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寶馬車司機和打油叔“溝通不當”而引發一場威震四方的人肉搜索,紅螞蟻邊看邊感驚心動魄。
事件發展峰回路轉,從網民一邊倒唾罵司機,到司機接受媒體訪問發言反擊,再到最後警方一句“溝通不當”爲案件畫下句點,整起事件有點“反高潮”結尾收場。一個小亮點是, “打油叔”今天首度開腔,他接受 《新明日報》訪問時堅稱,只是一場誤會,呼籲網民別再騷擾寶馬車主,並表示:“沒必要這麽做!”
紅螞蟻這一次不廢話,先直接跳到結論,建議油站全部改成“先付費、後打油”吧!
這麽一來,沒有司機會再因“溝通不當”而陷入“打油門”漩渦;還可以防止不老實的司機打了油不付錢就開車溜走。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防止“打油門”:司機應確保溝通無誤
說真的,紅螞蟻開車多年,加油從來沒遇過什麽“溝通不當”的事。要知道,加油叔一般都是上了年紀的人,確保他們理解指示,那毫無疑問是司機的責任。如果連這基本的人之常情都不懂,那對不起,你自己打油吧,不要麻煩人家。
紅螞蟻每一次都會先用手指,指向我要打的那個汽油等級,然後用英文(如果遇到馬來籍大叔)說“full tank” 或中文(如果遇到華人大叔)說“打滿”,確保對方完全聽懂我的意思,才走開。如果只要打20元(因爲想進新山加油),那就同樣用英語或華語說,然後再用手指比個“2”字,確保油泵開始啓動,一切無誤之後,才走進去收銀處還錢。
像那個寶馬司機那樣,到了收銀處發現貨不對辦了才發怒的情況,紅螞蟻的家人曾經見證過。話說,在西北部某個加油站,一個司機因爲要去新山,想過長堤後才打便宜油,所以沒有要加滿油箱。付錢的時候知道油箱被加滿後,晴天霹雳。結果,司機要求油站把油抽出來。這一類事件雖不常見,但也不十分罕見。
羊群效應:挺“打油叔”壓倒挺“寶馬司機”
觀察這起事件的輿情變化,其實很有意思。網絡上基本分成兩個陣營,事件剛曝光時,絕大部分人一邊倒狠批寶馬司機,形成某種程度上的“羊群效應”,那些持相反意見的人,這個時候不敢吭聲,怕成爲下一個被炮轟的對象。
事件開始沉澱,細節陸續公布之後,包括警方也發聲了,原本保持緘默的一部人這時開始陸續站出來替司機說話,把有別于大衆的意見表達出來。
紅螞蟻從這起事件總結三點:
一、不要太精打細算,給人留點余地
紅螞蟻昨天在這篇文章《遭網民人肉搜索的寶馬司機終回應:我被冤枉》中引述了一位駕駛名車的大哥分析:“寶馬5系車的油缸容量是70公升。寶馬司機打了135元,差不多是63.14公升,所以他油缸裏原本還剩不足7公升。如果他真的原本是要打10元的95級汽油,大約是4.68公升,加上原本的7公升,勉強夠開到車行,並且不剩太多油給車行。”
那位寶馬司機也未免太精打細算了。越是算得精的人,發現算盤打不響時,越容易發火。當然,你也可以說,客人要求打10元,發現貨不對辦所以拒絕付錢,這是消費者的權益。但請問,知道什麽是恻隱之心嗎?
不管是不是名車,也不管你當天是不是要賣車,打滿一箱油又不付錢,你好意思開車走人嗎?你不覺得良心過不去,我都替你覺得不好意思。有人說,那打油叔會不會是故意加滿油的?有可能嗎?他多打點油,會得到公司多點獎勵嗎?如果不是有人發貼文公開這起事件,上了年紀、工資不高的打油叔會不會需要承擔那100多塊的油錢呢?
