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尊重個體差異、容許犯錯、敞開溝通、靈活制訂規則的環境中,才能讓人感到自身價值所在。
——心理學家維吉尼亞·萨提亚
有兩位媽媽,對于孩子系鞋帶問題,采取的策略是截然不同的:
A孩子的鞋帶開了,他央求媽媽給他系上,媽媽不管,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男孩的小手笨拙地試著系上鞋帶。媽媽很快就看不下去了,吼他:“怎麽這麽笨,都七八歲了,一個鞋帶系半天!”吼完,男孩媽媽三下五除二,麻利地給孩子系上鞋帶。她一邊系鞋帶一邊唠叨:“下次就買魔術貼的,真不該給你買帶鞋帶的。”
B孩子和媽媽一起在公園玩,他跑著跑著鞋帶開了。B孩子只要求媽媽等等他。他彎下身耐心地系鞋帶。他的小手似乎也很難駕馭鞋帶,他翻來覆去好多次,不是系不上,就是系成了死扣。在這個過程中,媽媽一直耐心地在旁邊等他系鞋帶,中間還給他示範了一下系鞋帶的方法,但也只是示範了一次。時間有點久,她幹脆從書包裏掏出手機看新聞。路人看到這一幕,問她:“你幫孩子系上不就行了,孩子也不大,自己還不會呢。”媽媽只是微笑地回應:“沒事,讓他自己慢慢來,多錯幾次,一次就比一次系的好了。”終于,男孩搞定了,他又在公園裏飛奔起來。
我們可以發現,兩位媽媽對待孩子試錯的態度是不同的。
第一位媽媽雖然標榜“孩子的事情自己來”,但對于孩子的試錯行爲,總是不自覺幹涉、否定、打擊。可以說,這位媽媽是一個內心充滿焦慮感的媽媽,她喜歡通過操縱孩子來化解對于孩子成長的焦慮與擔憂。
哲學家弗洛姆曾經說過:“教育的對立面是操縱,它出于對孩子之潛能的生長缺乏信心,認爲只有成年人去指導孩子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孩子才會獲得正常的發展。然而這樣的操縱是錯誤的。”
而第二位媽媽對待孩子的試錯,是持有鼓勵的態度,告訴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慢慢等待孩子自己從錯誤中成長。可以看出,第二位媽媽的心態是平和的、充滿愛的,她的態度是堅定的、寬容的。她用最利于孩子成長的方式鼓勵孩子不斷試錯,從錯誤中成長。
正如心理學家維吉尼亞·萨提亚所说:“只有在尊重个体差异、容许犯错、敞开沟通、灵活制订规则的环境中,才能让人感到自身价值所在。”
當孩子犯錯時,如果不是嚴重的或者危險性的錯誤,父母最好能給孩子試錯的機會,具體來說,父母可以試著這樣做:
放權賦能,鼓勵孩子在錯誤中成長
職場管理中很流行一個詞“賦能”。即給員工一定的自主權,讓他們自行決定工作方式,承擔相應風險。這種賦能的方式極大地提升了員工的效率、工作積極性與能力。
父母與孩子溝通時,同樣可以使用這種方式,父母不必事必躬親,在孩子遇到難題或犯了錯誤時,盡可能不幹預,放手讓他自己解決(注意在安全範圍內),告訴孩子:“媽媽相信你能做好這件事。”“我希望你能夠足夠自律,因爲這是你的責任。”
放權賦能的溝通方式,使孩子理解了規矩,更加自律與自信,還提升了風險管理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
說一個反面的案例。
有一位父母都是娛樂圈裏比較有名氣的人物。這位媽媽曾在多檔節目中分享她引以爲傲的育兒方法。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說孩子11歲時,她每天花費7個小時來監督孩子吃飯。她不讓兒子用手機,不能玩電子遊戲,不能看太多電視。她自己爲了孩子放棄了太多,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時間與生活,就連作息時間,都是根據孩子的作息時間來安排的。當然,她自認爲也不寵溺孩子,會以打屁股的方法來懲罰孩子。這個孩子18歲的時候,怎麽樣了?他去了美國讀書,出了事,險些犯下大錯。如果明星媽媽能夠在早期經常和孩子溝通,並且放權賦能,何至于到如此地步?
啓發孩子尋求彌補錯誤或解決問題的方法
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
“懲罰無法阻止不良行爲,他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的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因此,在孩子犯錯時,父母正確的溝通方式不是懲罰,而是以同理心與孩子溝通,先理解孩子的感受,也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感受,然後啓發孩子尋找彌補錯誤或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們舉例來說:
一位媽媽抱怨兒子每個星期都要拿老師寫的意見條回家。媽媽因此十分憤怒,每次看到意見條就忍不住對兒子發火,她甚至說出一些很傷人的話“我對你失望至極”“你根本就不像我的兒子”等。母子之間的隔閡也因此更深了。半年來,兒子在學校的表現越來越差。但是,當這位媽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並用“尋求改正錯誤的方法”來代替“懲罰”之後,一切都變好了。
這天,兒子照樣拿回老師寫的意見條。媽媽用感同身受的話語說:“兒子,拿這樣一張紙條回家,你一定不舒服。”兒子點了點頭。媽媽說:“我一直向老師道歉,保證好好管教你,但現在我不想保證了。我打算這樣回複老師‘尊敬的趙老師,我已收到意見條。我認爲我兒子比以前進步了很多,我爲他感到驕傲。他在以後的日子裏,會表現得越來越好的。’”兒子流淚了。媽媽接著說:“那麽,我們一起來想想如何成爲優秀的孩子的方法吧!”他們開始頭腦風暴,列出了很多的方法。
自此之後,媽媽發現,這種溝通方式使她與兒子之間的溝通變順利了,兒子在學校的表現也越來越好。
請不要再自以爲是地斥責、懲罰孩子的錯誤,這樣做反而適得其反,徒然增加孩子的焦慮與壓力。不如心平氣和地給孩子試錯的機會,爲孩子提供自由成長的空間,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