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班的話題,咱聊過不止一次了。
看看現在的育兒生態圈,就知道它的確可以算作育兒路上的一個怎麽繞也繞不過的點。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上興趣班?如何選擇和安排時間?這些問題,困擾了許多爹媽。我就聽說過一個二娃家庭的爹媽吐槽,說一到周末,兩娃加起來一天要上八九個興趣班,爹媽已經快挂了。
那肯定就有人說了,學這麽多這麽累幹嘛?我們小時候啥也不學不也沒事兒麽?
咳咳,說實話,這樣的選擇還是挺有風險的。
等娃一旦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她會發現周圍大部分孩子都有各種的才藝,比如上次潼潼生日派對,來的娃們彈琴跳舞飙英語做主持輪番上陣讓人眼花缭亂。真到了那個時候,估計孩子們和老母親們都不容易繼續淡定佛系。
更別說,這年頭的孩子好多都是自己鬧著要求去上興趣班的啊!
潼潼小朋友就是典型,要沒課的日子她還覺得無聊沒意思,天天喊著要給自己加各種興趣班,反而是要做司機的老母親累到一直拼命攔著。
不過興趣班這事兒,還真不是都能堅持下來的。過程中要考慮的問題也不少,娃會不會半途而廢、前功盡棄?會不會學得不深等于沒用?會不會投入的精力和金錢都打了水漂?
如此總總糾葛,剪不斷理還亂。
小暖之前寫過一篇關于興趣班的文兒,《花樣繁多的學前興趣班,多大開始學?哪些坑避免踩?怎麽讓孩子喜歡上?》留言裏大家也是聊得盡興。
不過,既然寫的是“學前”,那小暖帶著潼上的那些基本都不是“結果導向”的,大多都是娃嚷著喜歡我們就去。愉悅身心陶冶情操而已,要說是圖以後幹點啥,那想的還真不是太多。
可“興趣班”這個話題一旦到了入學後,就很容易往另一個方向強化,那就是“學它是爲了什麽?”要獲獎以助升學?要儲備去爬藤?
畢竟,孩子們上學後的時間越來越有限,興趣班只能千挑萬選有策略地割舍。那在尊重孩子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如果可選範圍多,那有沒有什麽辦法是可以兼顧目標結果的?
如果你是對這個方向感興趣的老母親,那今天這篇就可以繼續看下去,要只是爲了陪娃玩玩廣泛撒網體驗體驗,小暖前面那篇估計會更適合你。
這次我又拉來了我們工作室的硬核老母親Anita,聽她說說她和倆女兒一起在興趣班上走過的坑、撿過的寶。說實話,這家子在興趣班上“浪費”的時間和做過的嘗試那真不是一般的多。
她絕對可以有資格能以“過來人”的身份,來跟你們好好唠唠。那我們就開始吧~
嘗試了20多個興趣班之後,我來聊聊這些年踩過的坑
文|Antia
開文之前,先埋個坑
我承認,在興趣班的選擇上,我堅持百花齊放,勇于嘗試。如果參加興趣班也有奧林匹克比賽,那我一定是賽場上的全能選手。
首先,我得聲明,我並非虎媽,但我是個結果導向的人,所以我覺得目標很重要。
盡管我同樣承認潛移默化,陶冶情操,孩子喜歡很重要,但我更看重基于效率有計劃的執行。
其次,我是一個喜歡嘗試的人。
咱們小時候脖子上一把鑰匙,放了學,扔下書包呼朋喚友的去玩耍的經曆已經不適用于現在的小朋友們了,那唯有多嘗試才能在摸索中發現最適合自己的是什麽。
再次,今天這篇文我想從“實用性”角度來談,不談情操,只談效果。主要從“功利主義”的角度,以實用爲原則,來和大家聊聊我與娃在興趣班裏交過的智商稅和收獲的意外之喜。
我們到底爲什麽要上興趣班?
