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部分)
高祖劉邦在彌留之際,老婆呂後抓緊時間問他:“陛下您仙逝之後,蕭相國應該也不在了,那誰可以接替相國的職位呢?”高祖回她:“曹參可以接替。”呂後再問後備人選,高祖說:“王陵也可以,只是這貨有點憨直,陳平可以輔助他。但陳平這人呀是聰明有余,卻難以獨擔大任。周勃這人呢穩健持重,做事踏實不喜吹噓,但最後有能力安定我們劉氏的人一定是他了,可以先讓他當太尉(除皇帝外最高的軍事長官,統管全國軍隊。)”
劉邦雖然是混混出身,但看他最後的這幾句跟呂後交待的遺言,當知他看人用人的眼光簡直是有毒,又狠又准。所以大家也不用奇怪劉邦本人看起來沒有啥本事最後卻擁有了天下。
在劉邦死去的那一年,陳平平穩地完成了由向高祖劉邦效忠轉向呂後效忠的過渡。
高祖在平定英布的叛亂時,不小心被流箭射中,在回長安的路上越來越嚴重。這時候收到燕王盧绾(劉邦兒時很鐵的小夥伴,外封前一直負責劉邦的生活起居和安保工作)謀反的消息,高祖就封樊哙爲最高指揮官帶兵去打他,樊哙剛踏上出征的路,就有人向高祖說樊哙壞話:“樊哙暗裏與呂氏結盟了,等陛下您一旦仙逝,他們就准備派兵把越王如意及他的家族給殺了。”高祖大怒罵道:“樊哙見我病了,是希望我快點死掉麽!”
爲什麽就這麽幾句話爲何讓高祖對樊哙勃然大怒呢?大家都知道鴻門宴樊哙是拼死護著劉邦的人呀。因爲這些話的背後全是指向呂後,劉邦到了晚年是對她有點忌憚了。
大家會奇怪,呂後爲何會變得越來越有權勢,原因在于劉邦想要在自己死之前幹掉那些有威脅的功臣(大家回想一下當初項羽燒了鹹陽分封完各路諸侯回彭城不久,這幫諸侯就開始火拼搶地盤了,所以劉邦稱帝後,躺在寬大的龍床上,盡管有令男人羨慕不已無數溫存的美女伺候,還是會經常半夜睡不著的,甚至都還沒有打天下時那種緊張刺激的環境下睡得踏實),但是有些功臣沒有什麽好的把柄,並且都是跟隨自己打天下的,自己也拉不下那個情面直接出手,于是就假呂後之手來完成一些他自己不願做的事,殺韓信就是其中之一,而呂後也充分利用了這個未經公示但大家都認可的授權,建立起了自己的威望和勢力體系。當然,呂後畢竟也是自家人,也是爲了劉氏家族好嘛。這還不至于引起劉邦的忌憚。
症結在于,高祖晚年非常寵幸一個女人叫戚姬,每次出去打仗都帶在身邊,她還幫高祖生了個兒子叫劉如意,可能是愛屋及烏,高祖也特別喜歡這個兒子,覺得很像自己。並且覺得跟呂後生的太子劉盈太過仁慈懦弱,多次想更立劉如意爲太子,因爲呂後及大臣們的普遍強烈反對,最終沒有實現,但這個事卻讓戚姬成了呂後的眼中刺肉中釘,不止如此,簡直是想要喝她的血剝她的皮吃他的肉。高祖自己心裏也多少知道些情況,並且留了一手(白馬之盟),而樊哙的老婆呂媭又是呂後的妹妹,所以當有人向高祖說樊哙勾結呂後准備對付戚姬和劉如意的時候,激起了高祖的一時之怒。
高祖把陳平叫了過來,讓他給出個主意,如何妥善地把樊哙幹掉(感覺劉邦是一想到可能要用非常規的手段時,就會想到了陳平)。陳平讓他暗中把周勃喊來,在床下受诏代樊哙出征盧绾,然後派自己去給樊哙頒布一道诏書,把周勃和幾個武士藏在自己的車裏,去到樊哙的營帳,趁樊哙接受诏書的時候,把樊哙給砍了,然後向全軍宣布周勃代樊哙出征。這樣就不會波及其它的人(畢竟高祖也不想跟呂後弄得太僵),又穩定軍心,也不影響征盧绾的事。
