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後期是中國曆史上宦官勢力最爲膨脹的時代。在這一時期宦官集團控制了唐朝的中樞系統。在政治上,唐朝宦官能夠左右朝政,他們憑借內廷的樞密使系統與宰相爲首的南衙朝廷共治天下。同時還廢立皇帝,唐代後期的唐順宗、唐憲宗、唐敬宗都被宦官殺害,而且自唐憲宗之後的唐朝君主多爲宦官所擁立,可以說唐代後期的政治是掌握在宦官手裏的。
宦官的勢力之所以能夠龐大到威脅皇權,原因在于宦官集團掌握了唐朝的中央禁軍——神策軍,憑借手中的禁軍部隊,宦官得以在都城發動宮廷政變繼而操縱朝政,最終形成唐代後期的宦官政治。而把神策軍的兵權交給宦官是唐代皇帝深思熟慮的選擇,因爲在唐代後期的政治形勢下,宦官掌握兵權是最好的選擇。
爲什麽掌握神策軍兵權是宦官?
而神策軍兵權落到宦官的手裏,則必須要追溯到唐德宗,那麽唐德宗爲什麽要把兵權交給宦官掌握呢?這固然有唐德宗的主觀因素,但是也有曆史發展的必然。
1.唐德宗任用宦官掌握神策軍的兵權並非心血來潮,唐代宦官典軍的曆史十分悠久,這爲唐德宗任用宦官掌兵准備好了基礎。
唐朝第一位帶兵征戰的宦官可以追溯到唐朝開國時期。《金石萃編》記載了一位名叫張阿難的宦官,此人官至汶江縣開國侯,參與了李世民平定窦建德、劉黑闼的戰爭。唐中宗時期,宦官楊思勖平定皇太子李重俊的兵變,此後又爲唐玄宗誅殺韋後的宮廷政變立下汗馬功勞。在唐玄宗登基後,楊思勖多次受命領軍在外鎮壓叛亂,另有宦官高力士在752年帶飛龍軍平定刑縡之亂。
而唐玄宗本人也開啓了唐朝的宦官時代,他本人十分信任宦官,並且大規模提高了宦官的地位,《舊唐書》記載:中官稍稱旨者,即授三品,左、右監門將軍。宦官地位的提高也意味著政治力量的擴大。唐玄宗的高力士,唐肅宗時期的李輔國都是宦官權勢擴大的産物,而在這一階段,宦官典軍也變爲了常態,比如安史之亂中,宦官李輔國、程元振、魚朝恩相繼統帥軍隊。唐代宗時期魚朝恩因爲跋扈被殺,宦官一度被驅逐出軍隊。在唐德宗時期,宦官因爲在叛亂中忠誠于皇帝,得以繼續掌握兵權。
唐朝國初的宦官帶兵打仗爲國效力,之後唐玄宗時期宦官政治地位提升並且相繼領兵,最後唐肅宗,唐代宗時期宦官以監軍成爲大軍統帥,唐朝的宦官領兵已經有著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和管理措施,這使得唐德宗之後安排宦官典軍順理成章。
2.安史之亂後,唐代皇帝對于權相和武將的防範心理十分嚴重,而宦官作爲家奴由于生理缺陷不能夠篡位,這是皇帝讓宦官掌兵的原因。
安史之亂的爆發是典型的武將謀反事件,這給予當時唐代皇帝極大的震撼。而武將擁有軍權極有可能改朝換代,謀反作亂,成爲了唐代皇帝心頭懸挂的一把利劍。早在唐肅宗、唐代宗時期就有已經有體現,兩代皇帝在對付安史叛軍時,朝廷的主力朔方軍的統帥接連換了三個:先是郭子儀,其後是李光弼,最後是仆固懷恩。爲了制衡武將,唐肅宗、唐代宗還派宦官監軍。
而在唐德宗時期,河朔藩鎮武將無視朝廷已經成爲慣例,成德鎮節度使李寶臣去世,他兒子李惟嶽要求繼承節度使之位。唐德宗不允許,最後爆發朝廷和河朔三鎮的戰爭,武將們趁著朝廷虛弱,野心暴增,釀成“二帝八王”事件:盧龍節度使朱滔自稱冀王、成德王武俊稱趙王、淄青李納稱齊王、魏博田悅稱魏王,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稱楚帝,朱泚自稱秦帝。而在此後唐德宗逃亡奉天的時候,前來平叛的大將李懷光再度叛變。