抛開“興趣”,從功利和實用的角度分析,或許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從國內教育體系來看,各方面的政策都在弱化藝體加分。之前就有政策出台,說2020年將要取消中考藝術和體育特長生的加分政策,而高考的特長招收比例也在逐年縮減。簡言之:
小學入學:沒加分
中考:沒加分
高考:藝術特招生在經過專業評定後可以特招,但名額在減少,而且對專業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所以,如果想拿興趣班作爲敲門磚,除非專精某一門興趣技能,否則基本沒啥瓜可以吃。
國外高校呢,我們拿爬藤的標准來看(目標定的高一點,即使最後達不到,你能得到的結果也是能得到最好的),藤校對于興趣的要求是:
獨特性:課外活動足夠獨特(人越少越好,但還是得有一定的意義,比如咱說樂器,你敲個瓶子,肯定不算哈)
持續性:要有一個時間跨度(這個就像我們辦簽證的銀行流水,你怎麽也得有一定時間的穩定成績,才避免造假的嫌疑)
個人獎項:看重比賽的含金量。不是很關心校級之類的小獎項,更喜歡國家級、洲際獎項(所以什麽培訓機構或學校朗比賽之類的,就算了)
咳咳,既然如此,是不是大部分家長都可以散~退~後面就不用看了,然後我就可以收工了,完美!
表被嚇到。學……還是要學的嘛。那有人可能會問,既然如此,你爲啥還給娃報辣麽多興趣班?
哎,要說起原因來,老娘真是一把辛酸淚啊!
故事是這樣的,孩子都是不同的,但大體總是能分爲兩類:自覺和不自覺的,有天賦和比較平均的。恰巧我家姐姐屬于這兩項後兩者的結合體。
在女兒奴隊友抗議課太多之後,我們試著一周沒上任何課,結果是他提前喊停了,在家作妖上天,不如用上課釋放過多的多巴胺……
學習使我(爸媽)快樂!
于是,我每天拿個小本,給我家老大老二和老太太都制定了詳細的課表(咳,那啥,老頭不服從管理,定了也是白定)。
到了寒暑假,因爲時間多了,還有很多比賽或者考級集訓,就得用excel來搞定,下面是姐姐在平時寒假期間的一周安排:
而現在這個特殊時期的課表(下圖)自然不同往日,除了這些興趣班,語數外是在空閑時間通過網課學習的(我發誓我不是虎媽~~~~)
我們都嘗試過哪些興趣班?我來報個“菜名兒”:
美術(兒童畫、創意美術、素描、油畫、國畫),舞蹈(中國舞、芭蕾),音樂(唱歌、鋼琴、小提琴),表演(朗誦、模特、演出),體育(高爾夫、輪滑、跆拳道、擊劍),棋類(圍棋、國際象棋),還有書法、科學、編程、法語。姐妹們,我聽到了碎鈔機的聲音~~
這些興趣班至今淘汰了一部分,保留了一部分,可能會繼續再有所精簡,說句實話,這些坑真的是時間和錢填出來的,走過這一遭,我發現要想最大化實現興趣班的價值,其實還是得找准目標,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下面,咱就一項一項來擊破~~~
美術類
其實我一直羨慕會畫畫的人,輕描淡寫躍然紙上,心事也可以訴諸筆墨,閑來無事還可以排憂消磨時間,但除此之外,美術還有什麽用呢?
除了那些真有天賦的孩子,可以考慮未來向美術生方面發展。對于大多數娃來說,有一點美術基礎,對審美的培養大有益處。
另一方面,其實很多職業都需要一定的美術功底,比如,如果學醫,需要畫人體結構圖,學建築需要結合3D構圖,熱門的遊戲場景構建需要美術功底,室內裝潢、園林設計,服裝設計,平面設計等都需要美術功底,如果孩子以後考慮這些職業發展規劃,學一點美術還是很有必要的。
怎麽學?
2歲開始隨意塗鴉,認識顔色,學著握筆;
4歲以後可以學習創意美術(4歲前去上課,和老師雞同鴨講,坐不住);
7歲以後可以嘗試著學素描類,因爲素描要結合幾何和空間,太小還理解不了;
9歲以後才可以開始學習油畫,因爲油畫對構圖要有更深入的了解。
(參考小暖之前發的那篇《要不要給孩子報美術班?在家時又能怎麽給孩子做美術啓蒙?》)
階段性目標
我在開頭時強調過,今天這篇文僅從功利角度來談興趣班。既然如此,幾乎所有的興趣班,階段性目標都只有兩個:
一是參加考級,二是參加比賽。美術也不例外。
考級目前相對比較權威的是文化部的社會藝術水平考級證書,每年寒暑假都有組織,一般通過培訓機構報名,考前會有針對考級內容的專項培訓,定點定時考試,證書網站和小程序都可查。
網址:https://zwfw.mct.gov.cn/kscjcx
小程序:藝術考級查詢
考級的種類很多,美術類包括:
兒童畫、山水、花鳥、漫畫、素描、速寫、水粉畫、水彩畫、油畫、版畫。
至于比賽,一般都由機構老師組織參加,評選周期比較長,獎項設置也比較寬泛,對于學習初期的小朋友來說,鼓勵的意義大于比賽實質意義。
有哪些坑要避開?