陳平和周勃就受诏出發了,在前往樊哙軍的路上,想來想去總覺得不太對勁,兩人計量了一下:樊哙是陛下的同鄉,並且立過很多功,一直以來深受陛下的信賴,又是呂後的妹夫,正所謂有親且貴,陛下只是一時之怒想砍了他的人頭,恐怕回頭會後悔,我們還是想個辦法把樊哙給綁回去,讓陛下自己來處置吧!除了不想開罪呂後外,這個時候陳平應該還意識到了高祖有可能不行了,萬一在他們回來複命之前高祖就仙去了,那就可能就小命不保了。
于是兩人就改變了策略,還沒到樊哙軍隊的時候,陳平就設一個頒诏壇,讓人拿著劉邦的給他的符節(賜诏大使之類的印绶吧)去把樊哙給喊過來受诏。樊哙見是劉邦身邊的文臣陳平,所以也沒多想,就孤身前來受诏了,一來陳平就讓人把樊哙給綁了,裝在囚車裏押送往長安,讓周勃代樊哙領兵去征盧绾去了。
陳平在回長安的路上,就收到高祖駕崩的消息。陳平擔心呂後和呂媭對他收拾樊哙的事發飚,就讓手下在後面押著樊哙的囚車慢慢趕路,自己快馬加鞭地往長安趕,因爲他要趕在樊哙被押送到長安前,先向呂後解釋清楚事情的經過。
接著又在路上碰到前來向他頒诏的使者,诏他和灌嬰去駐守荥陽,陳平接了诏書後,並沒有趕往荥陽赴任,而是繼續往長安趕。從一進宮門就開始哭,哭得比自己父母死去還傷心,一直哭到高祖的靈堂前,邊哭邊訴道(呂後在旁邊聽):“陛下您讓臣下去收拾樊將軍,臣下想著樊將軍勞苦功高,故不敢自做主張,就把樊將軍押回來讓您親自斷審,沒想到還沒趕到複命,陛下您就狠心棄我而去了。”呂後聽後放下心來,看他哭得那麽傷心,就讓他出去休息。陳平擔心會有人向呂後進讒言(要知道高祖雖然要殺樊哙,但如何殺樊哙的整個過程是他陳平設計的),死活都不願出去,說一定要留在呂後身邊保衛好呂後(主動向呂後表態效忠),呂後就讓他做了惠帝劉盈的近臣,負責教導惠帝。(呂後爲什麽會接納陳平,因爲陳平算是高祖遺留下來不多的元老功臣之一,如果能得到他支持,呂後以後要幹什麽事會更能放開手腳。)于是後面呂媭就不方便向呂後說陳平的壞話了。樊哙被押到後,立馬就給放了,並且恢複了所有的官爵和封地。
當然這出戲只是陳平開始獲得呂後信任的開始,不過第一步成功邁出之後,後面的路就要好走多了。
惠帝六年,相國曹參挂了,王陵被任命爲右丞相(正職),陳平被任命爲左丞相(副職)。第二年,惠帝也挂了(二十四歲)。惠帝沒有兒子,呂後立了一個不知道是誰家的小孩爲皇帝,史書上都沒有記載他的名字。因爲年紀太小,呂後臨朝聽政,大權獨攬。
呂後想把自己呂家那幫人分封爲王,就問王陵的意見。王陵回她:“當年高祖帶領我們這些臣子將軍們殺白馬而相約立誓說:‘以後如果不是劉氏家族而被封立爲王的人,你們都要聯合起來擊殺他。’而今要分封呂氏爲王,不符合當年的白馬之約呀。”聽到王陵這麽直白的回複,呂後肯定不爽了。于是來問陳平和周勃等人,他們都贊成說:“高祖平定天下,分封劉氏子弟爲王;今太後臨朝聽政,想分封呂氏子弟爲王,也沒有什麽不合適的地方。”呂後聽了很開心。散朝後,王陵很生氣地責備陳平和周勃等說道:“當初大家一起和高祖歃血而盟(指白馬之約),你們幾位是不在現場嗎?現今高祖不在了,太後一個女主話事,想分封諸呂爲王,你們幾位就爲了討好她違背當初的誓約,死了之後還有什麽臉面去地下見高祖啊!”陳平說:“在庭議的時候,拉下臉來據理力爭,我輩都不如您;但保全劉家的天下,安排高祖的後人接班,您不如我輩。”王陵無話可對。
