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一周前,有人通過索尼官網發現,索尼即將停止PS3在日本地區的供貨,考慮到PS3的主生產地就在日本,外界紛紛猜測這是PS3即將退出歷史舞台的前奏信號,緊接著日本當地的遊戲商家也證實稱,索尼日本總部確實會在今年3月底停產PS3。
這也意味著一代神機的生命終於要迎來終章。
趁著傳奇即將落幕,讓我們來回顧一下PS3那絢麗多彩的一生。
PlayStation 崛起
上世紀90年代初,索尼同遊戲主機領域的至高霸主任天堂達成了商業協議,雙方將合作開發一款兼容SNES遊戲卡帶和SNES-CD(註:索尼為任天堂SENS研發的遊戲光盤格式)的遊戲主機「Play Station」(注意:Play Station為索尼一方的叫法,並且這裡的Play和Station是兩個分開的詞)。
可惜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因為雙方在利益分配問題上沒談攏,任天堂無比倨傲地選擇單方面公開毀約,並將合作夥伴換成了飛利浦,而被任天堂這種蠻橫態度所激怒的索尼為了出一口惡氣,決定以Play Station為基礎,獨力打造出一款全新的遊戲主機,傳奇主機PlayStation(註:下文除非特殊情況,均簡稱PlayStation為PS)遂應運而生,其主設計師久多良木健亦因此被世人尊稱成「PS之父」。
靠著實打實的技術大法,再就是積極團結那些不堪忍受任天堂臭屁態度的第三方開發商,以門外漢身份殺入遊戲主機市場的索尼居然靠PS一炮走紅,甚至PS本身還成為史上第一款總銷量破億的主機。
雖說最早索尼做主機的動機是同情懷大廠任天堂撕逼,但萬萬沒想到PS的大賣熱賣讓索尼在遊戲領域大賺特賺,索尼電腦娛樂分部更是因此躋身為媲美索尼麾下電影、音樂等文娛部門同級別的重要存在。
在2000年,索尼推出了PS2,這款主機在第一年就賣出了超過1000萬台,而直到PS2正式停產前,它在全世界累計售出逾1億5000萬台,這個耀眼的記錄至今沒有其它主機能夠撼動。
正是在這種欣欣向榮的大背景下,索尼悄然啟動下一代PS遊戲主機PS3的開發計劃,並且需要特別指出,有了PS和PS2的空前勝利做鋪墊,索尼寄託在PS3的野心更為宏大。
尊貴的三公主
那是在PS2發售一年後,索尼找到了IBM和東芝,三方協議共同開發一款高性能處理器Cell,而Cell的主要用途就是驅動索尼PS3。
據悉,Cell處理器光預算就高達4億美刀,研發週期更是長達四年,而索尼隨即又在日本長崎投入16億美刀來建設Cell處理器的工廠生產線。
非但如此,除了Cell處理器,索尼還打算賦予PS3以其他法寶,包括採用當時非常新潮的藍光光驅、由Nvidia提供的RSX圖形晶片、整合PSN網絡服務、六軸感應手柄等。
E3 2005遊戲大展上,索尼正式對外曝光PS3的原型機,它對應2個HDMI接口、3個以太接口以及6個USB接口,而月牙形的六軸感應手柄尤其引人注目。
與此同時,索尼還面向參展玩家與遊戲媒體公布了大量PS3遊戲的宣傳視頻,可惜它們大多是遊戲CG而非實機效果演示,其中《殺戮地帶2》開發商忽悠玩家的「播片」事件更是成了PS3洗不掉的黑歷史。
原型畢竟是原型,一年之後的E3 2006大會,索尼攜PS3的正式版隆重亮相。出於成本因素考慮,正式版PS3僅有1個HDMI接口,1個以太接口以及4個USB接口,再就是六軸手柄的造型換回了傳統的DualShock風格。
尤為重要的是,索尼在E3 2006上正式公布了PS3的售價與發售日,其中尤其以PS3的售價引發無數玩家的爭議,原因無他——PS3價格太貴了。
沒錯,由於大量採用當時非常前衛的新技術,(即便以如今的眼光來看)PS3的標價非常高昂,其20GB版售價499美刀,60G版售價599美刀,也就說,光20G版PS3的價格就快接近Xbox360與Wii價格的總和。
實際上,據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推測,PS3的首發版之生產成本大概有800美刀,也就是索尼將PS3標價499美刀已經是相當公道兼業界良心——要知道更早之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搞Xbox時也不過是一台Xbox主機虧125美刀而已。話再說回來,早在PS2時代,索尼已經開始踐行這種賠本賣主機以快速打開市場的戰略了:PS2的造價為364美刀,售價為299美刀,直接讓索尼在PS2的發售首年虧損了4.58億美刀,好在第二年PS2就為索尼創造了7.59億美刀的利潤。
很顯然,索尼打算在PS3上把PS2的成功經驗再複製一次。