1
培訓機構的選擇
市面上的美術培訓機構很多,價格也是豐儉由人。在我看來,機構老師的水平和流動性是報課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經常有體驗課看好一個老師,結果正式報課後,發現那個老師已經辭職了,家長只能很無奈。
(姐姐學習了一個月國畫的成果)
就像我家姐姐曾經報過一個零基礎短期國畫班,可惜最終因爲報課的人太少,這門課被取消了。
2
興趣還是基本功?
不同機構,不同老師,教學的重點不同。
比如傳統的國畫,老師帶進門都是從最基本的點、線開始,老師們都認爲基本功一定要紮實,至于開始有完整的作品,已經是相當一段時間後的事情了。
而有的機構,比如我們之前參加的暑期班,就是先完成作品而不是上來狠抓基本功,所以孩子會相對更有興趣和成就感。要選擇哪一種,家長可能也需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和學習目標來選擇。
3
考級的作用
說實話,藝術生逐步取消,考級的作用已經沒有以前那麽大了。即便是真正有用的證書,也僅限最高級別的,比如剛說的文化部證書,10級證書含金量最好。而大部分證書是不能跳級或者只能跳一級的,所以想要拿到最高級別的證書,也是需要有一個時間的積累過程,那到底是否能堅持,還要看家長對孩子的規劃了。
4
比賽的意義
美術類的比賽,全年一直都有,我家姐姐參加過幾個,大部分是一張照片就可以直接參加比賽,評選周期很長,報名費每次一二百,如果得獎有證書,前幾名有獎牌,第一名有獎杯。
對于孩子來講,證書就是一種激勵,得獎對他們是一種很大的肯定。
我家有個專門裝證書的文件夾,是姐姐的寶貝,沒事就拿出來看一看,相當的有成就感,而有時自信也是這樣一步步累積出來的。
對比賽是否積極,也取決于機構的老師。就拿姐姐來說,我們前前後後換過幾個美術老師,有的從來沒提過比賽的事,有的一年有好幾個比賽建議大家參加。所以如果家長對這方面感興趣,還是要咨詢下自己的老師,她們的信息比較多,也會適當幫孩子留意的。
隱藏加分項
對于上私立雙語校的姐姐來說,美術證書還是有用武之地的。
不僅入學面試的時候,我們提交了證書和比賽獎狀,入學後每年開學,班主任都會統計本學期學生們校外比賽的獲獎情況。
特別是當學校組織美術比賽的時候,在報名名額非常有限的情況下,一般都是以以近三年參加的美術比賽獲獎證書爲篩選標准。
幾個老師對提交的畫做個評定,證書根據國家級,市級各個等級記分評定,選出最後的參賽名額。如果被選上了,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相當有成就感的事。
此外,如果大家有報考國外學校的想法,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這些獲獎證書都是加分項。而申請國外的大學,則需要和輔導老師認真規劃,最好提前3年以上參加幾個國際性大比賽,如果能拿到名次,將會是很有力的支持材料。
但記得一定要有持續性,比如我過去5年一直在學習美術,國內國際比賽都有參加,而不是最後時刻,孤零零的一個證書。
(我們近期的幾張美術證書)
總結
學還是不學,要看孩子和家長的選擇。如果學了,也不必排斥比賽或者考級。
至少,當有天功課繁忙,不再系統性的學習了,等長大了,還擁有了和自己的孩子吹牛皮的資本:“我小時候,畫畫可好了,所以,手抄報,妥妥的交給我,你放心!”
