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一則關于雞飯攤漲價的貼文在面簿和Whatsapp等社交媒體平台上熱傳,內容大致是這樣:
我家附近一家雞飯攤原本是一盤雞飯賣3.50。近幾個月來,攤主一直向顧客暗示,可能要漲價,我和鄰居都以爲今年就要調價。後來,攤主終于貼上告示說,2020年將把價格調高至每盤雞飯4.20.
我告訴攤主,我懷疑價格會在今年調漲,因爲他最近暗示會漲價。攤主突然發怒、情緒狂亂,他指責我“不誠實”(dishonest)。他堅持,我必須爲我的質疑道歉。我告訴他,我不是唯一一個質疑他的人,大部分鄰裏街坊都質疑。
攤主的行爲令我感到震驚。我沒有指責他偷錢或做了什麽壞事。我該怎麽辦啊?
發出上述貼文的網民叫Zixu Augustin Lee。這則貼文截止今天傍晚有吸引了近3000個分享和3500多個“表情符號”,大部分是點贊。
網民用雞飯攤漲價比喻朝野之爭 引起網民共鳴
不論該貼文作者的政治立場是什麽,它確實反映了不少小市民的看法。小市民的疑惑是,一個反對黨國會議員的“質疑”,怎麽就變成對政府的“指控”?如果不是吵成那樣,小市民對整起事件的理解就是,賣雞飯的uncle一直說要漲價,結果最後宣布:2020年才漲。就這麽簡單。
今年不漲,幾年後才漲,小市民可以是“善意理解”,感謝雞飯攤主提前暗示,好給街坊們有充分時間去適應。他們也可能是“惡意解讀”,懷疑攤主故意放風聲,發現街坊普遍不爽,可能去光顧別一個攤位後,才決定延後漲價。要知道顧客的真實想法,就看攤主的生意能否繼續紅火。
很簡單的事,就因爲朝野吵到面紅耳赤,小市民才恍然大悟,一盤雞飯什麽時候漲價,裏頭竟然還有那麽多政治博弈和猜疑。反對黨質疑政府,政府也質疑反對黨。
徐芳達 : 關乎政府誠信 須追究林瑞蓮言論並消除疑慮
如果還不明白政府質疑什麽,可以看看第四代核心領導成員、通訊及新聞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是怎麽說的。徐芳達發在人民行動黨官方面簿賬號的貼文說得很清楚:政府追究此事是因爲它關乎政府的誠信問題,而且若不消除人們的疑慮,工人黨過後可能借題發揮,甚至在下屆大選用以發動“政治攻擊”。
徐芳達進一步指,工人黨秘書長劉程強已經清楚表明,比起在國會,他更傾向于在群衆大會上針對提高消費稅展開辯論。
他舉例說,到時工人黨可以咬定:政府暗地裏計劃馬上調高消費稅,但是礙于公衆的反應而沒那麽做;工人黨曾在國會上作出指控,而政府沒有反駁,可見所言屬實;這個政府無論在稅務或其他政策上,都不值得信任;別投票給人民行動黨,教訓他們一下,制止他們在大選後調高消費稅。
徐芳達的貼文新意不多,基本還是那兩點。
1)行動黨絕對、絕對、絕對(關鍵詞說三遍)不允許政府誠信受到一丁點質疑。
2)行動黨質疑工人黨會在來屆選舉中玩陰的,用消費稅課題借題發揮指政府不誠實,呼籲選民用選票教訓行動黨,讓行動黨不敢在選後調高消費稅,所以必須先通過辯論給自己討個清白。
這是精英政府慣有思維,自身誠信不容被質疑,但可以質疑別人的意圖。如果行動黨政府擔心林瑞蓮的“氣球論”會導致選民質疑政府不誠實,那可能是打錯靶子,或者太低估選民的素質,認爲選民普遍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質疑行爲動機不等于質疑誠信問題
民衆如果真要質疑政府不誠實,源頭怎麽會是政府因爲“受困”而不能馬上調漲消費稅?這只是一種似是而非的僞命題。政府說要漲,最後宣布不是現在漲,幾年後才漲,這當中可解讀的空間很大,可以質疑的動機很多,但質疑一個人的動機,不等于指責那個人不誠實。
看了幾家媒體的報道,林瑞蓮在發言中,並沒有使用“不誠實”的字眼,倒是王瑞傑在總結新財政年度政府財政政策的辯論時說,工人黨議員的發言幾乎都在要求政府做更多,但卻沒提出能支持未來需求的替代方案,他還駁斥該黨助理秘書長畢丹星的建議,指那是“不誠實且不負責任”的做法。(《聯合早報》3月2日的報道)
真理越辯越明,很多時候理清真相的三部曲是:質疑、辯論、釋疑。沒有一方的質疑,另一方怎麽去釋疑?
