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林鄭月娥首次外訪選擇了新加坡,讓人意外,也不意外。
意外,因爲她的前三任都選擇“一路向西”,以美國作爲首個外訪站。相較之下,林鄭月娥的“南向”安排,顯然有不同考量。
1997年9月8日,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華對美國進行爲期五天訪問,先後到華盛頓和紐約。2005年10月22日,第二任特首曾蔭權也將首次赴海外訪問的目的地選在北美,先訪加拿大溫哥華,再到紐約和華盛頓。2013年6月,第三任特首梁振英率領龐大而豪華的代表團訪問紐約。
2017年8月2日,林鄭月娥“南向”也不完全讓人意外,畢竟世界大局已出現巨變,中國欲借“一帶一路”戰略與亞細安國家拉近關系,香港在其中可扮演橋梁角色,而且亞細安目前是香港第二大貿易夥伴。
林鄭月娥也直言,選擇出訪新加坡和泰國,是考慮到這兩個國家是亞細安的重要成員國,也是香港在亞細安各國中第一和第二大貿易夥伴。在亞細安,新加坡與香港的雙邊貿易額最大,雙方是彼此的第五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去年達640億元。
新港都曾是英屬殖民地,同樣重視法治建設,也都側重金融服務業,“雙城記”之間的競爭長期被媒體拿來做文章,什麽全球競爭力排名、港口排名等等都在爭,但兩地領導人也多次公開強調,“合作”、“學習”、”借鑒“等友好關鍵詞。
觀察林鄭月娥旋風式兩天的行程和談話,可歸納她訪新四任務:
一、“見朋友”
借助于現代通訊科技,領導人之間憑一通電話就能講上話了,但面對面的交流與溝通才能更好地建立私人交情。所以,“見見老朋友、認識新朋友”是領導人出訪的重任。林鄭此行見了哪些人呢?李顯龍總理、張志賢副總理、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傅海燕等。林鄭還親切地稱傅燕“Grace”,還透露Grace的三個兒子和丈夫曾一起到她家吃飯。張志賢在面簿上透露,林鄭在新加坡期間,也與教育部長王乙康、總理公署、外交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楊莉明及教育部兼貿工部高級政務次長劉燕玲等人會面。
https://www.facebook.com/gracefu.hy/posts/1425967834145954二、借鑒新加坡 設立公共服務學院
林鄭參訪了我國公共服務學院,希望借鑒新加坡的做法,在香港設立公共服務學院,爲香港公務員提供培訓,讓公共服務與時俱進。林鄭月娥表示,香港公務員如今面對更多挑戰,在“領導才能”與“民衆互動”及“應用創新科技”等方面,都需要增值培訓。這應該就是林鄭此次訪新的重點之一,向新加坡公務員體系“偷師”。
不過,學歸學,香港特色必須保留,她“政治正確”地說:“兩地的政治環境很不同,當我說新加坡政府有值得香港學習的地方,不一定代表要把新加坡的政治體制搬來香港。香港也有新加坡沒有的優勢,就是一國兩制。”綽號“好打得”的林鄭月娥沒有忘記時刻捍衛“一國兩制”。
三、盼香港與亞細安FTA早日簽署
林鄭月娥在與李總理會面時表示,對亞細安—香港自由貿易協定在7月31日完成談判表示歡迎,期待簽訂並提前落實協定。亞細安與香港的自貿協定2014年啓動談判,有望在今年內簽署,建立更緊密的經貿聯系。
不過,香港媒體曾報道稱,香港與亞細安簽署FTA,新加坡最不樂見,因爲香港在金融、航運管理等服務領域與新加坡的優勢重疊,一旦香港-亞細安FTA落實後,根據經濟學者分析,唯一經濟可能受損的亞細安國家,正是新加坡。但《聯合早報》的報道稱,李總理與林鄭月娥對亞細安—香港自由貿易協定在上月31日完成談判“表示歡迎”,“期待簽訂並提前落實這項協定”,似乎與香港媒體報道的“消極”局面有落差。
四、文化人文之旅
林鄭月娥也參觀了亞洲文明博物館、國家美術館和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林鄭在擔任政務司司長期間曾身兼西九管理局董事局主席,估計對香港的文化發展有一定的感情。不過,她去年12月底公布將在西九文化區內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被指繞過立法會審議和公衆咨詢,引起社會爭議。
新加坡裝甲車在去年底曾被扣查兩個月,林鄭月娥此次到訪說明,籠罩在新港兩地頭上的霧霾已經消散。當然,因爲兩地的優勢高度重疊,兩城之間的競爭不會停息,但共同擁有的法治DNA,相信能讓兩地合作更“同聲同氣”。
媒體總喜歡捕捉大人物的細節和菱角,拿他們的著裝和飲食偏好等品頭論足。林鄭此次來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就說,她一定要買林志源豬肉幹,因爲兩個兒子喜歡吃。
http://www.zaobao.com.sg/zvideos/news/story20170728-782726
這當然只是花邊新聞。日理萬機的香港特首是爲完成前述“四點任務”而來到獅城的,你真以爲她來買豬肉幹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