因爲這個事,呂後想廢掉王陵,就升他做了皇帝的老師,實際是剝奪了他的丞相權力,王陵一怒之下,請病退休,關在家裏十年離世。
王陵被免了之後,呂後就升陳平爲右丞相,讓審食其當左丞相,審食其是呂後的男寵,楚漢之爭那部電視劇裏面就有呂後和審食其幹柴烈火的畫面(被項羽囚禁的時候)。陳平想都不用想就明白了呂後的心思,更是不管事了,大小事務都決斷于副相審食其。
呂媭一直對陳平之前爲高祖設計拿樊哙的事耿耿于懷,多次向呂後說陳平做了丞相之後,啥事也不管,天天只知道喝酒泡妞。陳平聽說後,更是濫喝濫泡。呂後得知後,心底暗暗的十分開心。有一次當著呂媭的面跟陳平說:“俗話說‘小孩和婦人的話不可聽’,想想您和我是什麽關系,不用擔心呂媭的讒言。”
從這個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呂後一方面是充分利用陳平這個元老來穩定人心,維護好雙方的關系;另一方面也太小看了陳平,可能是高祖遺言中說陳平難當大任對他造成了誤導,以爲陳平一味的退讓始終只爲明哲保身而已,不構成威脅。
陳平雖然天天在家飲酒作樂,實際暗中通過陸賈(是一位既有學問見識又有能力的儒生,爲高祖說服南越王尉佗稱臣進貢,還出過書。呂後掌權後辭病歸家,幫陳平聯絡可靠的朝臣,向陳平建言天下安則關注相,天下亂則關注將,將相和則士人歸附。于中串聯讓陳平深交周勃,也爲在呂後身故後如何收拾諸呂提供了意見),與周勃常常往來,形成默契。所以呂後一死,陳平就聯手周勃,全盤謀劃,奪得禁衛軍的軍權,殺了諸呂,把呂家不管男女老少全部殺絕。我想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呂後在世時幹過太多殘忍變態虐殺的事了,就連她自己的兒子惠帝劉盈都被她惡心到得了抑郁症,二十四歲就挂了(大家可以搜一下戚姬結局看看)。殺絕呂家帶有一定的報複性。另外就是爲免留下後患了。
迎立高祖的中子代王(分封在代地爲王)劉恒爲文帝後,論功行賞,大家都認爲周勃和陳平的功勞最多,應該立爲丞相,但是丞相有正副兩個職位,兩人誰該爲正職呢?因太尉周勃親自帶兵誅殺諸呂,功要多些,陳平就想主動讓正位給周勃,就稱病在家,文帝覺得奇怪,就派人去問陳平,陳平說:“高祖時,周勃的功勞沒有臣下多;現在誅殺諸呂,臣下的功勞沒有周勃多,所以想讓正位給周勃。”于是文帝就讓周勃做了右丞相,排第一,陳平爲左丞相,排第二。
沒有多久,文帝就越發熟悉治國政事,有一天上朝的時候,就問右丞相周勃:“國家一年有多少宗案件呢?”
周勃道歉說不知道。
“國家糧倉一年進出了多少糧呢?”
周勃又道歉說不知道,誠惶誠恐,汗流浃背,文帝的問題一句都回不上。
文帝又以此問題來問陳平,陳平說:“各有相關的負責人。”
“負責人是誰?”
“陛下如果想知道一年斷了多少案,就找司法官來問;想知道錢糧的事,就找糧官來問。”
“既是各有其負責人,那您主要負事什麽事呢?”