舞蹈類
舞蹈吧,好看,但辛苦。想學好舞蹈,不論什麽舞種,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學舞蹈的無論男孩女孩(當然是長期堅持的那種,不是1-2年放棄的),都有種特別的氣質,比如劉詩詩,天鵝頸,氣質好,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功于舞蹈。
但是學習背後的辛苦是很多人看不到的。各種傷痛,腳的變形,都是不爲人知的付出。
曾經有個外國同事很自豪的給我們看她雙胞胎女兒的芭蕾演出視頻,但最後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她那句,“Their feet are very ugly!”
學舞蹈真的是冷暖自知,如果不是非常熱愛,很難堅持下來。
怎麽學
目前國內的舞蹈學習有兩個方向,一是國內科班的傳統教學方法,從基本功練起。我家姐姐曾經上過一次旁聽課,老師給學生壓腿、下腰,哭聲一片,下課後,隊友甩下一句話:“這是個渣滓洞,咱不學了!”然後就不了了之了。
還有就是小暖之前寫過的英皇課程,全稱爲英國皇家舞蹈學院(Royal Academy of Dance),簡稱RAD,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百度。
它的教學大概是從3歲開始,培養孩子對舞蹈和音樂的興趣,所以基本在正式開始考級前,不會有太多的基本功訓練,以玩樂爲主,對于喜歡舞蹈,但是沒有那麽大決心一上來直面基本功的孩子,可以選擇。
但是,基本功依然是繞不開的攔路虎。無論什麽舞種,即使是英皇課程,在後期也會逐步引入基本功,兩種方法的差別只能說一個上來就直面慘淡的人生現實,一個先慢慢引你入門,然後讓你騎虎難下,最後的結果還是殊途同歸。
如果即便如此,你仍想入坑,那麽,學習的時間可以從3-4歲開始,一是慢慢培養樂感,二是身體比較柔軟。當然哪怕7-8歲,仍然可以開始學習舞蹈,但是相對班裏其他3-4歲開始練習的同學,落下的課,還得補回來。
階段性目標
有針對不同的舞種的舞蹈考級,時間基本都安排在寒暑假。
雖然不同考級單位有不同的教材體系,但目前的舞蹈考級主要針對的還是中國舞和芭蕾舞。
中國舞考級,最被認可的是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國歌劇舞劇院。三者裏面,中國舞蹈協會考級的趣味性更強。
芭蕾舞考級,國內則以北京舞蹈學院爲主。
國內大學的藝術生招生簡章,也基本認可的是這三個證書,但都要求10級,一年一考的話,那基本就伴隨了整個小初高階段,真的需要堅持。
而針對國外教材的考級,有英皇芭蕾舞考級(RAD)和CSTD澳洲聯邦舞蹈教師協會的國際芭蕾考級。以英皇爲例,因爲對考試年齡有嚴格的要求,所以也是一個長期奮戰的過程。
有哪些坑要注意?
考級之路,道阻且長。
首先,得要求家長心腸硬,狠得下心讓孩子苦練基本功。
但也要特別提醒各位,基本功訓練如果方式不對,也容易受傷,所以一定要萬分小心。
之前就有新聞報道,小朋友下腰方式不對,導致癱瘓。所以,練習基本功一定要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而且要叮囑孩子,基本功不是遊戲,也不是炫耀和比賽的方式,一定要注意安全,量力而行。
既然考級沒啥捷徑,只能慢慢熬,那就來看看舞蹈比賽吧。國內頂級舞蹈比賽基本也就那麽幾個,想要出成績基本就得照著專業路線走。
但是,走專業路線未來的出路到底在哪裏?歌舞劇團?首席很難熬,而且至少目前看,前景並不向好。做偶像出道?那就不止是舞蹈的問題了,dancer也是青春飯。大部分最後還是走到了教學崗位,但好的舞者也未必是好的老師,這些也都是家長需要考慮的問題。
國外比賽,逃不過費用問題。差旅、演出服、集訓、報名費,都不是小數目,當然最好的是能考入國外的歌舞劇團,但舞者的最佳年齡都是十幾歲,一個小孩子在異國他鄉獨自求學,還要克服語言障礙,家長在選擇上肯定會特別慎重。
但以上這些,也僅適用于有專業天賦的孩子,考慮到成長中身體條件的變化,大部分孩子都是5、6歲開始學習,小學3、4年級基本就放棄了。得到的無外乎就是我們曾經練過芭蕾,但芭蕾的氣質是否能夠養成,就另當別論了。
