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聯邦政權在5月9日第14屆全國大選易手,至今仍感覺難以置信。這也讓馬來熊想起兩年前跟民主行動黨一名領袖的一席話。他當時說,只要有10到15個百分點的馬來選票轉向,就可能出現“馬來海嘯”,反對黨聯盟有可能拿下聯邦政權。
馬來熊當時坦白告訴他,這樣的預測有些過于樂觀,因爲當時的觀感是馬來選票不會轉向,就連非馬來選票也可能回流國陣。他當時也承認,“馬來海嘯”尚未出現,但他認爲政治發展難以預料。
豈料,馬來西亞選民確實實現了這名民行黨領袖的預言,讓包括馬來熊在內的大多數馬來西亞政治觀察家大跌眼鏡。
選後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希望聯盟的馬來支持票確實增長了15個百分點左右,整體馬來票三分天下,希盟、國陣和伊斯蘭黨各占三成左右。非馬來票不僅沒有回流國陣,反而更堅決地支持希盟;其中,95%的華人票和七成的印族票流向希盟。
從這樣的投票結果來看,希盟在五年後的大選要保住馬來票,有一定的挑戰。它首先必須讓支持票看到這五年有所作爲,能實現大選承諾,能反腐和促進經濟增長;它要進一步吸走國陣/巫統的鐵票,就必須證明它能取代巫統,保障馬來人的權益;它也必須把轉向伊黨的支持票吸收過來,這意味著它要麽比伊黨更伊斯蘭,要麽必須說服選民它也能保障穆斯林的宗教信仰。
對于華族和印族選民的大力支持,希盟肯定必須實現大選承諾,而最直接的衡量標准是馬來西亞的種族政治是否正在急刹車。
林冠英:我不以華人自居
華族選民對希盟的大力支持,體現在民行黨贏得的國會議席數量上。盡管民行黨一直以來否認自己是華人政黨,而它也確實有不同種族的黨員、領袖和國會議員,但它上陣的國會選區以華人占多數的選區或混合選區爲主,所以很難完全擺脫華人政黨的印象。本屆大選,民行黨贏得42個國席,僅次于人民公正黨的47席,遠多于土著團結黨的13席和國家誠信黨的11席。
馬哈迪政府組閣面對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如何根據四黨的選舉成績,予以恰當的部長職務,即所謂的“分官”。選後第三天的5月12日,馬哈迪即宣布四個重要內閣部長人選,分別是公正黨主席旺阿茲莎出任副首相、民行黨秘書長林冠英任財政部長、國家誠信黨主席莫哈末沙布任國防部長和土著團結黨主席慕尤丁任內政部長。
林冠英任財長,是馬來亞1957年獨立以來的第三個華人財長,之前的是1957年至1959年的第一任財長李孝式和1959年至1974年的第二任財長陳修信。因此馬來西亞內閣是相隔44年後再次出現華人財長。
一般的印象是,華人會做生意,自當管錢。林冠英是會計師出身,從政前在銀行工作。他領導的民聯州政府掌政槟城10年,成功大幅度削減該州的債務,一直是過去幾年民行黨積極推銷的政績之一。由此看來,希盟四黨領導人當中,林冠英具備當財長的實力。
不過,林冠英被提名財長的過程並不順利,其中一只攔路虎是公正黨。在馬哈迪召開記者會作出宣布後,公正黨副主席拉菲茲發表聲明指這份內閣名單並非最後定案,人選名單仍有待四黨同意。拉菲茲的反應被認爲希盟內部因“分官不均”而內讧。馬哈迪的記者會只有民行黨、土團黨和誠信黨的大佬出席,不見公正黨的任何領袖,連副首相旺阿茲莎也沒出席。
不同媒體引述各種消息來源報道,指公正黨更希望該黨實權領袖安華能參與擬訂名單;也有指公正黨作爲希盟第一大黨,是想出任更多重要部長職。
後來有更多消息流出,指公正黨對林冠英任財長曾提出異議。消息說,該黨高層對此事的第一個反應是:“冠英,我並非質疑你的能力,但你是華人。”由此可見,即使是一直被認爲支持廢除種族政治的公正黨,也過不了華人任財長這一道坎。