陳平道歉說:“慚愧,陛下您不知道臣下多平庸,讓他呆在宰相這個不相稱的位置上負罪。宰相呀,上要輔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要安萬物之宜讓各得其所;對外要安撫四方外族及名諸侯王,對內要讓百姓親附,讓各級官員們勝任好他們的職位。”文帝聽後,贊他說得好。
這讓周勃感到丟人丟大發了,朝會出來後,周勃就怪陳平說:“大家交情那麽深,你爲什麽平時不教我?”陳平笑著說:“您坐在那個位置上,難不成真不知道是要做什麽的麽?假如陛下問您長安有多少個盜賊,您又想硬要告訴他到底多少個麽?”于是周勃知道自己治國理政的能耐跟陳平差太遠了,沒多久就跟文帝告病回家了,陳平就當上了右丞相,並且沒有再設左丞相。
大家可能會覺得陳平開始的謙讓是以退爲進,但細想一下陳平與周勃的關系,以及陳平對周勃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不傷雙方之間的和氣。
第二年,陳平就去病逝了,善終。因爲史書上沒寫他到底哪一年生的,所以沒法弄清他活了多少歲。死前陳平說過一段話:“我這個人呀,搞了太多的陰謀,這是道家所禁忌的(陳平自小習黃老學說),我這支陳氏基本就廢了,也就這樣不會再興旺起來了,因爲我積太多的陰禍了。”陳平是在說自己爵位後代的子孫們繼嗣必不長久,不會再風光了,而後來有人把它理解爲陳平在斷言自己後世要斷香火,從而論斷陳平爲曆史第一毒計之王,這是不科學的,陳平的爵位傳到第四代曾孫輩才因罪被廢,但也不是斷香火。而大家公認的專門搞陽謀的張良呢?傳到他兒子就因罪被廢了。
縱觀陳平一生,全是在搞“陰謀詭計”,精于算計,揣摩人心,深谙人性,連很多計謀都不好意思給史官知道(據說最後滅楚的時候還出過計,估計是心理戰術),沒有記載,這在陳平之前曆史上應該是沒有出現過的,但是他一定爲後世搞“陰謀詭計”樹立了榜樣,特別是被廣泛地運用到宮庭內鬥中,所以我認爲陳平是工于心計的鼻祖。劉邦認爲陳平聰明有余難當大任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所謂水至清則無魚,太玲珑剔透了是不利于做大事的。
但是陳平的一生絕對是肯定和正面的,不能拿後世爲別有目的玩心計的這些人來跟他相提並論。先說他的價值觀,他在爲社裏分肉的時候,分得很均,就想以後能爲天下人分肉也分得這麽均。他習的道家黃老學說,更是講求自然之道,以至于他死前還愧疚自己一生違背了道家的理念,可見他一直是多麽地節制去做這些事情。而他的所作所爲從來都沒有主動作惡的動機,要不就是爲了劉邦,要不就是爲了自保。
再說他所設計謀的過程帶來的負作用,如離間範增和項羽的關系,這在春來戰國時,秦國打趙國進就曾經分別離間過廉頗和李牧,這在戰場上是常事,我看有人把亞父範增之死歸罪于陳平的這個計謀,然後說陳平的計謀太陰損,這是扯淡的。鴻門宴的時候亞父一個勁的想除掉劉邦吧,只是因爲項羽拉不下那個面子,覺得用這種丟人的下三濫手段不符合他這種貴族後裔(項家祖上爲楚貴族)的身份以致未成。助劉邦從荥陽突圍,用了二千個女人,又有人認爲太殘忍了,大家想想項羽屠過多少次城,坑過多少秦軍,就算不派出這二千個女人,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那個女人地位低賤的年代,荥陽被攻下後他們的命運也好不到哪裏去,不能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爲劉邦出計擒拿韓信,是最大化地減少了戰爭所帶來的傷亡,有人又把韓信的死怪在他的頭上,韓信一個人真的能頂天下那麽多人的性命麽?真是不知取舍。而爲劉邦解平城之圍,則更是無公害了吧!後面又有人說他殺絕呂氏一族,太毒了,先不說這事是周勃幹的,就呂雉(呂後)那陰毒變態的心靈和手段以及呂氏家族爭權妄居高位來說,是正常的鬥爭結果,也是報應。並且呂雉爲漢朝後宮幹政外戚專權開了一個非常壞的頭,以致代代延續下來,漢朝最終覆亡的部分原因就是緣于這個。
最後再說說陳平的這些計謀所帶來的結果,那是不言自明了,讓劉邦多次死裏逃生,助他奪取了天下,平民百姓終于在多年的動蕩之後迎了平穩安定的社會環境,滅了呂氏一族後,迎立了文帝上位,漢朝進入“文景之治”的空前盛況,還有何辭可以用來表彰他一生的“陰謀詭計”所帶來的結果?
有人認爲他的私德有問題,比如與嫂子通奸,那純粹是當初劉邦那些將領爲了中傷他編的。還有說他受賄,放在那個戰爭的混亂時代環境下,再把它跟劉邦這個混混比一下,簡直是吹毛求疵了,我這並不是要把陳平寫成一個十全十美之人,所謂金無赤足,人無完人,比如我就很懷疑他到底對那個連克五夫的富家老婆如何了?那可是他起家的資本呀!可惜史上沒有記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