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注意到這個孩子,是聽到什麽東西反複摩擦地面發出“哧哧嚓嚓”的聲音。我尋聲望去,看到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時而用腳來來回回推著一個石塊,時而在小區門口的石獅子台階旁,上躥下跳。
可能出于母親對孩子一貫的關心,我提醒他:“小朋友,你這樣蹦來跳去很危險,快下來,小心摔到了”
他倒是聽話,從台階上跳下來,又開始反複盤弄地面上的那塊石頭。
“你在等人嗎?”
“是呀,我等我媽”
“你家住在這個小區嗎”
“不在,我媽媽去附近看家具,讓我在這兒等她,你知道這兒哪有賣家具的嗎?”
“我不太清楚哦,既然媽媽讓你在這兒,就不要亂跑,乖乖等媽媽回來吧”
過了差不多半個小時,小男孩突然跑到我面前問道:
“你有手機嗎?”
“有啊”
“讓我用你的手機給我媽打個電話”小男孩雙手插兜看著我。
我沒有立刻回答他,他又重複一遍
“讓我用你的手機,給我媽打個電話”
“小朋友,你能好好跟我說嗎?”孩子理所應當的樣子讓我有點不舒服。
小男孩頓了一下“讓我用你的手機給我媽打個電話可以嗎?…謝謝”
“好吧,你媽媽的電話號碼?”
“135xxxx”
對方很快接通“餵?”
小男孩對著話筒,口氣有點急躁“你什麽時候回來!我等你好久了!”
“我還要一會,大概15分鍾…你不要…”
對方還沒說話,小男孩就挂掉了電話,氣呼呼地把手機遞給我,扭頭又回到了附近的石獅子旁。
小區門口,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工作的忙碌讓我無暇顧及那個孩子。
過了一會,他又來找我:“再讓我用下你的手機給我媽媽打個電話吧”
“剛才不是打過了?你就在這兒等著吧”
“說是15分鍾,這又過去這麽久了!我還要等多久啊?”
“耐心點,說不定一會就回來了”
“我不想等了!我在這兒無聊死了!”
“或許你媽媽事情還沒辦完,催了也沒用呀,你再等會吧”
小男孩突然對著小區掃碼牌踹了一腳,大吼道“我就是不想等了!”
“你這孩子,如果你把它踢壞了,要賠償我們新的啊!”我還沒來得及反應,我旁邊的一位社區大姐說道。
“賠就賠!”小男孩氣呼呼的走開了,我看著他泛紅的眼眶和剛才發脾氣的樣子,覺得好氣又好笑。
刹那間,我仿佛看到她媽媽回來時,小男孩爆發的場景。
過了一會,媽媽回來了,果不出所料,小男孩看到媽媽就直接吼了起來“你讓我等一小會,我都快等一下午了!你又讓我等15分鍾,這是15分鍾嗎!這是15分鍾嗎!”小男孩情緒激動,還邊說還邊摸起了眼淚。媽媽試圖向孩子解釋著些什麽,她把一只胳膊搭在小男孩肩膀上,卻被猛地一下甩開,小男孩繼續吼“你讓我等了那麽久,我現在就是不想回家了!”說完掉頭背對著媽媽走開了。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裏,我看著這位媽媽無奈又隱忍的表情,心情很複雜。
自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以來,我經常遇到手機沒電、手機忘帶、孩子找不到家長而借用手機的情況。
還有一次印象深刻,是一個十二三歲的男孩,紅著臉吞吞吐吐的問借用手機,因爲孩子還是很有禮貌的,我很爽快的借給他。然後聽到男孩說:”媽媽你在哪啊?…啊,你都到家了,那我怎麽進小區啊?…我怎麽跟他們說啊!…”說著說著,孩子竟然帶上了哭腔。
電話裏女人的語速很快,一直說著什麽我聽不清,過了一會,男孩把手機遞給我“阿姨,我媽媽讓你接電話” 或許你已經猜測到了,這位媽媽對我說了一些爲什麽和孩子走散了,已經到家了,麻煩我們讓孩子進小區之類的話。
我遇見過七八歲的小女孩禮貌的問我“阿姨,我是自己跑出來玩的,我沒有手機掃碼,我能進去嗎?”也遇見過四五歲的孩子不需要家長指點就自覺掃碼並主動出示的。但這個男孩遇事時的局促無措,還是讓我有點驚訝。
還有一個十三四歲女孩也問我借過手機。
“阿姨你好,我的手機沒電了,我能接下你的手機聯系下我媽媽嗎!謝謝阿姨!”