所以,如果我們不走專業路線,只是孩子真心想學,那就開開心心學就好,不用太較真,至少給孩子保留一個童年練舞的快樂回憶就好。
隱藏加分項
不論是學校演出,還是培訓機構的年度彙報演出,以及機構對接的電視台、大型晚會、地方春晚的平台,都會讓孩子有盡情施展舞蹈才藝的機會。
如果能獨舞,那更是會讓孩子成爲衆人的焦點,對鍛煉孩子的自信心和表現力都大有益處。
不過,也有一個風險,就是逢年過節,走親訪友,臨時被人cue來秀一段。
總結
如果不走專業路線,尊重孩子的意願,想學就堅持試試,多才多藝,總是沒什麽壞處。
音樂類
如果說讓孩子學舞蹈,我內心還是有些猶豫的,那麽學習音樂就來的要堅定、坦然許多。
在我看來,音樂容易使人産生共情,有利于情緒的表達。再加之,音樂沒有國界,是個很棒的社交手段,即使大家語言不通,人種不同,同一首歌,同一段旋律,都是拉近關系的橋梁。
而我也希望,音樂能成爲娃無聊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一個獨處的技能和宣泄的出口。
怎麽學
唱歌(合唱)一般至少4歲開始,老師的要求是會認譜子,能聽懂一些簡單的樂理才可以。
鋼琴一般也要4歲以後,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就是手指要發育好,有一定力度才可以。
至于弦樂類,周圍的朋友基本都是在娃上小學後才開始學習的,主要是因爲弦樂類相對比較枯燥,可能孩子大一些才能踏實下來學習。
階段性目標
有關鋼琴的考級特別多。
我家姐姐考英皇鋼琴,考官專門從國外過來,每一級4個考試項目,演奏2首曲子,此外還包括聽力、音階,英語不好的小朋友還要請翻譯。
每次姐姐去考試都是相當的緊張,然後大概半年後才知道結果和成績單。最終的結果也不是簡單的通過與否,會細分爲幾個級別,所以每次考級都老酸爽的了。
聽說中央音樂學院考級要簡單許多,可以直接提交視頻參加考試。
至于鋼琴比賽,每年都會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國際比賽,想要得到更詳細的信息,可以咨詢機構的主課老師。
有哪些坑要注意?
1
把學琴作爲長期興趣VS十級後就不學了
其實從專業的角度來講,鋼琴十級也就相當于音樂附小3-5年級的入門級水平,如果一年不練習,可能就彈奏不了幾首完整的曲子了。
所以,如果單純只是爲了考級,十級之後就此封琴,那基本也就等于沒學了。以此類推,其他的音樂考級水平也大體相同。所以,考級後的繼續學習才是和別人拉開差距的時刻。但大部分孩子在進入高年級後,無法繼續堅持每天有效的練琴時間,也很難有更大的進步和飛躍。
所以,如果做不到持之以恒的堅持,僅僅奔著考級的目標,那就把練琴當做一個音樂普及的過程,前期也可以適當降低一些對孩子的要求,用不著大人孩子一起痛苦。
2
私教vs培訓學校:
在我看來,真的各有各的好處。
私教可以找到有名的老師,可以在家學習,但是私教也會讓我們失去比較老師的機會。
而機構可以選擇不同的老師,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同時,多付出的費用還包含機構的練琴時間、教師的定期培訓、體系調整以及各種演出機會,所以到底是選私教還是機構真的只能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
3
如何選擇老師:
我家姐姐從4歲開始學鋼琴,一共換過3個老師,每個人的教學風格不同,性格也不同。
姐姐的啓蒙老師考慮到孩子的年齡,沒有從樂理講起,主要從培養興趣開始,學了無數首兒歌,如今啓蒙那本教材早已成爲妹妹的最愛,經常拽著我或者姐姐彈給她聽。
姐姐也很喜歡這位老師。當老師回老家我們不得不換第二位老師的時候,彼此磨合了很久。而偏偏第二位老師認真又嚴厲,從樂理到手型,真的是彼此折磨。爲此,內向的姐姐,甚至多次提出不想學了。
無奈,我們只好又換了現在的老師,一位佛系淡然的老師。這位老師的風格是:你哭你就哭,哭完繼續學,你鬧脾氣你就鬧,好了繼續學,你覺得這首不好聽,我們就換一首,但是答應的事,要做到。慢慢的瓶頸也就過去了,現在姐姐還逐漸發掘了一些彈琴的樂趣。
至于我們的小提琴老師,每次去上課,我都不忍帶耳朵:“太聰明了,太厲害了,一點就會,一說就懂!”我每次都想捂臉說,我們學過那麽久鋼琴,五線譜肯定認識啊!