後來馬哈迪在記者會後到醫院探望安華(當時安華尚未獲得特赦出獄),安華重申對馬哈迪的支持,並要求黨內各派支持內閣任命,才終結了公正黨對林冠英任財長的不滿。
林冠英也及時出言安撫馬來盟友。記者會上有中國媒體記者問他,對于馬來西亞相隔40多年再度出現華人財長有什麽看法,他說:“我不以華人自居,我視自己爲馬來西亞人……”這個回答讓記者會現場內外都響起掌聲,場外的掌聲尤其難得,因爲過去這種說法恐怕給林冠英惹來數典忘宗的批評。
民行黨向來主張“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盡管這個理念在現實中不容易實現,但它是馬來西亞政治現實中一個政治正確的主張。即使民行黨在大選中贏得42個國席,但林冠英知道馬來西亞仍是馬來人當家做主、馬來人不會放棄這權利的政治現實。在華總會長方天興提議委任華人副首相時,民行黨候任甲洞區國會議員林立迎即抨擊方天興是在爲國陣出頭找碴。從林立迎的駁斥可以看出,有些政治現實是難以宰殺的聖牛。
不過,林冠英這個財長有多大的實權,還是一個問題,因爲馬哈迪成立一個名爲國家元老精英委員會的最高政府顧問團。這個顧問團的成員包括前財長達因、國家銀行前總裁潔蒂、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國家石油公司前總裁哈山馬力肯及經濟學家佐摩;其中,達因曾在馬哈迪上一個任期兩度出任財長,論經驗比林冠英豐富。根據馬哈迪的說法,顧問團的任務是爲新政府提供經濟和財政方面的咨詢,協助新政府順利落實百日新政的承諾,以及協助調查前朝國陣政府的種種弊端。目標完成後,顧問團也將解散。從目前看來,國家元老精英委員會是一個掌握實權的組織。
非馬來人出任總檢察長
雖然聖牛不可宰,但馬哈迪似乎正在挑出一些小聖牛逐一宰掉。
馬哈迪要委任資深律師湯米·托馬斯出任總檢察長,最高元首拖了一個多星期,終于在6月5日同意委任他爲總檢察長。
當今大馬6月2日的報道說,馬哈迪政府提名托馬斯爲總檢察長,在一個星期前向元首提呈名單。換句話說,元首可能在5月26日接到提名,但一直沒有按首相的建議敲定。
有報道說,元首因爲總檢察長人選不是馬來人和穆斯林而無法接受。也有報道說,元首是希望有更多人選供考慮,尤其是具備聯邦法官經驗的人選。還有報道說,統治者理事會希望總檢察長知曉伊斯蘭刑事法和伊斯蘭法。
不過,馬來西亞憲法規定,有資格成爲聯邦法官的律師可成爲總檢察長,這資格包括必須是馬來西亞公民和從事司法工作至少10年;憲法並沒有規定總檢察長的種族身份和宗教信仰,而托馬斯有超過40年的經驗,盡管不曾擔任聯邦法官,但就出任總檢察長的資格而言是綽綽有余。
盡管無從知曉元首究竟基于什麽原因拖延委任托馬斯爲總檢察長,但從國家王宮事務協調官旺阿末達蘭6月5日淩晨發出的聲明可以看出,元首確實在這過程中考慮到馬來人特權和伊斯蘭的問題。
旺阿末達蘭在這份志日6月4日的聲明中說,元首對于拖延委任總檢察長的不准確和負面報道感到失望,擔心這會影響國家的和平與和諧。“元首說他有義務維護聯邦憲法,保護馬來人和土著的特殊權利,以及保護伊斯蘭。”
從1948年到1963年,馬來亞聯邦曆任總檢察長都不是馬來人,從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以來,總檢察長都是馬來人。馬來人任總檢察長顯然已成爲不明文規定的傳統,50多年來沒人想過動這頭聖牛。
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馬哈迪政府確實是在推動更平衡的種族政治,但這些舉動會不會惹怒馬來選民,在五年後反噬尋求蟬聯執政聯邦的希盟,仍須繼續觀察。可以肯定的是,馬來西亞要真正消除種族政治,不是一兩年或一屆政府可以實現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