奈何前兩代PS主機的成功讓索尼患上了同任天堂如出一轍的「不耍情懷/信仰就會死」的病,面對外界對PS3價格的質疑,時任索尼電腦娛樂總裁久多良木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接連拋出「PS3可能太便宜」、「PS3所能提供的遊戲體驗值這個價」、「真正懂PS3的玩家才不會嫌貴」等大嘴言論,招致了玩家的一致抨擊。
除了公關危機,這樣那樣的原因(比如藍光規格的敲定、前期產能不足)也對PS3的順利問世造成了不利影響。PS3直到2006年的11月11日才姍姍發售(嗯,當時還沒有光棍節的概念)。這意味著PS3比Xbox360晚了近一年才上市,而Xbox 360已經利用這段空白期加上價格優勢在歐美國家斬獲了大量擁躉。
等PS3開賣沒多久,任天堂的「全家歡健身機」Wii也閃亮登場,多年積累的情懷老本加劍走偏鋒的新奇體感玩法,配合相對低廉的售價(嗯,任天堂「摳」到極致的代價是Wii甚至沒有原生播放DVD影碟的功能),Wii同樣對PS3造成了巨大的市場衝擊。
出師不利
沒錯,PS3正式發售後並沒有取得索尼期望中的開門紅,反而是各種問題與麻煩接踵而至。
首先就是「死亡黃燈」((Yellow Light of Death)——因GPU溫度過高導致脫焊而引發的硬體故障,它極大影響了PS3前期市場口碑與銷售表現。
除了硬體上的問題,PS3還面臨者遊戲陣容「青黃不接」的窘況,偏偏這同PS3那相對超前的硬體設計也脫不開干係:PS3發售前,久多良木健將PS3形容成「終極的家庭娛樂設備」 ,至於其自信直接源自Cell處理器,然而事實是由於Cell採用了特殊的架構,直接讓PS3成為當時遊戲開發商最頭疼的遊戲主機平台,甚至第一方遊戲工作室也深受其害, 《GT賽車》系列的創始人山內一典後來就公開吐槽稱「為PS3開發遊戲簡直是噩夢」。
索尼自家的第一方開發商尚且如此,第三方遊戲開發商對PS3更沒有好顏色。實際上,即便是在PS3發售好多年後,大部分跨平台遊戲的PS3版無論畫質還是在幀數穩定性均不如Xbox 360版(代表有如世嘉的《獵天使魔女》),不少原計劃全平台的遊戲甚至直接捨棄PS3版,比如大作《巫師2》就只有PC和Xbox 360版,因為波蘭佬是在搞不定PS3,而開發者CD Projekt的創始人還在2014年接受媒體採訪時很乾脆地聲稱「Xbox 360平台比PS3平台更強大,更容易用來開發遊戲」。
讓索尼欲哭無淚的還不止這些:在Cell處理器項目進行到關鍵階段時,微軟也就Xbox 360的處理器開發事宜而找上了IBM。IBM本著「錢多不紮手」原則,偷偷將Cell的部分研究成果略加修改後用在了Xbox 360所搭載的Xenon處理器上,雖說按照索尼事先同IBM簽訂的協議,IBM有權將由Cell項目衍生來的技術另作其他商業用途,但IBM還是特意瞞了索尼好多年,直到2009年這「黑幕」才被當年的項目工程師通過回憶錄披露。
無論如何,高昂的售價、硬體上的先天「不足」以及遊戲內容的匱乏都讓PS3的早期市場表現狼狽不堪,若非同期Xbox360有著更致命的「三紅」問題以及任天堂在Wii上再度「情懷癌」發作,PS3估計就是落得個半路慘淡收場結局。
華麗逆襲
2007年6月,索尼官方對外宣布原索尼電腦娛樂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久多良木健任期屆滿後退休,索尼電子娛樂社長兼營運長平井一夫接任,很多人都推測久多良木健的「下課」直接同PS3項目的低迷市場表現有關。
且說平井一夫走馬上任後,他重點針對PS3業務採取了大量的強力舉措。
首先,索尼毅然決然地將PS3的價格下調100美刀,而根據外界分析,即便同期有Cell處理器採用更先進的65納米工藝、藍光光驅造價下降等良性因素,一台PS3的純生產成本直到2008年12月前都在450美刀左右徘徊,換言之,索尼的這個決定幾乎是讓其賠本賣主機的行為又多了幾分壯烈色彩——截止2008年6月底,索尼因為PS3累計虧損逾33億美刀。
接著,索尼開始力推3A級獨占大作以期增強PS3在遊戲主機市場的核心競爭力,「Only On PlayStation」理念遂大行其道,至於對應的典範作品包括出自第一方工作室的《殺戮地帶》系列、 《戰神》系列、《神秘海域》系列、《最後生還者》等,而第二方與第三方的獨占大作則有《如龍》系列、《聲名狼藉》系列、《暴雨》、《超凡雙生》等。其中《戰神》系列、《神秘海域》還有《最後生還者》無論銷量還是口碑都是大豐收, 而《暴雨》、《超凡雙生》、《合金裝備4》等作同樣是無數玩家心目中的經典。
當然,3A獨占遊戲之路並不好走,索尼為此耗費了大量的財力投入,此處容筆者簡單列舉一組數據:《神秘海域》前三作的平均開發成本約為2000萬美刀, 《殺戮地帶2》耗資4000萬美刀,《GT賽車5》耗資6000萬美刀,《戰神3》耗資4400萬美刀……對比把七代機包裝成八代機賣錢還臉不紅耳不赤聲稱「專注遊戲性」的某情懷大廠,索尼乃真正的業界良心有木有?