不過,我家姐姐非常吃這套,練小提琴的熱情有時還高過鋼琴,當然也是因爲鋼琴已經不再是初級,小提琴還在初級階段。所以,選老師也得對脾氣,要多試,多磨合。
隱藏加分項
當然是穿著小禮服blingbling上台演出的時刻了,那絕對高光,能讓孩子興奮很久很久,並有很大動力繼續努力學習。
而如果想申請國外的學校,在樂器選擇上,最好參考爬藤的標准,追求“獨特性”。
學習一門或者兩門樂器不僅是入學申請的敲門磚,也是入學後參加社團活動的底氣。但是目前來看,鋼琴,尤其是古典鋼琴,更被亞裔所推崇,基本每家標配,人手會彈。
但社團活動講求合作,一般交響樂團的編制裏並不包括鋼琴,而是分爲弦樂組、木管組、銅管組、打擊樂組和色彩樂器組五個器樂組。
而鋼琴更適合獨奏。所以在演出時,得多人PK,爭那一兩個名額,競爭會相當激烈。
而且,鋼琴也因爲便攜性不好、對場地要求比較高等原因,不那麽容易進行才藝展示。不過,把鋼琴學好了,再學別的樂器,比如小提琴之類的,也會變得很容易。因爲樂理都是相通的,要知道,你和孩子前期的付出永遠不會白費。
總結
我對樂器一直是沉迷的態度,最近疫情期間,我給我家老太太買了一架古琴,一個空靈鼓,家裏還有鋼琴,小提琴、古筝和長笛,我總覺得寄情于音樂,總比沉迷于遊戲好。
而且,樂器真的是人生的加分項。年齡越增長,越會發現會一門樂器,就像會一門手藝活一樣,可以爲自己打開一片不一樣的天地。
所以我認爲,只要孩子有余力、不排斥,真的應該堅持學會一門樂器。
體育類
要說體育吧,盡管加分項在減少,但是體育分的占比卻在增加。而且,光抓孩子的腦力勞動肯定不行,體力也得跟上,高中三年,除了拼智力,還得拼體力,學習再好,一到換季就生病,冬天就發燒,你說愁人不愁人。
再加上現在的孩子鍛煉的時間太少了,那不如上個體育興趣班,增加一下孩子的鍛煉時間,何樂而不爲呢!
怎麽學
大部分的體育項目都是競技型的,學習的一大前提就是孩子得聽得懂教練的指令,否則,都是白搭功夫。
比如遊泳至少要4、5歲,跆拳道也要4歲以後,而類似平衡車之類的,倒是可以3歲多開始練起,總之,越是對技術有要求的,建議稍晚些進行,而且一開始最好就由專業的教練進行啓蒙,因爲一旦技術動作有了記憶,後期再調整會比較難。
階段性目標
比賽,比賽,比賽!
