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桐桐媽
新春佳節最幸福的時刻莫過于,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團聚在一起。然而,不幸的是,這個世界每天都在發生悲劇。
2019年12月30日,四川宜賓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出門,父親回個微信的功夫,一擡眼,發現孩子不見了。再相見,是10天後,那個活潑可愛的孩子變成了一具冰冷的屍體。
1月9日下午,警方在某建築工地發現了孩子的屍體。這位父親悲痛地說,事發後他進入工地,發現導致兒子死亡的是一個樁孔,雖然不知道深淺,但是樁孔中有水。
看完這則新聞的網友們,簡直對這位不負責任的父親忍無可忍。
- 十天後才發現孩子的屍體,天呐,孩子可能當時還沒有死,他該有多絕望啊!
- 明知附近有個工地,當天一直到不到就不能主動往裏面找嗎,說不定當天去找還能挽回。
- 爲什麽這種監護人不用被判刑。
其中,有位網友的回複最紮心。
“這是第幾個家長玩手機沒看住孩子導致孩子死亡的???唉!反正我覺得不會是最後一個,家長們長點心吧!”
是啊!如果當時父親能專心看護孩子,緊盯孩子的行蹤,這起悲劇應該是可以避免的。
現在,手機成了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仿佛一刻不看手機都會錯過很多重要的信息,爲此,我們荒廢了時間,錯過了很多美好的事,更甚者,爲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因爲父母玩手機,導致孩子出事故的新聞不勝枚舉,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父母馬路上玩手機,導致孩子遭遇車禍的。這個真的不願再舉案例了,因爲網上比比皆是,可以說每隔一段時間網上就有會一個類似的悲劇新聞。
父母在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方玩手機,疏忽孩子安全發生意外的。舉幾個比較典型影響力比較大的案例,母嬰店裏媽媽背對孩子玩手機,導致孩子側翻溺亡;遊泳池裏,母親背對孩子不足五米的地方刷微博,孩子掙紮許久最後溺亡;北京雙胞胎女孩在媽媽發個朋友圈的功夫消失不見,最後在大海中找到兩具遺體……..
英國的一家慈善機構——「兒童事故預防信托機構」(Child Accident Prevention Trust ,CAPT)調研數據顯示,有 24% 的受訪家長都承認,曾有過因爲自己玩手機,而導致孩子險些遇險的經曆。
CAPT 就此曾發出警告”當你沉迷于手機時,就等于讓孩子置身于危險之中了“。
孩子溺水,黃金搶救時間是 5 分鍾;
孩子嗆咳,黃金搶救時間是 4 分鍾;
孩子跌落、出車禍的救命時間,可能只有短短幾秒……
這些悲劇可能永遠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但一旦發生,便追悔莫及。
或許你僥幸地在一次次中“躲”過這些劫難,殊不知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或許手機沒有傷害孩子的身體,卻無形中侵害了孩子的精神世界。
父母玩手機,無形中成了孩子的壞榜樣。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産生影響,父母長時間低頭玩手機,孩子也會逐漸對手機産生濃厚的興趣。最好的結果可能就是,孩子玩手機上瘾,家長會爲孩子玩手機而苦惱不已。
孩子成爲手機黨後,不僅性格會有所改變,還會影響身體健康,再者影響孩子學習。孩子長期沉迷于手機虛擬世界,會造成性格孤僻、敏感、脆弱,甚至造成人際交往方面的障礙;孩子經常玩手機,會導致視力下降,長時間不動會影響脊柱發育;孩子愛玩手機,必定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響孩子自主學習。
父母愛玩手機,會嚴重影響到親子關系。父母的時間和精力都給了手機,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感覺到自己被冷落了,甚至認爲自己沒有手機重要,時間一久,孩子就會通過其他方式來自娛自樂,長期以往,親子關系就會越來越淡,溝通不暢。
春節來臨,帶孩子出門,特別是年幼的孩子,請家長們一定要長點心,無論如何,請務必做到以下四點:
一、人群密集處,不玩手機,請務必拉緊孩子的手腕。
春運,車站是人潮擁擠、道路是川流不息、商場是水泄不通…….到處都是人人人,人多的地方,自然而然就魚龍混雜,比如說小偷、騙子、人販子……
二、走親訪友,少玩手機,請及時排除安全隱患。
難得一個假期,很多父母或許只想放飛自我,然而,要知道,帶孩子責任大過天,千萬不要因爲一時的疏忽而釀成一輩子都無法自我原諒的痛。
三、不管孩子在哪,在玩什麽,請務必安排專人看護。
我家女兒今年三歲多了,這三年多,除了在幼兒園時間外,幾乎每個時間段都有專門的人看護。在老家時,我特意交代婆婆:即便是家裏的家務什麽都不做,也務必一定要把孩子看好。
每次,我看孩子有事時,都會專門找到老公或婆婆,明晰地把孩子交到他們的手裏,以免串誤以爲家裏有人在看護孩子。
四、每天給孩子一點高質量的陪伴。
玩手機陪伴孩子,這種“不走心”的無效陪伴,比沒時間陪孩子,會讓孩子更有挫敗感。
孩子的成長就是一瞬間的事情,千萬別等哪天你想和孩子一起玩,孩子卻早已不再需要你。
願每位家長都能放下手中的手機,好好地陪伴孩子遊戲和玩耍!用愛陪伴孩子成長!
作者簡介:桐桐媽,一個可愛女孩的媽媽,頭條號簽約作者。
本頭條號擁有27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衆號:育兒交接棒)一起,致力于通過線上線下課程和活動,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微信公衆號的“問答”功能已經開啓,歡迎提問,專家一對一解答育兒疑問。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