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個段子是這麽說的,如果有一歐元,法國人會用它來給戀人買束玫瑰,英國人會買本書,意大利人會買一塊披薩,而德國人,會趕緊拿到銀行存起來。“令人發指”的節儉,已經成了德國人享譽世界的標簽,那他們爲啥要這麽“摳”呢?
德國人很公平,對自己都摳門
如果你看上了一個英俊潇灑的德國男人,千萬要做好心理准備,因爲和他相處之後你就會知道,什麽叫做“上一秒帥氣,下一秒變吝啬鬼”。
不過,德國人不認爲這是小氣,而是“節儉”。事實上,“節儉”兩字,早已刻到了他們的基因裏!就拿吃飯來說吧,德國人平時最愛去廉價超市購買食材。
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一項數據表明,德國家庭平均每月花在吃飯上的錢,包括飲料和酒,只占他們淨收入的14.3%。的確,德國人不太在乎吃。
在生活中,去餐廳吃飯的次數很少,如果去,也一定要有個由頭,比如誰過生日了,或者是有什麽值得紀念或慶祝的事情。而且,在德國的餐廳,很少會有人打包,這是因爲德國人點菜都量食而行。在德國用餐,一般都盤光碗盡,在這裏,浪費可是要被鄙視的!
所以,自己平時吃飯都能節儉到這種程度,你還指望他們會請客吃飯?別想了,不存在的!
在人情世故方面,德國人也將節儉發揮到了極致。德國人去別人家拜訪時,一般都會帶禮物,但禮品大都很簡單:
一瓶酒
一盒巧克力
一本書
或是一束花
價值從幾歐元到幾十歐元不等。此外,結婚
生孩子
等重大節日,都是德國人送禮的由頭。不過禮物的形式、內容都大同小異,走的都是“禮輕情意重”的路線。
在德國,如果孩子希望得到的禮物比較貴重,比如筆記本電腦,或其他電子産品,有的家庭會和准備送禮的親朋好友一起商量,大家湊錢滿足孩子的願望。
更誇張的是,德國人對自己狠到連上廁所都不放過。在一個小村鎮,一位公務員在06年的時候不小心買下了價值高達6000歐元的廁紙。在此後長達12年的時間裏,他們終于成功用完了所有的廁紙。
12年來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他們成功節約了經費1000歐元!
說起廁紙,它對德國人可是積怨已久。
曾經有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盡管大多數超市裏都有各種各樣、不同檔次的廁紙可供選擇:超柔的、帶香味的、用回收漿紙制造的等等。
但在德國,只有一種廁紙賣得最好,那就是——最便宜的那種。德國人很清楚,他們的錢不能就這麽隨隨便便被沖到馬桶裏去!
結婚也得想盡辦法省錢。
在很多人看來,結婚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在這件事上,德國人仍然不願意花太多錢!有調查顯示,德國人結婚平均只願意花費6500歐元。
38%的德國人每月最多花費20歐元,給另一半一個小驚喜。
23%的德國人每月只花費40-60歐元,去餐廳享受浪漫大餐。
爲了省錢,不少德國人選擇放棄蜜月旅行、訂婚戒指等等。
存錢是他們的最愛。
儲蓄是德國人最愛的投資方式。
高達80%的人在銀行有儲蓄,雖然存款比例不大,但大多數德國人都會把每個月薪水的一部分存入銀行。這個比例,平均在12%左右。
有意思的是,在前兩年,隨著存款利率的下跌,很多德國人對銀行失去了信心,開始將存款放入保險箱。
不過,德國人愛存錢真不是因爲窮。相反,大城市的年輕居民是最愛存錢的一批人,有近七成的18-39歲的大城市居民都有定期儲蓄的習慣。
靠省錢,德國程序員能在37歲提前退休。
這麽說來,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想讓德國人掏腰包都不容易。但正是因爲特別“摳”,不少德國打工族憑借著多年來的省吃儉用,在不到50歲時,就已經攢夠錢,過上了退休生活。
德國人節儉,是有曆史原因的
德國國民節儉的習慣,其實是曆史先天條件,加後天環境養成的。要知道,世界上第一家儲蓄銀行,就是1778年在德國漢堡成立的。當時就是出于爲城市平民服務,制定長遠的儲蓄計劃。1850年代左右,儲蓄在德國發展成爲一種全民活動,當時有四分之一的德國人都擁有儲蓄戶口。
盡管經曆了兩次大戰的失敗,強烈的打擊也沒有促進德國人消費,反而加劇了他們的憂患意識,更加熱愛存錢了。
就這樣,儲蓄這一根深蒂固的習慣早已種在了德國人心裏,成爲一種克制的生活方式。
在德國,人人都收集購物優惠券,爲了節省一歐元,他們會貨比三家,跑遍家附近的所有超市。不得不說,在消費主義大行其道的現代社會,能在衆多誘惑面前克己節制,太難能可貴了,“摳”出美感,也是能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