所謂不誠實,大多指向作假、撒謊這類行爲。政府在消費稅問題上沒有撒謊,也沒有作假,只是提前醞釀,給大家做足心理准備,然後最後正式公布,幾年後才調漲啦,不是現在。這當中肯定有政治考量和經濟考量,但整個過程如果沒有涉及作假或撒謊,誰能憑空質疑政府不誠實?
反對黨只打外圍,沒攻核心
如果真要說不誠實,那麽在涉及政府預算案的層面,朝野雙方激辯的攻防點應該是:賬目有沒有作假?每一筆預算開支的流向清不清楚?如果不清楚,背後有什麽可疑之處嗎?有沒有什麽故意“灌水”的?這些才是“誠實不誠實”的關鍵點吧?
從媒體的報道判斷,朝野雙方沒有在這方面進行太多討論。所以,與政府的質疑相反,筆者認爲,反對黨沒有質疑政府的誠信,只是質疑政府提前放出風聲的動機,反對黨只打外圍,沒有攻核心,反而是模糊了焦點。如果說反對黨質疑政府“說一套、做一套”,那頂多也只是質疑政府虛僞,虛僞和不誠實,行爲上是有一定的差別。
中國地方政府預算收入“灌水” 這才是不誠實行爲
不誠實的政府會有什麽樣的行爲呢?這裏舉些中國的例子。
中國媒體《第一財經日報》今年1月報道說,遼甯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主動公開數據造假。前者承認,2011年至2014年,累計虛增財政約占同期財政收入的近20%,最終2015年擠掉水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2014年下滑1065億元(人民幣,下同,約 221億新元);後者承認,2016年財政收入有水分,最終調減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30億元。
此外,中國審計署去年12月稱,雲南省澄江縣、湖南省望城區、吉林省白山市及所轄6個縣、重慶巴南區等總計10個市縣(區)虛增財政收入15.49億元。重慶和湖南多個市縣已經主動調減2017年的財政收入目標。
上述就是不誠實的行爲。如果有看中國新聞,對于什麽是“不誠實”的行爲應該會有一個更具體的概念。
政府將入不敷出 應詳細說明收入與支出的差距
如果再引用雞飯攤的例子,那“不誠實”的故事應該是這麽寫的:
我家附近一家雞飯攤原本是一盤雞飯賣3.50。近幾個月來,攤主一直向顧客暗示,可能要漲價,我和鄰居都以爲今年就要調價。後來,攤主說,2020年才把價格調高至每盤雞飯4.20.
我感謝攤主推遲漲價,但想追問雞飯攤主,爲何價格要調高至每盤雞飯4.20?不是4.00,不是4.50,就是要4.20?這個數目是怎麽算出來的?攤位的收入與開支的差距現在是多少?調高至4.20之後,兩者的差距又是多少? 如果最後發現,雞飯攤主的賬目不清楚,有報大數或灌水之嫌,那樣才能有依據質疑攤主不老實。如果沒有依據,當然不能胡說八道。
所以,就如《海峽時報星期刊》的專題報道引述前國會議員殷吉星說,他希望政府能夠花更多時間去進一步解釋,政府開支與收入之間的差距未來將如何演變。 政府需要加稅的根本原因是開支高于收入。 雖然政府說明了醫療、安全、教育等領域的開支漲幅估算,但並沒有在辯論過程中詳細說明,收入還差多少才能填上開支的缺口。
一切讓數字和事實說話,不只能加強政府加稅的合理性,也爲誠實不誠實的問題提供答案。
第四代運籌帷幄和臨場應對能力有待提升
沒有人喜歡被質疑不誠實。爲了不讓對手在來屆大選中拿誠信問題做文章而先發制人,要對方撤回言論並道歉,這麽做即可堵住對方的嘴巴,也可搶占道德制高點,聽來像是不錯的快招。但有時候事情不只有對錯之分,還有好壞之分。對的事,未必是好的事,更何況看在民衆眼裏,那甚至可能是壞事一樁。
政治博弈的核心是策略的運用,如果說本次預算案真如媒體所形容的是第四代自己主導的show,那麽第四代可能更多是具備策劃、分析和領導力的“高級公務員型”的人才,在運籌帷幄和臨場應對方面,還沒有達到前幾代政治領袖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