“媽媽,是我,我到小區內口了,我手機沒電了,用門口阿姨的手機,嗯,好的媽媽,一會見”
我欣賞這個孩子借手機時的禮貌大方,也感受到她與媽媽對話時的民主、和諧。
我突然想到一位家長對我說過的一句話:
如果孩子在家的行爲是好的,你就不必擔心帶出去給你添糗;
如果孩子在家就有不好的行爲,多半在外面也會有的。
可見,家庭在對孩子行爲引導上的作用至關重要。而借手機這件小事,讓我看到了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
01 好的家庭教育,父母懂得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母燕不辭辛勞餵大雛燕,教它們學會飛後,便狠心地將自己的孩子推出暖窩;
母熊教會小熊獵食的本領後,便狠心地離開巢穴,獨自而去……
如果它們不這樣做,子女們就無法在大自然弱肉強食的競爭中生存.
同自然界一樣,人類社會同樣存在著激烈的競爭,想要孩子飛得高飛得遠,父母就要懂得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勇敢生活的能力。
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爲孩子打點好一切,讓孩子快樂、輕松地生活、學習。當“我不會”、“我不知道”、“我不願意”、“我不敢”成爲孩子的口頭禅,如果不是懶惰的原因,就是與孩子的獨立性差有關。當孩子說出“不”時,家長如果樣樣包辦代替,只會培養他的依賴性,造成孩子的無能。
作家周國平先生曾在《父母怎樣對孩子負責》一文中寫道:做父母的當然要對孩子的未來負責,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悉心培養其正確的人生觀和樂觀堅毅的品格,使他們具備依靠自己爭取幸福和承受苦難的能力”。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懂得放手,鼓勵並指導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並歸還孩子獨立抉擇的機會。
02 好的家庭教育,父母懂得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個優秀的孩子就是一個優秀家庭的縮影。孩子的言談舉止裏藏著父母的影子。
朋友的女兒媛媛生的文靜可愛,有一次去他們家做客,我看到媛媛正歡快的玩手機貪吃蛇的遊戲,遊戲死掉時,小家夥一邊拍打手機一句“我cao~”脫口而出!瞬間讓我驚呆了。我問媛媛跟誰學這麽說話的呀?媛媛說“我爸爸呀”。原來朋友的老公玩遊戲的時候總喜歡罵罵咧咧。可見父母的一舉一動,孩子都會深受影響。
若要孩子禮貌周到,父母要首先以文明示人
若要孩子不亂發脾氣,父母要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若要孩子不貪玩遊戲,父母要首先放下手機
若要孩子誠實守信,父母要首先說話算話,不挑戰孩子的信諾底線…
03 好的家庭教育注重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將賜予你燦爛的陽光,你不感恩,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終可能一無所有。
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也記載著很多的感恩故事: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等等。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必定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的人,往往有謙虛之德、敬畏之意。得意時,他懂得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失意時,他不會怨天尤人,而是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困難和挫折。
然而,由于父母平時的過度包辦和溺愛,現在很多孩子驕縱蠻橫,唯我獨尊,認爲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更有孩子與父母之間由愛生恨、恩將仇報的悲劇。
注重感恩教育,才是好的家庭教育。
踐行感恩教育,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
大家好,我是栀子。
一位從事特殊兒童服務的寶媽。
愛生活,愛思考,重視家庭教育,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期待與更多家長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喜歡,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