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慈悲秀才
生活中,當我們評價一個人吝啬時,往往帶有貶義。吝啬,是一種消極的人格特征,指個人對自己的財産、知識等過分看重。因此,吝啬的人,也被別人貼上了“鐵公雞”的標簽。
那一個人吝啬到底好不好呢?其實也要分情況而定,過分的慷慨,有時並不一定受歡迎,古人常說:大恩養大仇,過分慷慨也容易被人當爲傻子對待。
曾經,我與一位60歲的退休老人聊天,他告訴我:一個人要懂得適當的吝啬,吝啬出貴人,即使我們再富有,也不能不把錢當回事,對這3種人越吝啬,我們就越富有,其實是有道理的。
1 身邊的窮人
生活中,你仔細觀察便會發現:那些愛借錢的人,往往都比較窮。老一輩人常說:救急不救窮,當我們生活條件富裕時,碰到親戚朋友借錢,我們難免心動,有時爲了慷慨仗義,就把錢借給了別人。
但獅子的口,永遠餵不飽!一個人的生活條件越好,越應該學會吝啬一些,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是靠我們辛辛苦苦掙來的。永遠不要因爲可憐一個人,而無限的去幫助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我們不掌握好分寸,可能最終會造成大恩養大仇的結局。
那位老人中年的時候,在鎮裏開了一家飯店,平日裏生意興隆,攢下了不少積蓄。村裏的人常常往他家跑,門檻都快踏破了,一開口就是借錢,理由往往是最近家裏快揭不開鍋了,妻子馬上要生産急需用錢,要修繕房子等等。
老人一開始比較心善,也樂于幫助他們。可還錢期限到了後,他們總以各種借口推脫,老人無奈,只得讓他們一拖再拖。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那些人不僅借錢不還,而且還借上了瘾,隔三差五的又上門以各種理由借錢。
老人開始學會拒絕,但卻招來他們的冷嘲熱諷。老人始終想不明白自己到底錯在哪?明明好心借錢給別人,最後反而落得個這樣的下場。
從那以後,他便自己留了個心眼,即使積蓄更多了,他卻比以前更加低調,一律救急不救窮,視具體情況而定,反而生活越過越好。所以,我們不得不汲取教訓,吝啬不一定不好,有時候恰如其分的吝啬一些,反而能把自己變成貴人!
2青年時期的孩子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很多80後的父母都是從苦根裏走出來的,掙到錢後,他們最想給孩子一個富裕的生活,不希望孩子重走他們年輕時的苦路。
這樣的想法,毋庸置疑是沒錯的。但給孩子富裕的生活,也要把握好分寸,有時過于的慷慨,可能會使孩子滋生攀比、優越感等心態。
小濤在讀初三,由于家庭條件比較好,父母常常給他很多的零花錢,相比起班裏那些農村來的孩子,小濤的生活富裕多了。父母原以爲給他很好的生活,可以讓他沒壓力的認真學習,將來考取一個好的高中。
但事與願違,小濤因爲家庭條件好,內心産生了優越感,偷偷用身上的零花錢買煙抽,與同學間攀比誰穿的衣服是牌子貨,結果學習是一落千丈,生活中除了攀比,剩下的還是攀比。
所以,我們偶爾對孩子吝啬一些,可以杜絕他們産生不良的思想,反而是有益的。我們可以給孩子多買書,讓他們吃飽穿暖,但也不要因爲條件好,無限制給他們零用錢。
孩子讀書用功,將來成才,我們自然會感到驕傲,而且精神上的富有,比物質上的富有,更讓人感到幸福。生活可以不用太苦,但也不必太過享受,讀書本來就是應該吃苦,不要大恩養大仇了,懂得父母自然懂。
3 阻止我們進步的人
生活中有這樣一種人,讓我們感到很頭疼。比方說:你正在用功學習,以求進取,突然他告訴你,別學了,你不是那塊料,還是跟我們出去玩會兒吧。
又或者,你剛進入一個單位,還是新人的時候,此刻我們很想努力進取,但部分老同事則告訴你,別整那些沒用的,這個社會,沒有關系,即使再有本事,又有什麽用?
我承認,有時候關系的確很重要,但能力也很重要。如果一個人空有關系,沒能力,那他的路也走不了太遠,而假設一個人沒有關系,但很有能力,他卻很有可能通過自己努力走向高處。
所以,我們要學會明辨是非,不要把別人的話不當回事,但也不要把別人的話太當回事,心中總要有自己的一杆秤。
當我們的周圍出現那樣的人時,我們要學會吝啬一點,該努力努力,該進取進取,不要被別人帶偏。
意大利文學家但丁曾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只管自己努力進取。越是這種需要充實自己的時候,我們越要學會對別人吝啬一些,那樣我們的未來才會充滿光亮,才會更富有。
結尾:
朋友,生活中,你有碰到過這三種人嗎?你是怎麽做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說說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