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山西,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便是"山西面食甲天下"。山西不僅面食種類繁多,獨具特色,還有一些地道的美食也一樣吸引人注意。有趣的是,在這其中有不少美食深受山西本地人歡迎,但是外地人卻唯恐"避之不及",因爲這些美食的名字起得過于"跑偏"了。下面就來帶大家看一看那些被名字"耽誤"的山西美食吧~
白起肉
白起肉是山西省晉城高平市特有的傳統小吃,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
這道菜雖然名字裏含有"肉"字,卻是一道實實在在的素菜。白起肉又稱高平燒豆腐,是一種通過烘烤的方式制作而成的小吃,從高平地區的谷口村(殺谷)流傳開來,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這道菜得名來自于秦國的一員大將。秦國大將白起心地過于殘忍,長平之戰更是慘絕人寰。擊敗了紙上談兵的趙括後,二十萬趙軍悉數向秦軍投降,一日之內,白起竟坑殺殆盡。 當地百姓世代憎恨白起,爲了祭奠被餓降遭坑殺的亡靈,就用菽飯作供菜,把豆腐當成肉,用爐火燒烤,用豆腐渣和蒜泥生姜調和成"蘸頭",表示把白起的腦漿搗成泥,與豆腐一起食用,曰"白起肉"。可見其仇之深、其恨之深。後來這白起肉就逐漸流傳開來,成爲燒豆腐,因此高平的燒豆腐最爲著名。
頭腦
提到頭腦,可能會有好多人疑惑,"頭腦"是什麽動物的"頭腦",真的可以吃嗎?
其實頭腦裏面完全沒有"腦子"一類的東西,是一道用肥羊肉、黃花、煨面、藕根、長山藥、良姜、酒糟、黃酒八樣原料配制而成的一種食物,故而又名八珍湯。它是太原特有的一種風味小吃,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曆史了。
頭腦在每年陰曆白露至來年立春上市,食用頭腦多在清晨,用腌韭菜作引子,並配以一種名之爲帽合的圓形面餅。太原人在喝頭腦的時候也喜歡配著燒麥一起吃。頭腦營養豐富,具有益氣調元、活血健胃、滋虛補虧的療效,長期食用,得益非淺。
骨累
骨累是最具代表性的靈石風味食品之一,酥軟可口,營養豐富,被贊譽爲"美味佳肴"。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十一月初六,慈禧太後與光緒皇帝西逃西安路經靈石,在兩渡官宦世家何府吃到骨累與和和飯時胃口大開,贊不絕口,臨行時叮囑李蓮英記下用料和全部制作過程帶回宮內。相傳慈禧返回京城,便經常讓廚師給她做靈石骨累與和和飯,從此慈禧喜歡吃靈石骨累、和和飯的趣聞便在民間廣爲流傳。
骨累過去是用紅面、雜面、玉米面等粗粉制成,當今大都用白面或少兌一點玉米面或米面制作。將所拌菜或用刀剁碎,或用镲子擦成絲狀,加適量的水和佐料,然後再加入適量面粉充分攪拌,待菜絲、菜塊周身均勻沾滿面粉成顆粒或條狀,然後上籠蒸熟即可食用,加蔥蒜炒後再吃,味道更佳。
炒惡
"惡"可不是什麽好詞,但是在山西的特色美食中,有一道菜就叫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聽到"炒惡"的時候都是一個想法,起這樣的名字,這個菜真的好吃嘛?
炒惡是山西呂梁地區臨縣最具典型特色的美食,是一種風味小吃。"惡"是土豆蒸熟後壓泥再拌著澱粉蒸制而成的一種美食,簡單來說"惡"就相當于"山西土豆粉"的意思。又因爲"惡"在呂梁方言裏是"有能耐,有本事"的意思,而發明這個"山西土豆粉"的老農,用美味實力圈粉了十裏八鄉的民衆,因此這個吃食就被冠以了"惡"名。
"惡"一般是炒著吃,晾涼的"惡"切成厚片,之後可以切成塊狀,也可切成條狀,與時令蔬菜如西紅柿同炒,也可與尖辣椒、茴子白、胡蘿蔔、豆芽等搭配著炒。炒好的"惡",晶瑩剔透,口感筋道爽滑,有韌勁,口感像魔芋,十分好吃。
灌腸
"灌腸"這個詞有好幾個意思,只不過此"灌腸"非彼"灌腸",並不是我們熟知的醫學層面上的意思,而是一種山西的特色美食。在山西省祁縣,太谷,榆次一帶流傳開來的群衆喜愛的一種特色傳統風味小吃荞面灌腸,是街頭巷尾常見的特色美食。
"灌腸"既不是肉做的,也不需要灌入腸衣,它是一種用荞麥面爲原料,放在小碗裏,上籠蒸熟的硬片狀食物。據徐溝民間傳說,當年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太後出逃西安,途經徐溝住了一宿。當時的徐溝縣令昌倔就用灌腸等當地風味小吃招待這位吃膩了山珍海味的老佛爺,吃得老佛爺滿口叫好,龍心大悅,以至後來從西安返回京城後,很快將此縣令調升爲定州知州。
山西人夏天尤其喜歡吃灌腸,不管是炒著吃還是涼拌著吃,技法各不相同,口味也十分獨特。山西灌腸制作方法神秘,多爲家庭代傳,原料以當地特産荞麥爲主,素食,口感精道細膩,爽滑利口,久吃不膩,調制簡單,隨吃隨切,加入秘制鹵汁,口感更佳,現在已是全國知名的小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