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犯罪心理學的教授,而面對育兒等問題上就曾說過:即使我們成年人給與孩子生命,給予他們生活所需的物質,但被給予者仍需要被理解和尊重,需要平等的溝通和理解。
今天,智能手機已經迅速進入了人們的世界,從而進入每個家庭,一人一台,甚至一個人幾台。
現在我們可以說每個人都離不開的一件東西就是手機了,手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便利,移動支付,坐地鐵,乘公交,都極大地改善了我們的生活,可是也同時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傷害。
現在許多的成年人都對手機愛不釋手,何況是還沒懂事的孩子呢。
各種社交、娛樂軟件都能隨處聽到孩子稚嫩的聲音。
像現在最火的王者榮耀,和平精英這種“吃雞”類遊戲,甚至4 5歲的孩子玩的比很多成年人還厲害,而有的孩子還習慣的使用一些粗魯性的用語,不經意間也養成了說髒話的習慣,很明顯是經常性的上網,養成了不好的習慣。
回頭看看我們的“沒有手機”的年代,業余時間要麽就是在寫作業,要麽就和小夥伴跳房子,捉迷藏,丟沙包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
但是現在的孩子,往往都是家裏寶貝,不給手機就一直哭鬧直到家長同意爲止,這樣由著孩子的性子來其實是對孩子沒有好處的,只會慢慢害了孩子。
要想真正幫助孩子放下手機,就得先找到原因,所謂"有因必有果"
一、 "罪魁禍首"是家長。
家長爲了省心,主動讓孩子玩手機有的家長在忙手上的活兒,沒空搭理孩子,就把手機塞給孩子,讓他自己玩,家長自己就可以安心做自己要做的事。
這樣做的後果是促成孩子迷戀手機,還潛移默化的暗示孩子:爸爸媽媽沒空陪我時候就可以玩手機了。這樣的做法不是愛,而是害,要不得。
當孩子要求家長的陪伴,而家長自己又沒時間時,可以明確跟孩子說明情況,然後鼓勵孩子去做一些他感興趣的事情,或者去找鄰居家的小夥伴玩,讓孩子學會理解和體貼大人。
二、孩子缺乏自制力
現在網上的娛樂活動太多了,網絡遊戲,網絡直播,網絡賭博,等等都是導致孩子上瘾的原因
記得之前看到過一個新聞,一個孩子爲了打賞一位女主播竟然花掉家裏的4萬多塊,而最後得到的卻是只有一句“謝謝”。請問如果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這給家裏帶來的多大的困難和壓力。
孩子還小,沒有什麽金錢觀念,所以就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
這僅僅是千萬家庭的其中一個例子,網絡用得好可以成就一個孩子,使用不當會毀掉一個孩子。
所以如果孩子必須要用手機,那麽就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
孩子玩手機上瘾?家長不打不罵,學會3招,讓他心甘情願放下手機
1、清晰指出需要孩子改正的行爲
比如: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以後。
相比“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太長”,“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超過1個小時”就更容易測量。目標明確,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2、清楚說明孩子完成約定能得到什麽
在此過程中,要少說“不”,多說“可以”。
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約定,可以去看一場電影”,而不要說“如果你沒有完成約定,就不能看電影”。
兩個說法意思雖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著積極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標的可能性就更大。
3、父母要以身作則
孩子小時候並不知道手機、iPad是何物,因爲父母總在一旁玩兒,所以好奇的孩子也想看看吸引父母的東西是什麽。然後,他們便學著父母的樣子這裏劃一劃,那裏按一按,漸漸被裏面的新奇所吸引。
每當父母在玩電子産品時,孩子也要玩的意願往往會更加強烈。所以,想要孩子少玩電子産品,父母的榜樣作用尤爲重要。
因此,下班回家後,爸媽們請將手機和iPad等放一邊,好好地陪伴孩子遊戲和玩耍,這是戒掉孩子這種瘾的最理想途徑。
說到底,都是做父母的功課。
如果我說句實話,你肯定不愛聽,但是,孩子是否沉迷于手機電視,幾乎,完全取決于他的看護人。
育兒沒有捷徑,你種下什麽樣的種子,就會開出什麽樣的花。時刻要牢記:養娃不能偷懶哦!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所以李玟謹教授給大家推薦以下的書籍,一共10冊裏包含了如何合理科學的去教育孩子。
李玫瑾教授推薦一套《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10冊)。
這10冊繪本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發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理、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每個主題後面都附有“給父母的話”給父母補充相應的心理學知識,幫助他們更好地與孩子相處,解決育兒困惑!
2-8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准備一些認知類、行爲習慣類、情緒處理、入園小故事類的繪本,還有助于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好的性格會讓雄鷹的翅膀飛的更高,有了好的習慣就有了力量,就會飛的更遠,家長千萬不要錯過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