體育類,除了跆拳道,基本都是以比賽爲主的,而專業的教練會在學齡後,幫助孩子在所在區注冊專業的運動員,以便參加後續的比賽。
不要小看比賽,後續的運動員評定,都靠比賽成績,而大家盼望加分、體育特招生都是靠一、二級運動員才能實現的。
有哪些坑要注意
體育,肯定是辛苦的。就拿跆拳道來說,每次我們上1小時的課,一般40分鍾左右都在做體能訓練,剩下時間做技術訓練,擊劍也基本是同樣的配置,所以辛苦肯定是免不了的。
競技體育也很殘酷,因爲只有一個第一名,所以更要辛苦再辛苦,堅持再堅持。
有朋友家孩子練花樣遊泳,逢寒暑假,孩子一天泡在水裏5個小時以上。
更重要的是,還要承擔孩子會受傷的風險。有的是顯性的傷痛,比如扭傷,拉傷,骨折之類的,有的卻是隱形的,有個朋友家孩子練習練出了脊柱側彎,歸根結底就是動作錯誤沒有及時注意。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父母時間、精力和財力的付出,遠遠超過報機構的那點費用。
身邊有朋友的孩子在北京陳露俱樂部學習花樣滑冰,爲此特地在冰場附近(國貿)長期租了個房子,因爲陳露的課難約,所以父母隨時關注群內預約信息,只要有孩子臨時取消訓練,馬上預約,帶孩子直奔北京訓練,此外寒暑假還得請俄羅斯的編舞師幫忙編舞,一支舞根據編舞師等級價格從2萬起步。此外,每次比賽,差旅、定制服裝、教練費用,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就拿冰球來說吧,全套裝備1萬+,而一套裝備最多穿3年,還不算鞋要經常更換,一雙鞋2000+,平時教練費用不算,定期比賽需要隊內一起租冰場,各地冰場價格不同,一般幾千一小時。
再說擊劍,盡管平時訓練費用不高,如果需要打比賽,教練一對一訓練則每小時2000起。打比賽需要飛全國,而除了要注冊國內運動員,還要注冊美國運動員。有朋友的孩子,父母爲了節省時間和費用,都是定了紅眼航班,下了飛機直接比賽,比賽結束當天飛回國。
這些都是孩子參與體育項目的隱形成本,是父母必須要考慮的。
隱藏加分項
除了強身健體,鍛煉耐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加分!加分!加分了!
我仔細研究了下,體育總局針對遊泳、擊劍、橄榄球三個項目的國家二級運動員評定標准,發現了一個規律:
評定人數方面:團體項目>個人項目
難易程度:普及度高的項目(遊泳)難于普及度低的(擊劍、橄榄球)。
可見,選對項目很重要。
但從評定二級運動員這個角度來講,如果參加的是團體的項目,只要隨隊參加,遇到都很厲害的隊友,也許自己作爲替補都能被評爲二級運動員;而有的項目,就得在幾萬人裏拼死拼活的爭個前幾。
有的項目一共參賽隊伍才6支,有的項目,光資格賽就得比十幾場。你品,你細品。
如果要申請國外的學校,體育項目更爲重要。
但是,北美比較熱門的籃球、冰球、橄榄球,亞洲的小朋友們在身體條件和體能上都不占什麽優勢,只能另辟蹊徑,就像我朋友的孩子憑借全美擊劍第五名而進哈佛的。
所以如果想拿體育作爲申請國外學校的敲門磚,我建議先把要申的學校定下來,然後看這所學校更青睐哪項體育運動,再結合自己孩子的情況進行甄選。
總結
競技體育很殘酷,不一定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獲,但是,作爲家長,多想,多看,多研究,總能幫孩子哪怕少走那麽一點彎路。
棋類(編程)
爲什麽括號加了個編程?因爲在我看來它們都屬于腦力“運動”,是對邏輯思維和大局觀的訓練。
要說起棋類,不論圍棋、象棋還是國際象棋也都是可以申請國家運動員的,所以也算是競技體育項目。之所以單獨拿出來說,還是因爲棋類屬于靜態類的“運動”。
怎麽學
我們學習圍棋的時候,班裏有4歲的小姑娘,坐不住,聽不懂,真的是種煎熬。所以最好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稍微大一點再學習,因爲棋類規則的了解確實比較燒腦。
再有就是,棋類真的需要父母一起學習。否則,一開始,孩子找不到合適的對弈對象,光憑著網上比賽,會因爲一直輸而喪失了樂趣。
當孩子達到一定的水平,家長就可以功成身退了,交給網絡對弈啦~
階段性目標
棋類的考級,種類不同,情況也不同。
相對來說,國際象棋的考級更多,時間更短,性價比最高。而圍棋需要學習大概2年後,才可以參加正式的考級,而且一般一年內只有1-2次.
