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的罷工者,萬曆皇帝。之所以說萬曆皇帝是史上最牛的罷工者,是因爲他作爲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居然三十多年不上朝,算是創了曆史之最。那麽他爲什麽這麽做呢?過去,我們一般的印象就是,他是個昏君,只知道享樂貪財,說他只會坐在龍床上數錢,甚至有一條腿都有些殘廢。但其實,萬曆皇帝並不是一個昏君,有一件事能證明這一點。
1592年,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對朝鮮發動了侵略,朝鮮向明朝求救。當戰報送到北京之後,很久不上朝的萬曆皇帝突然出現,力主派兵支援朝鮮,甚至主動表示,願意自己掏腰包出軍費。從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作爲一個皇帝,萬曆有他的擔當和決斷。
那既然這樣,爲什麽他會長期罷工呢?有人認爲,萬曆皇帝這是在用不上朝的方式表達自己不滿。那他的不滿又是什麽呢?最直接的原因是,他不能讓自己喜歡的兒子成爲太子。既然身爲皇帝,怎麽會有他幹不成的事呢?而且這件事看起來還是他的家事。
這就涉及到我們對“皇帝”這兩個字的理解。在一般印象裏,皇帝就是大權獨攬的統治者,想用誰用誰,想殺誰殺誰。這是一種誤解,面對這麽大一個國家,無論是打天下,還是治天下,皇帝都不可能一個人完成,他需要合作者。打天下要靠軍功集團,治理天下需要文官集團。這就像開一家公司,要有合夥人一樣,他們之間的合作關系其實是大于從屬關系的。
所以,很多朝代開國的時候,都會發生屠殺功臣的事情。其實皇帝主要不是害怕功臣們搶奪皇位,而是害怕他們影響、甚至控制皇帝。所以,一個朝代建立之後,要想方設法讓一些合夥人出局。軍功集團沒了就沒了,因爲不需要打天下了嘛,但是治理天下是個長期的事情,皇帝要依靠文官集團。面對文官集團,皇帝可以換人,卻不能讓整個文官集團全部出局。
面對這麽大一個國家,皇帝根本管不過來。明朝本來規定皇帝一天要看一百八十多份奏折,一百八十多份聽上去挺多,但是對于這個國家來說,真的是連萬分之一都不到。你想,現在一個中型公司的領導一天也要看一百多份文件吧。所以,雖然在名義上皇帝至高無上,但整個國家實際上是掌握在通過道德號召培養起來的文官集團的手裏。
往輕了說,文官集團掌握了國家的話語權,這就是爲什麽燕王朱棣在搶了自己侄子的皇位之後,一定要讓文官集團的代表方孝孺來寫繼位诏書的原因。往重了說,實際掌控國家的不是皇帝,而是文官集團,甚至連皇帝都要被文官集團壓制。這種事情在明朝發生過很多次,在嘉靖時期,就有所謂的“大禮議”之爭,皇帝和文官集團爲究竟應該叫自己的父親爲“父親”還是“叔父”這件事幾乎決裂。
萬曆身爲皇帝,一生卻連皇宮都沒出過幾次,最遠的一次是去十三陵,查看自己的陵墓的修建情況。而具體在立太子這件事上,其實站在文官士大夫的角度,萬曆的哪個兒子當皇帝都無所謂,這個人只不過是個擺設而已。但是,讓誰當皇帝這件事,一定得我們說了算,而不能萬曆皇帝自己掌控。因爲他們占據了道德的制高點,所以只要在立太子這件事上跟皇帝站在一起的,就一定是奸佞小人。這樣一來,萬曆皇帝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萬曆可以處罰一些具體的官員,但是他不可能和整個文官集團爲敵,所以無論萬曆皇帝怎麽抗爭,在立太子這件事上,他也只能無可奈何的妥協。“此時,皇帝的心靈上留下了永久的傷痕,他的臣僚也再沒有機會能使皇帝按照他們的意志執行任務了。皇帝仍然是皇帝,但是再也不願意做任何事情使他的文官快意。”
因爲立太子的事件,萬曆皇帝和文官集團徹底決裂,他開始長期罷工。這讓文官集團也很難受,雖然他們只把皇帝當作國家的象征,但是萬曆皇帝的消失,讓他們失去了展示道德的最大舞台,連大罵昏君的機會都沒有了。明朝政府從此變成了一潭死水,文官們只能希望萬曆皇帝早早駕崩,但是萬曆皇帝一直活到了1620年。這個時候,帝國的暮氣之深,已經是回天乏術了。24年後,也就是1644年,明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