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最近美國白宮呼籲美國企業撤出中國,並且政府願意承擔相應企業的搬家費。在4月6號,日本也公布了經濟刺激計劃,計劃撥付2435億日元幫助日本企業撤出中國,或者幫助其企業將生産線轉移到東南亞、南美洲或者非洲地區。針對這件事,目前出現了兩種極端的聲音,一是美日企業不會撤出中國,因爲不舍得放棄中國14億人口的市場;二是認爲由于中國現在投資市場優勢是劣于東南亞和非洲地區的。
其實很多人都造成了一種誤解,認爲美日企業撤出中國市場就會放棄中國14億人口的市場。這是一種完全錯誤的看法,作爲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市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之一,想方設法將産品打入中國市場,是每一個企業夢寐以求的事情。這些企業好不容易在中國這個市場上生存下來,不可能說就這樣輕而易舉的放棄中國市場。可能某些企業會選擇性的撤出中國,但絕不會放棄中國市場。
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要先探究另一個問題,爲什麽美日政府會呼籲美日企業撤出中國,將生産線轉移回本國,並願意支付相關的費用。從政府出發,因爲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的基石,如果將制造業大量的布局在海外,那麽對于本國的抗風險能力是極其不利的。因此美日政府才會願意付出如此高的代價鼓勵企業轉回到本國。
但是,我們同時也要明白一件事情,企業是以盈利性爲主要目的的,自古以來,商人就是追逐利益的。雖然美日政府極力鼓勵美日企業撤出中國,搬回到本國,但是這是美日政府的一廂情願,相關的企業不一定會按照要求做。企業在哪裏建廠,主要看的是相關的成本。雖然說相對于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開始上漲,一些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力度沒有那麽大了。但有一件事不要忘了,中國已是一個成熟的“世界工廠”,還存在很多其他國家沒有的優勢條件。
可能說現在東南亞、非洲和南美地區的人工成本相對于中國來說有很大的優勢,特別是越南,近些年來因爲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廉價的勞動力吸引了不少企業進行投資建廠。但是這些地區的市場規模小,跟中國市場對比相差甚遠。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對于合同的履行也會存在不小的影響。再有就是,這些地區的交通條件跟被稱爲“基建狂魔”的中國相比更是相差甚遠,交通條件是企業建廠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如果美日企業將生産線轉移到美日本國的話,那高額的人工成本將會是這些企業要考慮的高額成本。而且,這些企業是不會舍得放棄中國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市場的,那如此一來,本來是在中國制造生産的産品就會變成是進口産品,收取的關稅會增加到産品的價格中,産品價格的上漲的背後是競爭力的降低。到時候,中國的國産商品將會以低價的方式取代這些進口産品。就像沒有了佳潔士的牙膏,我們還可以用雲南白藥牙膏。
因此,這麽來看的話,在美日政府的呼籲下可能會有部分的美日企業會將生産線轉移回本國,或者轉移到東南亞、非洲地區。但是呢,撤不撤出中國還得看這些企業從商業的角度衡量。不過無論怎麽樣,這些企業肯定不會放棄中國市場的,畢竟中國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在世界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放棄了中國市場就會跟企業的宗旨相違背。即使美日企業選擇撤出中國也只是正常的商業活動,無需過分擔憂。
以上觀點僅代表本人觀點,若有不一樣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