至於那些非第一方獨占大作,索尼也得向對應的開發商提供巨額獨占補貼以及營銷上的協助來避免它們投靠微軟陣營(當然SE的《最終幻想13》還是屈服於微軟的金錢攻勢,成了跨平台遊戲)。
與此同時,外界環境亦開始變得對索尼有利:隨著「虛幻3」等跨平台引擎顯著改善對PS3的支持,再就是索尼方面持續改進PS3的開發套件,PS3終於為更多的遊戲開發商接受,其真實機能也被逐步發掘出來——不知諸位還記得《神秘海域3》裡那些震撼人心的實時演算腳本過場麼?
這一番「軟硬兼施」下來,索尼在PS3業務上終於迎來華麗逆轉,特別是在索尼在2009年9月推出的PS3改良機型PS3 Slim,它採用了新的生產工藝與硬體規格(比如取消了通過集成PS2處理器來兼容PS2遊戲的做法),不僅解決了「死亡黃燈」等硬體問題,其成本也顯著下降——PS3 Slim售價299美刀,而此時索尼生產一台PS3的成本已經降到了240美刀。
總之,在這些利好因素的共同推動下,於2010年5月,索尼正式宣布PS3遊戲主機已經開始盈利。
時間到了2012年11月,索尼高調對外表示,PS3主機已經累計售出7000萬台,這意味著PS3的銷量終於趕超Xbox 360。同年早些時候,平井一夫因其在索尼電腦娛樂部門的出眾表現,被索尼正式任命為集團總裁。
歷史同樣沒有忘記久多良木健對電子遊戲界的卓越貢獻:2014年,久多良木健被「遊戲開發者選擇獎(Game Developers Choice Awards)」組委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全能神機
除了一堆優秀的遊戲作品,索尼還不忘通過發行周邊配件的方式來增強PS3的核心娛樂價值,包括通過一系列的固件升級實現讓PS3同索尼系掌機PSP及PSV聯動,甚至做到讓PSP/PSV以「遙控」的形式玩PS3上的遊戲,再就是索尼還為PS3推出了PS Eye以期進軍AR領域,推出PS Move涉足體感領域等。
前面提到過藍光規格製定直接拖累了PS3的發售,但PS3支持藍光播放這一特性卻令其成為當時市面上最實惠的藍光播放機(同期一台藍光播放機售價至少1000美刀),反過來PS3的普及亦就索尼所在的藍光陣營同HD-DVD陣營的格式戰爭而貢獻了自己的卓越力量。
此外,PS3本身讓人驚異的潛能不僅僅局限於遊戲與多媒體娛樂領域,比如考慮到Cell處理器那遠超時代的強大性能,加上PS3在3.21版固件之前都支持玩家為其自定義安裝第三方Linux操作系統,故國外有不少組織都打起了用PS3組建超級計算機的主意,好比在2010年美帝空軍就通過1716台PS3組建出了一個名為「禿鷹群」的超級計算機系統,而成本僅有同級別超算系統的10%,絕對物美價廉。
尾
2013年11月,索尼的第八代遊戲主機PS4正式發售,僅用了24小時,PS4即售出100萬台,一舉成為歷史上銷售最快的遊戲主機。
PS4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驕人的戰績,當年由PS3在玩家群體中奠定的基礎功不可沒。
沒錯,儘管開局不利,但憑藉著中後期的強勢爆發,PS3的的確確配得上「成功」二字。
奈何傳奇終會謝幕。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走好,我的P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