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有個傳言滿天飛,說是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正在尋求買家,傳言者更是繪聲繪影、言之鑿鑿地指名道姓說哪個哪個集團有興趣,估值大約百億美元……不過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倒是最後品牌董事長 Thierry Stern在巴塞爾表展上跳出來辟謠,表示百達翡麗已在Stern家族手中傳承四代,他希望他年幼的孩子將來可以繼承這家公司。“毫無疑問,我們沒有計劃出售百達翡麗。”
相較于千禧年來,很多鍾表品牌陸續被曆峰集團(Richemont)、斯沃琪 集團(Swatch)、路易酩軒集團(LVMH)、開雲集團(Kering)等奢侈品巨頭收購,創立于1839年的百達翡麗,是瑞士目前少數幾家依然由家族獨立經營的品牌,在全球享有極高聲望。其2018年品牌業績突破14.5億瑞郎,這在當年的瑞士鍾表品牌銷售額中高踞第5位,僅次于勞力士、歐米茄、卡地亞和浪琴,表現非常亮眼。
雖然出售傳言風波平息,不過在百達翡麗超過180年的曆史裏,的確有幾個“至暗時刻”,面臨破産、關門或易手的命運,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第1次:不靠譜的夥伴
1830年代下半葉,年輕的波蘭戰士安東尼·百达(Antoine Norbert de Patek)流亡到日內瓦,因墜入愛河決定定居瑞士。而這段婚姻的牽線者正是百達的第一位合夥人——費朗索瓦·沙柏(Francois Czapek)。1839年5月,百達與沙柏共同創辦了一家小型制表公司,百達翡麗的故事就此拉開序幕。
百達與沙柏合作了5年,沙柏負責鍾表制造,百達負責商務推廣。但沙柏花天酒地的生活與散漫的工作態度逐漸讓百達不滿,甚至連帶影響到生意,瀕臨破産。根據賬簿顯示,當時公司現金一度僅剩1.86瑞郎。除經營不善外,作爲主要客源的波蘭人逐漸減少,也是令生意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百達意識到要擴展生意不能僅依賴本土市場,深谙開拓市場的重要性,于是他前往巴黎參加法國工業博覽會,在這裏,他遇到了制表師尚·阿德里安·翡丽(Jean-Adrien Philippe)。
當時的時計都得依靠鑰匙上鏈,但鑰匙經常遺失帶來很大麻煩,因此當時制表業的重要課題就是要實現無匙上鏈,而翡麗先生在1844年前就發明了該項專利。在各大制表商對翡麗這項發明尚不以爲意時,百達卻洞見這其中的潛力,決定與翡麗合作。
1845年,百達與沙柏終止合作,轉而與翡麗攜手,百達翡麗由此誕生。
第2次:歐洲大革命
成功度過第一次危機後,百達與翡麗這對新搭檔安穩經營了3年制表業務。好景不長,1848年歐洲大革命爆發,這場大規模的革命運動令人們憂慮重重,哪有閑情逸致購買時計?再次下滑的業績令百達無力償還欠款,據一封他給債主的信中寫到:“我的情況十分嚴峻,我以人格擔保,我口袋裏僅剩195瑞郎,可以給你100,其余的留給我和妻子。”
與此同時,翡麗依然潛心鑽研制表技術,1850年百達翡麗開始生産半成品機芯。翌年,倫敦萬國博覽會召開,當時最先進的品牌推廣方式,便是參加大型博覽會,百達翡麗受邀參展,並向維多利亞女王呈獻一塊懷表。此外,維多利亞女王還爲自己及丈夫購入兩枚懷表。也正是在此次博覽會上,百達發現美國市場的巨大潛力。
作爲試水,百達在博覽會上展出一枚繪有喬治·华盛顿画像的时计,果然受到一位来自芝加哥商人的青睐,以640瑞郎購入。百達大受鼓舞,決定到大西洋彼岸闖闖看。1854年11月,百達乘坐蒸汽船出發了,因爲風浪,他花了整整14天才到達紐約。然而厄運還未結束。
百達在紐約總是下榻在最昂貴的酒店,認爲這樣比較安全,但即使這樣,還是遭到小偷光顧。他中午抵達酒店,下午5點下樓用餐,等到吃完晚飯返回房間,卻發現所有房門被撬開,行李箱裏的金器全部被洗劫一空。
這趟美國行雖然艱苦,但他帶回了兩樣紀念品,一是風濕病,一是與蒂芙尼(Tiffany)簽訂的150枚時計訂單。
第3次:經濟大蕭條
在兩位合夥人的默契合作之下,百達翡麗業務在十幾年間穩步成長,直至19世紀下半葉,百達與翡麗相繼離世,公司由翡麗的兒子埃米爾·翡丽(Joseph Emile Philippe)經營,只是他健康欠佳,40歲便英年早逝,後爲翡麗之孫阿德裏安·翡丽(Adrien Philippe)繼任管理層。
進入20世紀,百達翡麗已成世界聞名的高級制表商,尤其在美國市場更是銷售火爆。工業家安德魯·卡内基、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金融家和工业家亨利·克雷弗雷克都成爲百達翡麗的顧客。
但沒想到1929年底爆發了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大蕭條,再加上巴西代理商無法支付超過65,000瑞郎的貨款,令百達翡麗財務嚴重透支。戰略判斷失誤更是致命一擊,錯失了懷表向腕表轉型的特殊時機,淪落到每星期都要熔掉一只金質表殼來支付員工薪資。
不得以,公司只能出售。雖然當時一直爲百達翡麗供應大量半成品機芯的積家提出收購建議,但最後還是由另一家供應商——表盤制造商斯登兄弟公司拿下。這對兄弟叫查爾斯·斯登(Charles Stern)與尚·斯登(Jean Stern),在他們的帶領下,到了1936年,公司終于扭虧爲盈,百達翡麗正式進入斯登家族時代。
第4次:石英危機
石英風暴,這個大家都知道了。20世紀60年代後期,正是瑞士機械表好日子過到盡頭、磨難來臨之際。來自日本量産的廉價石英表——精准、輕薄、便宜、耐摔,讓機械表遭遇空前危機,表廠裁員的裁員,倒閉的倒閉,可謂哀鴻遍野。在當時很多制表商紛紛轉投石英表生産,放棄傳統制表工藝。
1977年到1983年,短短6年間,瑞士鍾表業市場份額從43%跌至不足15%,亨利·斯登不得不将雇员的工作时间缩减至每周4天,以求度過危機。不過即便如此,品牌仍未隨波逐流去生産廉價的塑膠石英表,也沒有爲降低成本,將工廠搬到遠東地區利用廉價勞工,堅持制造頂級品質的瑞士時計。幾年後,石英熱潮褪去,人們重新重視品質精湛的腕表,這時,百達翡麗早已做好贏回市場的准備,也成就了我們現在看到的“表王”百達翡麗。
危機就是轉機,百達翡麗之所以能成爲表迷心目中的表王,有他的道理。
正逢新冠肺炎肆虐之際,相信這個危機也會是轉機,武漢加油,中國雄起!
本文含大量原創圖片,部分圖片源自品牌或網絡,
任何人不得擅自盜用,轉載請聯系我們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