而編程也有全國比賽,但也基本是寒暑假階段才會舉行。所以最快能達到升級目標的,我認爲還是國際象棋,基本每次比賽就是一次考級了,頻率非常高,也有助于增加孩子的信心。
有哪些坑要注意
找個好教練,參加一個好的俱樂部,隊內有很多共同切磋鍛煉的機會。
棋是下出來的,而且下棋後的複盤也很重要,光聽老師講戰術、開局、結尾,那是紙上談兵。真正對弈的時候,對手未必會跟著你的思路走,下了開局,不會中局,等不到結尾就結束了。
相比之下,圍棋真的很耗時間。姐姐學了2年多,才剛剛可以完整的下一盤棋。
通常,下一盤圍棋要花費至少40分鍾。老師布置的作業是每周至少下4盤棋,最好一天一盤棋以上。說實話,這樣的強度上了小學的小朋友,根本做不到。
想要學圍棋的朋友們,真的好考慮清楚,想要孩子達到什麽樣的目標,能分配多少時間給下期。
隱藏加分項
國象考級頻繁,前期升級快,所以無形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即使,棋力不濟,考級失敗,也是一次很好的挫折教育。
總結
我覺得會下棋很贊,專注做一件事的人都很帥。下棋真的是一件很燒腦的事情,編程也是如此,都需要有大局觀,需要謀劃,才能運籌帷幄,況且還能申請運動員加分(咱這次就講實用嘛)。
孩子如果有興趣,提前接觸下也沒什麽不好的。
這麽長的文章,確定沒有看暈嗎?
其實還是沒寫完。一些小衆一些的門類,如果下類有需要再說吧。寫到這裏我回頭看了一眼,我們這不就是按照琴棋書畫的標准在培養孩子嘛?再往大點就是禮樂射禦書數,古人誠不欺我!
其實我知道大部分的家長在選擇課外課時,更關注的都是孩子的興趣,孩子說“我想學”那就學了,也沒有多想過以後的出路就入了坑。
可我們想想,時間對大家都是公平的,你花在這裏,就不能用在那裏,所以很多時候還要再平衡。如果要談實用和功利的目的,那不外乎可以有助于考學,且有益于未來職業規劃。
但也別忘了其實孩子喜歡最重要,畢竟喜歡了才能堅持。但如果一時沒有發現熱愛的項目,那就只能家長先來幫忙取舍。
想起另一個朋友曾說的一件事。
她上大學的姑娘看著別人彈鋼琴,很羨慕地說:“當初我要是堅持了多好!“媽媽問:“不是你自己要放棄的嗎?”孩子反問媽媽:“當時我小我不懂事,那你呢?你就讓我這樣放棄了嗎?”
哎,這聽起來也是夠心塞的!
最後,再來總結一下我們踩過的坑,針對任何興趣班都通用:
1. 距離
選擇興趣班機構,第一要素永遠是離家近,特別是對于不想走專業路線的家庭來說。
如果上課一小時,接送時間再花費一小時,長期下來真的會比較痛苦。而且一般的培訓機構都是在商場或者商業區,車位相對比較緊張,這時候往往需要2個家長一起接送,一個找車位,一個帶孩子去上課。如果機構離家遠,家長還需要全程在機構陪伴,沒法回家。
2. 專精1門VS廣撒網
我個人覺得,回答這個問題得根據孩子的情況。
如果孩子知道自己喜歡什麽,也擅長什麽,那就專注一門就好,他自己有動力也有能力想去學,不需要父母,真的自己就能督促自己。
而對于沒有目標,或者像我們家姐姐這種什麽都喜歡的,那就在學有余力時都讓他嘗試下,了解過才知道是否喜歡,也才能繼續做篩選和精簡。
3. 考級是否是目的
考級一直不是目的,但的確可以是階段性的目標,在孩子沒有其他目標的情況下,考級和比賽都可以算作小目標,給孩子提供堅持的動力。
所以,不要爲了證書而去考級,而是把它當做前進中的一個點,一個小山坡,努力的爬,登頂後,喜悅和滿足就是最好的回報。
4. 未來出路
即便要走專業路線,就目前國內的情況來看,很大一部分也都走入了教學的第一線。
這一點,也是家長需要考慮的情況。
最後,祝大家,都能和孩子一起,找到值得畢生追求的興趣和愛好!
-END-
小暖說
雖然裏面的插圖基本都是潼潼的照片,但我必須再說一次,作者不是我呀~只是剛好Anita說的那些我們也都在學,就拿來湊湊數了。
潼小主現在一年級了,我們的確也要開始進行興趣班的精減了,畢竟要學好任何一門,都是需要大量練習的時間的。在要平衡課業的前提下,沒可能還什麽都留著。
那舍什麽留什麽,一來尊重孩子的興趣,二來也的確會考慮Anita說的“實用主義”。
想來,這又是一個要費腦細胞的大坑。一入興趣班深似海,從此荷包是路人,各位也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