自安史之亂以來,武將接二連三的叛亂,每一次都想要傾覆唐朝的社稷江山,安祿山、史思明、李希烈、朱泚等人謀朝篡位的野心昭然若揭。即使是忠心的武臣,依舊不受皇帝的掌握,李光弼忠心耿耿,因爲懼怕受禍,坐擁軍隊不肯入朝。仆固懷恩爲國一家死了四十六人,可是由于皇帝的猜疑,居然勾結吐蕃作亂,所以武將必然不會受到皇帝的信任。
那麽宰相會受皇帝的信任嗎?答案也是否定的。唐朝開國之初便設定了三省六部制,本質上就是對于宰相的權利進行分割,把漢代宰相事權統一的權力切割爲決策權、執行權、封駁權,以防止權相出現,在唐朝之前權相篡位屢見不鮮,曹魏的司馬家族三代篡位,北周的楊堅以宰相篡位。對此君主不可能不防。唐代後期讓宰相集體奏事就是爲了防止權相的出現,讓宰相之間相互制衡。所以宰相想要受到皇帝的信任基本上很難。
武將和宰相都不受信任,那麽就只有身體的殘缺的家奴宦官就成爲唐朝皇帝的選擇,雖然宦官也有專權跋扈的行爲,但是相比較于武將和宰相來說,宦官不會謀朝篡位,李唐的江山永遠是李氏家族的,這也是無奈的選擇。
3.唐王朝在後期維持統治需要中央自己的軍隊,但是這支軍隊也只能掌握在宦官手中。
唐代出現安史之亂的原因就是外重內輕,也就是唐代的邊防節度使在邊疆擁有重兵,而唐朝的中央無兵可用,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唐代軍制崩壞的結果。
唐朝在前期實行的是府兵制,唐朝在各地設置府兵制的基層組織折沖府,折沖府統轄一定的數量的士兵,戰時爲兵,平時爲農。折沖府的數量在各種曆史文獻中記載不一,但折沖府大約有三分之一是坐落在關中地區,這使得府兵體制下,唐朝的京畿地區的士兵數量遠超地方,中央得以有效控制地方。
隨著唐朝發展,府兵制的基礎均田制被破壞了。上層貴族的土地兼並導致唐朝朝廷控制的土地數量大爲減少,根本無力保證府兵的土地所有權,這使得府兵制依賴的均田制無法執行,沒有土地作爲收入來源,府兵陷入貧寒,根本無法自己裝備武器,于是出征作戰成爲府兵的經濟負擔,最後的結局就是府兵大量逃亡,折沖府成爲虛殼,毫無用處。
府兵制的消亡對于大唐王朝是致命的一擊,這導致唐朝中央沒有軍隊使用,而邊疆的節度使招募的軍隊越來越多,並且屢屢用于戰爭,都是猛將銳士,所以安祿山的出現並不是偶然。在安史之亂後,唐朝迫切需要組建一支強大的中央軍隊,最後在唐德宗時期組建成型,也就是神策軍。神策軍在名義是唐代皇帝的親軍,但是皇帝作爲君主,是不可能離開中樞,直接前往軍營統帥軍隊的,所以神策軍只能交給他人暫時管理。
首先排除了武臣和宰相。武臣容易擁兵自重,宰相已經擁有行政權,如果再有兵權,就會變成權相威脅到皇帝的權力,所以只能是宦官,宦官屬于內使,所代表的是皇帝的權威。
而在唐代後期,早就有人對于宦官掌握神策軍不滿,但是他們提出的方案都不行,唐德宗時期蕭複提言讓宰相掌兵,唐憲宗時期,宰相李绛甚至提出把神策軍分割給各個節度使。顯然這些意見都沒有考慮到唐代皇帝的顧忌,分割神策軍給各個節度使那麽唐朝中樞無兵可用,把兵權交給宰相,唐朝的社稷會受到威脅。也只能交給宦官,雖然有宦官跋扈,但是社稷能夠延續。
宦官牢牢抓住神策軍兵權的兩個條件
在唐德宗之後,唐代的宦官穩定的掌握了神策軍的兵權,並且一直延續到唐朝末年。在這裏面,宦官手握的神策軍兵權不斷受到來自皇帝,文臣,宰相的沖擊。唐順宗時,王叔文、王伾等人曾經在唐順宗的支持意圖打倒宦官,解除宦官的兵權,結果一敗塗地。唐文宗時,李訓、鄭注謀劃誅滅宦官,結果被仇士良一舉擊滅。爲什麽宦官這麽難鏟除呢?
