得學習模仿的榜樣,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總結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0-6歲孩子的育兒經最難念,也最好念。因爲這本無字的天書,父母把他寫成什麽樣,孩子眼中的世界就是什麽樣子。
天下父母疼愛孩子,希望孩子長大後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的心都是一樣的,所以一定要慎重面對孩子的養育問題。
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他就會很好的處理好自己的一生;
培養孩子的成閱讀習慣,他就會自我進化成一個好孩子;
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孩子就會成爲你希望看到的樣子;
我的這三點0-6歲孩子的育兒經,希望能給其他的家長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