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又一個時政網站倒了。
英文時政網站“The Middle Ground”(中間立場,簡稱TMG)宣布由于資金無法支撐采編團隊長期運營,將在近期關閉。
由《海峽時報》前副總編輯默樂(Bertha Henson)設立的TMG,從成立伊始,就沒有爲了滿足廣告客戶的點擊率而主打花邊新聞吸引讀者眼球,反而是瞄准了嚴肅的時事和社會政治課題,主打新聞加工報道與深入分析。
TMG另一位負責人葉光榮在上周六半夜時分發布的博文《感謝,但我們實在走不下去》寫道:“我們的抉擇,意味著我們不會如其他平台那般,能吸引大批讀者並享有很高的傳閱率,而這些都是廣告宣傳的必須品。不幸的,一個紮實的新聞團隊需要上萬元的運作經費,TMG難以長期維持下去,除非偏離我們極爲重視的核心價值。”
可以想象,要采訪、要寫分析稿、要修飾文字等各種環節,一篇高質量的文章肯定要耗掉不少工序、時間和金錢的,這些都是打造高質量時政網站的成本。一個好的時政網站沒有“金庫”做後盾,最後也只能是倒下。讀著葉光榮的那篇文章,覺得很心酸,作爲本地相當知名的獨立媒體,TMG的文章常常在媒體人圈子中廣泛傳閱。但按葉光榮的說法,原來這個靠公衆募捐而運營的網站只有200多名捐款者,每月籌得的資金僅約3000元,遠遠不夠每月1萬5000元的目標。
TMG的前世今生可謂“多災多難”。網站的前身叫“Breakfast Network”,由默樂在2013年10月注冊成立,結果隔月就接到媒發局的要求,要求在類別執照計劃下注冊,承諾不接受外國資金,以避免外國利益透過新加坡媒體控制或影響本地政治。默樂直接以注冊後將面對諸多難處爲由,選擇關閉網站。
“今生”的TMG在滿足監管機構的各種要求後在前年5月再次起跑,標榜“中立”立場(盡管很多人不這麽認爲),在報業控股出身的主筆默樂帶領下,對准國會、政事等議題針砭時弊,還有對政治人物的專訪,引起關注。誰知犀利過頭玩出火,在一年後武吉巴督補選的前一天,刊登含有民意調查的文章而違反選舉法,被警方嚴厲警告。
本地社會時事網站困難重重
唉,小紅點上的獨立媒體真的不容易混。能想起來的,光是在過去的兩年,起碼就有兩家英文時政網站因無法籌足資金而宣布結束運作。一家叫Six-Six新聞,撐了不到一年;另一家是由前官委議員維斯瓦(Viswa Sadasivan)成立、主打視頻的Inconvenient Questions。
《今日報》曾引述一項由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所作的研究稱,直至今年8月,在大約240個于2015年大選前後設立的博客和社會政治網站中,多達35%已經處于荒廢狀態,也就是超過一年沒有更新,主要原因是缺乏資金。
TMG宣布即將關閉的消息傳出後,大家紛紛關心起其他那些仍堅守在網絡前線的“難兄難弟”。本地時政網站中經營時間最長的“網絡公民”(The Online Citizen)趕緊跳出來說自己募得的數額雖然沒有TMG高,但仍會做下去。他們目前每月主要有兩個收入來源,一是從衆籌網站Patreon籌集的895美元(約1220新元),二是來自訂閱讀者的135元,合計約1355元,還不夠支付一位全職記者的月薪。
談錢傷感情,那麽我們來談談內容吧。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研究員孫婉婷博士去年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指出,隨著人們接觸新聞的方式更多元,再加上社交媒體會過濾掉轉載率不高的信息,本地時政網站面對的競爭將更激烈。
她是這麽說的:“讀者不會忠于某個平台,而是會透過社交媒體獲得訊息……這表示網站除了要提高內容素質,他們的內容也要讓讀者産生共鳴,以便達到更高的轉載率。”
免費網站:錢從哪裏來?
紅螞蟻用八個字來總結一下孫博士的話:內容爲王,優勝劣汰。無論是文字還是視頻,內容要夠出色,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注意。按照傳統方式,有了人流量和點擊率,廣告商可能就跟著來,這是其中一種內容變現的手段,但這意味著媒體得向廣告商負責,甚至時不時要寫一些軟文,當然其中的“佼佼者”,會讓你分不清究竟是新聞還是宣傳稿。有了廣告商背負采編團隊的工資和運營的成本,讀者就可以讀免費的新聞。
另一種免費讀新聞的的渠道,就是看傳統媒體。不少報業控股和新傳媒旗下的網站和電視都是免費的啊,但是我們挑剔的讀者觀衆又嫌這些體大量大靠裁員投資房地産支撐媒體業務的“巨無霸”太偏頗老大哥,常常說政府好話,久了又抛棄傳統媒體。
好啦,他們當中不少人轉而依賴社交媒體獲取新信息。有志之士(無論抱著理想還是商業動機)看准了要做不靠政府不靠廣告商、不偏頗任何一方的獨立(中立)媒體,從讀者出發,發出“草根的聲音”。精明的讀者一方面當然連連叫好,但問題是,光說不做,只給“精神上的鼓勵”,不給點物質上的支持,你讓那些記者編輯攝影設計師等等吃西北風養家糊口嗎?
默樂對此有感而發。她在作出TMG關閉決定後告訴本地媒體,“人們不能指望專業的作品是免費的……如果你不爲新聞付費,那麽其他人就得爲它(新聞)付費。”
我們寫這篇文章不是要讀者你來給我們紅螞蟻錢,我們也還正向高質量的內容方向努力。只是想請各位想想,我們是否願意,爲了優質新聞內容付費,爲了不受制于投資者及廣告商的政治立場和利益關系的媒體産品供應者,掏出我們的荷包,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畢竟說到底,一分錢,一分貨。免費的東西,不一定是最好的。
TMG不是第一個,也肯定不是最後一個倒下的本地獨立媒體。在本地做獨立媒體不容易,但我們需要更多像默樂、葉光榮、維斯瓦這樣的人,來推動本地獨立媒體向前發展。說不定哪天島國能出現一個像香港傳真社那樣的,完全由在地公衆集資,從公衆利益出發,堅守獨立誠實報道原則的中立媒體。
紅螞蟻不是在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