1.神策軍的體制決定了宦官牢牢占據了神策軍的上層。
神策軍的的官僚系統按照《新唐書》的記載如下:
大將軍各一人,正二品;統軍各二人,正三品;將軍各四人,從三品。掌衛兵及內外八鎮兵。護軍中尉各一人,中護軍各一人,判官各三人,都句判官二人,句覆官各一人,表奏官各一人,支計官各一人,孔目官各二人,驅使官各二人。
不過《新唐書》記載的不是很全面,比如護軍中尉的下面還有中尉副使。但神策軍的職官系統是虛職,比如統軍,大將軍,這些官職是用來獎賞那些立下功勞的武臣,真正能夠統帥軍隊的是唐代後期形成的使職系統。
而神策軍的使職系統的高層使職基本上被宦官所盤踞,比如護軍中尉、中尉副使、中護軍等掌握軍隊使職只能由宦官充任,神策軍的中層使職諸如判官,句覆官、表奏官、支計官、孔目官、驅使官等官職都是文臣或者宦官來擔任,只有底層的使職爲武將所擔任。
神策軍的使職系統的設計使得唐代的宦官滲透到神策軍的方方面面,導致宦官和神策軍牢固的結合在一起。唐德宗之所以采用這種設計,本意是剝奪武將對于神策軍的掌控,使得神策軍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結果造成宦官和神策軍交織在一起,這導致此後唐朝曆代皇帝想要剝奪宦官的兵權基本不可能。他們可以殺死個別跋扈的宦官,卻不能阻止宦官繼續執掌神策軍。
2.唐代宦官實現了家族化。
中國的宦官其實有過家族化,宦官由于生理原因不能生育,但是他們會通過收養養子的做法延續自己的香火,即宦官可以通過收養兒子來組建自己的家庭,保證自己的身後的香火以及權力的繼承。在東漢時期,就已經有宦官曹騰通過收養曹嵩組建自己的家族,曹騰之孫便是曹操。
唐代的宦官同樣也是如此,只不過唐代的宦官的家族化已經遍布整個中上階級的宦官。而且他們比較于東漢時期的宦官更具有進步性,他們會娶老婆、收養大量的小宦官作爲自己的兒子,通過這種比擬普通人的家族來實現宦官之間的凝聚力,加強自己在內廷系統的政治權力。
唐代後期比較有名的宦官家族有仇氏家族,仇士良便是唐代後期宦官家族仇氏家族的典型代表,仇士良的家族通過世代收養養子,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宦官世家。據《仇士良神道碑》記載仇氏家族的曾祖是仇上客,此後一直綿延至仇士良的父親仇文晟,仇士良本人有五個兒子,其中四個是宦官,一個是普通人。其中以長子仇從廣位居宣徽使爲最顯赫,其余諸子各有官職。此外宦官家族之間也會通婚,有一個宦官仇文義有養女6人,5人都嫁給其他宦官,以此擴大宦官家族之間的勢力。
仇氏家族只是唐代後期宦官世家的一個縮影,此外唐代後期的權宦梁守謙、王守澄都是宦官世家出身,更有一些曆代掌握神策中尉的宦官世家,比如楊複恭的家族,從曾祖楊志廉開始連續擔任神策中尉。可以說宦官家族使得宦官的勢力盤根錯節,皇帝只能鏟除個別宦官,卻不能鏟除整個宦官全體。所以宦官的家族化使得宦官牢牢占據了神策軍的軍權和內廷的政治權利。
結語:宦官政治的悲哀之處
唐朝的宦官看似控制了朝政,但是他們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他們由于生理缺陷不能夠繁衍子孫,這導致他們無法謀朝篡位,只能緊緊依附于李唐皇室,維護唐朝皇室的地位。而宦官的廢立君主,從本質上講只是爲了獲取更大的政治利益,貪圖擁立君主的功勞。宦官即使有仇士良這樣的大宦官,但他死後也只能接受抄家的命運。
宦官典軍只是唐代曆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他們掌握禁軍避免了外戚、權相、武將的謀朝篡位,而宦官們根本無法對于李唐王朝形成實質性威脅,保證了李唐王室的傳承。這在曆史上就形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他們爲了利益可以弑殺君主,但是又必須屈服于皇權。這就是唐代的宦官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