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兩具骸骨的“骷髅屋”,假定死亡的老姐妹,加上拍賣所得收歸國有……諸多吸睛元素,讓惹蘭巴泰17號“凶宅”不僅成爲全城熱話,更是在昨午舉行的拍賣會上,吸引大批買家出價競拍。
面積爲1720平方英尺的“骷髅屋”經過12分鍾的激烈喊價,最終以223萬元的價格成交,遠高于此前170萬至190萬元的參考價,相當于每平方英尺賣得1296.5元。
大約160人湧進了只能容納70人的安國酒店拍賣會現場,還有數十人站在門外,躍躍欲試。産業處理及信托局委托房地産公司萊坊(Knight Frank)進行拍賣,並直接以170萬元起拍,讓不少沖著“骷髅屋”陰氣重重不吉利,想要撿便宜的買家大失所望。

最終成功標得房産的是GC土木工程集團創辦人兼主席吳智仔(70歲),他當場支付了相當于房産價格10%的22萬3000元支票給拍賣商。
吳智仔在接受《新明日報》采訪時坦言,最終標價比預期高50萬元,但物有所值。他打算在原址重建一棟三層半的排屋出租,五年後才考慮出售,總投資近400萬元。

《海峽時報》報道,在惹蘭巴泰附近的西拉雅彎(Seraya Crescent)上月有一處比“骷髅屋”面積更小的排屋以每平方英尺1218元的價格售出。
盡管“骷髅屋”最終成交價比周邊同類房産價格還要高,但由于地皮屬永久地契,又位于湯申路上段的幽靜地段,走路就能到蓄水池公園,加上距離傳統名校不遠,長期來看,確實有升值潛力。
“骷髅屋”因地段優越引來衆人追逐,可它背後那段悲慘的曆史,所留下匪夷所思的種種謎團,大家還記得嗎?
“骷髅屋”謎團種種
這棟破舊老屋之所以叫“骷髅屋”,當然是有原因的。屋內原本住著一對與世隔絕的姐妹,後來卻剩下幾堆白骨,和衆多無法解開的謎團。
2006年7月,國家環境局人員在接獲居民投訴蚊子滋生後,進入這間外表看去早已荒廢的單層洋房調查。讓他們始料未及的是,竟然在廁所發現了一具骷髅。這具骷髅的腳骨分布在蹲廁的左右兩側,其余的骨頭則散落在蹲式馬桶上和馬桶裏,周圍還有一件花色上衣和一條黑色長褲。驗屍庭同年展開研訊,但無法從遺骸中提取有效的DNA,未能確定骸骨的身份。
但不要以爲這是屋內的唯一一副骷髅。九年後的2012年9月,新加坡建設局通過産業管理公司雇用承包商清理排屋部分坍塌的屋頂,工人在開工後的兩天,在客房發現一個骷髅頭,隨後在瓦礫堆裏找到更多人骨。驗屍報告顯示,第二副骸骨“至少死了幾年”,推測屬于一名身高約1.58米至1.59米的六七十歲女性,死前沒有受傷。
我們不知道的是,在2006年國家環境局人員進入房子調查發現第一副骷髅時,是否已經存在第二副骸骨?如果是,它是否仍有肉身,還是早已化作白骨,藏匿于雜物之中?爲什麽調查人員發現第一副骷髅後,沒有隨即發現另一具骸骨?……
我們都不知道。
根據法庭文件,陳蓮喜(洋名Pearl)是房子的主人,多年來與妹妹陳如碧(洋名Ruby)同住。在2006年第一副骸骨被發現時,兩姐妹如果在世,陳蓮喜應爲81歲,陳如碧68歲。
姐妹倆家境不錯,但生活孤立,無人知道她們的行蹤。附近居民都說至少10年沒有見到她們,有親戚透露,最後一次見到陳蓮喜是在1991年的一場婚禮上。
驗屍官在2016年5月總結兩起懸案時說,外界對姐妹倆了解不多,兩副骸骨都無法確定是她們。由于沒有證據顯示除兩姐妹之外還有其他人住在該洋房裏,高庭宣判兩姐妹假定死亡。
但驗屍官也無法判定,在“骷髅屋”內發現的兩具骷髅的具體死因。
警方調查發現,洋房沒有被人闖入的迹象,也排除他殺的可能性。他們還在屋裏找到好些首飾及馬來西亞令吉。陳蓮喜戶頭裏有22萬7000元存款,最後一次提款是在2004年。她在同年7月18日通過兀蘭關卡出境前往馬來西亞後,就再也沒有入境新加坡的記錄。妹妹陳如碧則完全沒有出入境紀錄,應該一直都在國內。
照理說,姐姐陳蓮喜自2004年起再也沒有進入我國的記錄,豈不是說屋內的另一具骷髅另有其人?如果不是陳蓮喜,那又是誰?我們不知道。
警方曾嘗試通過各種管道確定死者的身份,包括向鄰居查詢、向醫院查找醫藥和X光報告,以及向全國牙科協會查詢死者的牙科記錄。但時至今日,仍無法確定死者身份。
“骷髅屋”的主人陳蓮喜退休前是服務于國家圖書館的公務員。據兩姐妹的表姐江水蓮在2007年描述,陳蓮喜是個聰明、開朗、愛讀書的人,但後來變得怪異難親近。江水蓮告訴本地媒體,最後一次上門拜訪這對表妹是在上世紀90年代。“後來,她們似乎不愛與人來往,我打電話她們也不接,後來連電話都換了,我嘗試寫信給她們,也沒有回音,這讓我很難過。”
至于陳如碧,她長期患有精神分裂症,1991年開始到心理衛生學院接受治療,最後一次複診是2002年3月。她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在烏節路遠東購物中心賣首飾,鄰居也曾說她友善,能與人交流。
陳如碧緣何患上精神分裂症?她在1991年開始就醫,這也是姐姐陳蓮喜最後一次出現在親戚視野的年份。兩者有關聯嗎?還是巧合?
無人有資格繼承遺産
由于陳氏姐妹沒有立遺囑,也沒有法定繼承人,爲鑒定兩姐妹身世,産業處理及信托局曾花了三周,翻查舊報紙,拼湊兩姐妹家譜,並在2015年公開邀請認爲有資格繼承遺産的親屬申請繼承遺産。當時最少有四個親戚表示有意申請,但當局認定申請者無法證明他們曾與兩姐妹保持聯絡,也沒有照顧過兩姐妹生活起居,因此無權繼承。
按無遺囑繼承法,“骷髅屋”拍賣所産生的收益,將收歸國庫。不過不要以爲這就是“the end”了,一些和陳氏姐妹無甚來往或早已疏于聯系的親戚表示,就算是親戚間沒有什麽往來,但遺産理應留給血親,因此他們考慮向産業處理及信托局上訴,爭取繼承遺産。
一棟單層破舊的“骷髅屋”,看似陰森森又不吉利,竟引來衆人追逐。看來啊,在經濟利益面前,一切的忌諱都是浮雲。陳氏姐妹若泉下有知,不知會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