所以說,做人不要太精打細算,凡事給人留點余地。要知道,網絡世界,你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別人的眼睛。
二、發帖文可伸張正義,但不應妄下定論
有人就問,那位率先發文爆料的Kelly Yeo小姐需不需要爲事件負責?
據《新明日報》報道,寶馬司機正考慮向女網民采取法律行動,認爲她涉及誹謗行爲,不應該不知事情來龍去脈,就隨意拍照放上網。
紅螞蟻有一位男性朋友也替寶馬司機打抱不平。這大哥怒問道:“網民爲什麽不去也人肉搜索一下那位爆料的小姐?她不知道司機當天就要換車,很多細節也沒有查證的情況下就發布那樣的信息,還主觀地加入個人意見,引導輿論認爲司機有錯,這是不是也太不負責任了?”
紅螞蟻認爲,不應過分苛責那位女網民,相信事件在網上瘋傳和狂燒的熱度,也是她始料未及的。女網民的出發點是好的,從她的貼文的基調看來,她純粹是想發揮“俠女”精神,幫打油叔討個公道,不希望讓一個收入微薄的老人家去承擔100多塊錢。
如果事件沒有鬧大,汽油公司會不會願意幫打油叔承擔那筆費用呢?這個不好說啊。我們的社會是需要“吹哨人”(whistleblower)去舉報某些惡劣行爲的。社交媒體正好提供了這樣的平台,好些公路上的魯莽行爲不就是由網民揭發的嗎?
當然,在爆料的時候,盡量只做到像新聞記者寫報道那樣只提供事實基礎,不加入個人意見或妄下定論,以免有誤導輿論之嫌,或讓自己事後可能卷入不必要的紛爭。但說的比做的難,在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記者,人人也都是法官,人人發文發聲,當然都會要表達自己的想法,那條線真不容易劃。
紅螞蟻今早再去查看Kelly Yeo小姐的貼文時,發現貼文已經被刪除或修改了隱私設置,相信她也已意識到,這個貼文的威力實在太強大了,大到可能引起後座力反彈。
三、人肉搜索力量大,未審先判不可取
如果有什麽人還沒有領教過網民人肉搜索的威力,那這起“打油門”事件肯定讓你開眼界。
從一個車牌開始,就可以將寶馬司機完全“起底”,從名字、樣貌、任職的公司、職位、手機號、家庭照、汽車情況和停車的地點全部曝光。這排山倒海而來的關注度,又不是什麽名人,你說寶馬司機能不嚇破膽嗎?
紅螞蟻原本以爲,這種恐怖的人肉搜索行爲,只有在13億人口、網民人數達7.51億的中國才會發生。殊不知這並非大國特産,在500萬人口的小紅點,網絡“義務警員”的辦事效率一樣驚人。
在沒有搞清楚狀況之前,稍有恻隱之心的人都會同情弱者,這無可厚非。畢竟,打油叔VS寶馬司機,這樣的陣勢一擺出來,誰強誰弱,大家主觀上很快就會有論斷。只不過,當力挺打油叔一方的“羊群效應”勢頭過猛,導致挺寶馬司機的陣營形成“寒蟬效應”時,情況很可能就失控。
網絡“義務警員”伸張正義的行爲很容易就變成“網絡霸淩”,甚至是未審先判的“暴政”。網絡給予人們最大自由,但也可能成爲“多數人的暴政”工具。當人們在試圖對抗邪惡時,很可能發現自己也變得邪惡了。
總之,這是一起很有意思的爭端。它包含了人性的多面向:既有精打細算的掌櫃,也有好打抱不平的俠義之士;既有情緒沖動的“義務警員”,也有一旁看熱鬧、自認衆人皆醉我獨醒的事後孔明。
官老爺們從中看到了什麽嗎?網絡力量真是大得足以掀起輿論海嘯,好事壞事都可以傳千裏,關鍵是你要懂得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