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的索道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險峻危險的。腳下就是萬丈懸崖的感覺既刺激又驚險。
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海拔2154.9米,位于陝西省西安以東120公裏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華陰市境內,北臨坦蕩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黃河,南依秦嶺,是秦嶺支脈分水脊的北側的一座花崗岩山。憑藉大自然風雲變換的裝扮,華山的千姿萬態被有聲有色的勾畫出來,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
華山海拔2154.9米,古稱“西嶽”,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也是秦嶺的一部分。它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扼守著大西北進出中原的門戶。 華山是由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岩體構成的,現在的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三峰鼎峙,“勢飛白雲外,影倒黃河裏”,人稱“天外三峰”。還有雲台、玉女二峰相輔于側, 36 小峰羅列于前,虎踞龍盤,氣象森森,因山上氣候多變,形成“雲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給人以仙境美感。華山的著名景區多達 210 余處,有淩空架設的長空棧道,三面臨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絕崖上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等,其中華嶽仙掌被列爲關中八景之首。此外華山還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華山觀日處位于華山東峰 ( 亦稱朝陽峰 ) ,朝陽台爲最佳地點。華山還是道教勝地,爲“第四洞天”,有陳抟、郝大通、賀元希最爲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現存七十二個半懸空洞,道觀 20 余座,其中玉泉院、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爲全國重點道教宮觀。
在南天門外,是華山著名險道之首“長空棧道”。棧道路分三段,出南天門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鑿出。長20米,寬二尺許,是上段;折向下行,在崖隙間橫貫有鐵棍,形如淩空懸梯,遊人需挽索逐級而下,稱之“雞下架”,是中段;西折爲下段,築路者在峭壁上鑿出石孔,楔進石樁,石樁之間架木椽三根,遊人至此,面壁貼腹,腳踏木椽橫向移動前行。此道開鑿在南峰腰間,上下皆是懸崖絕壁,鐵索橫懸,由條石搭成尺許路面,下由石柱固定。由于棧道險峻,故當地人有“小心小心九厘三分,要尋屍首,洛南商州”之說。這裏只是探險之道,並非登山必由之路,膽小的遊客觀望一下即可,體力和膽量沒有把握則不要輕易冒險。所以石刻上不少警告之語,如“懸崖勒馬”等。
沿長空棧道行十余米,有一大石洞,名爲“朝元洞”,洞內有塑像。從洞口沿棧道直下,西折乃爲“九節臬臬椽”,長六七丈,寬不足一尺,是用九節木椽搭成的。因山高氣爽,氣候多變,即使換上去不久的椽也會像朽木一樣,故稱“臬臬椽”。此處望之森森,登之危危。過臬臬椽,有一石莊,高三四尺,粗尺許,名“定心樁”。過樁便是一石洞,名“賀祖洞”。在洞的西南半山上,有一倒坎絕崖,上刻“全真崖”三字,每字三米見方,其字古樸剛勁,刻工精湛。此崖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懸空向裏,是誰又如何把這樣的大字镌刻在崖壁上呢?古民間曾有“不是神仙誰能鑿”之說,讓人不得不信,又難以置信。如今常有遊客將華山與金庸小說中的事物對號入座,因此絕壁上的“賀祖洞”被認爲是華山派劍宗風清揚的隱居之地。當然,這只是遊客出于對華山和金庸小說的喜愛而引發的笑談。
“自古華山一條路”就是當地人所說的“華山峪”登山道,包括了自古以來華山唯一登山道上的沿途各景點,連起來就是通常所說的“自古華山一條路”。登華山最大的樂趣即爲登山本身,一邊克服種種山路的艱險,一邊移步換景觀賞沿途風光,所以這條經典的登山路線至今仍然是登華山的最佳選擇。
從山下至山上的登山路線爲:玉泉院——五裏關——莎蘿坪——毛女洞——青柯坪——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北峰——擦耳崖——蒼龍嶺——五雲峰——金鎖關。到達金鎖關後,才可上中峰遊覽,並以環線遊覽東、西、南三峰。
直到上世紀40年代末黃甫峪的“智取華山路”鑿通之後,華山才有了第二條登山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從古至今都大名鼎鼎的登華山唯一“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