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螞蟻兩星期前刊登了“這些新加坡的路名一個比一個好笑”的文章,收到不少蟻粉反饋說意猶未盡,還給紅螞蟻提供了不少好建議和各種提示。紅螞蟻在啃資料的時候,越嚼越有味,發現新加坡還真的有許多深藏不露的“秘密”,所以……第二系列來啦!
新加坡果然國際化
小紅點麻雀雖小五髒俱全,裏面居然包含了全世界從東方到西方的國家地名。偶爾路過時真的會讓人産生Déjà vu似曾相識的錯覺,讓人有種身處異地的既視感。
你知道嗎,在新加坡,走上幾分鍾,就能從廈門(Amoy Street)走到廣州(Canton Street)、再到福建(Hokkien Street)、北京(Pekin Street)和上海(Shanghai Road,就坐落在上期我們熟悉的Kay Poh Road隔鄰),連飛機票都不用買。
在上世紀50年代,新加坡南洋大學這所華族文化氣息濃厚的校園內,也有許多用中國地名來命名的道路,包括:北京(Peking),新疆(Sinkiang),福州(Fuchow),汕頭(Swatow)等等……
1980年,新加坡南洋大學與新加坡大學合並成爲今天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正式走入曆史後,南大校園的原址就改建爲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那些中式路名也同樣走入曆史。
曾經身爲英國殖民地的新加坡,所走過的特定曆史也催生出我國許許多多以西方國家和元素命名的道路。
例如前英國海軍基地就建設在三巴旺,因此附近的路名幾乎都是以英聯邦國家來命名。
例如:
- Auckland Road (奧克蘭路)
- Canada Road(加拿大路)
- Canberra Avenue (堪培拉道)
- Fiji Road(斐濟路)
- Parkistan Road(巴基斯坦路)
說長道短的街道
Short Street 從肅街
Short Street 難道華文叫短街?你以爲它是一條很短的街?沒錯啦,其實這條街真的是有點短,才350米!以前還有人用福建話稱這條街爲 tek kha so si tek hang(竹腳一帶的短巷),tek kha指的就是今天小印度的竹腳一帶。Short Street不是真的叫“短街”哦,是叫做從肅街啦。
Little Road
這條街和剛剛介紹的Short Street有異曲同工之妙……Little Road坐落于巴耶利峇一帶,Little是小的意思。以前離那裏不遠的橋北路橋南路被俗稱爲大馬路(tua beh lor),會不會是爲了相呼應才取這個名字?搞不好它倆還真是一對的。
Middle Road 密駝路
Middle Road和從肅街其實都在武吉士一帶,互相毗鄰,交彙處就是頗有辨識性的地標大衛•伊萊亞斯大廈。 Middle Road難道叫中間路咩?沒有啦,這條街叫做密駝路。從肅街因爲相對來說較短而取名Short Street, 密駝路難道是因爲在中間才被稱爲Middle Road?
好像還真是那樣。
據1822年英殖民政府制定的新加坡城市發展計劃,密駝路就是市政區和不同種族居住區的分界線。當年,歐洲人居住的地區主要由四條平行公路來界定,而密駝路正好垂直地橫跨這四條公路,成了名副其實的“中間路”。隨著華人移民社群的壯大,歐洲人也慢慢搬離這個日漸住滿華人的“中間地帶”。
堅果區
反正聽起來感覺都很有營養,而且是可以預防三高的那種。
在地鐵建好市區線後,我們都知道有個地鐵站叫“Cashew”,地鐵站被翻譯爲“凱秀”,聽久了真的習慣了Cashew就是“凱秀”,都忘了其實這個單詞原來是腰果的意思了。
不僅腰果,武吉班讓一代還有Almond (杏仁)Avenue, Chestnut(栗子) Drive, Hazel(榛果) Park Terrance……,很“豆”趣吧?
貴族區
全島最高貴的一區無非就是花拉路這一帶啦,因爲這幾條路居然全都用皇室名號。King’s Road(京士路), Queen’s Road(女皇路), Prince Road,Empress Road,也就是皇帝街,女王街,皇後街,王子街……這皇室一家人開開心心彼此毗鄰,不知道我等平民能不能入內。
香蕉區
紅螞蟻以前聽過有條街叫Jalan Pisang(惹蘭比山),在甘榜格南一帶,Pisang是香蕉的意思紅螞蟻知道,但萬萬沒想到新加坡武吉知馬一帶竟然有一整個“香蕉路家族”!
聽好噢,Lorong Pisang Asam, Lorong Pisang Batu, Lorong Pisang Emas, Lorong Pisang Hijau, Lorong Pisang Raja 和Lorong Pisang Udang……翻譯過來的話分別是:阿參蕉,石頭蕉,黃金蕉,青蕉,帝王蕉,蝦子蕉……
看來是紅螞蟻太天真,以爲香蕉就是香蕉。
好是浪漫
1.Simei 四美
紅螞蟻曾對于爲什麽四美是四美而不是一美二美三美十分糾結,但第一系列刊登後,有蟻粉告訴紅螞蟻,原來“四美”居然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意思!
這裏曾經最主要的四條街當然分別就是西施(Xishi Road),王昭君(Zhao Jun Road),貂蟬(Diaochan Road)和楊貴妃(Guifen Road)啦。想必住四美的各位一定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了,紅螞蟻一定要找一天去四美轉轉嘿嘿。
後來,住在四美的其它族群的居民覺得這四個大美人的名字實在太難念很拗口了,就好比今天讓我們和別人說我們住在Audrey Hepburn Road奧黛麗赫本路, Elizabeth Rosemond Taylor Road伊麗莎白泰勒路,Marilyn Monroe Road瑪麗蓮夢露路一樣……
于是決定改路名,一改就成了今天的四美1、2、3、4街。(好像媽媽突然把兄弟姐妹的名字改成李老大,李老二,李老三,李老四……)
也有另一種說法是說早期四美這一帶叫做Soo Bee,根據四美和樟宜路上段交彙處的一條小路Jalan Soo Bee命名,但隨著政府逐漸推廣講華語運動,Soo Bee這個方言發音就被改成了漢語拼音Si mei。
2.日出日落
住金文泰的朋友都知道這一帶有一條Sunset Way(直譯:日落路)。單看名字好像並沒什麽意義,但其實在新加坡東邊的楊厝港正好也有一條Sunrise Way(直譯:日出路),從楊厝港走到金文泰,從日出到日落,一天就過去了,這兩條路一相呼應居然還有點浪漫的意味。
3.花卉街
要不是在地圖上看見這幾條街在湯申路上段,紅螞蟻還以爲這幾條是植物園內的小道呢。取名的人真的很聰明,不難想,寓意也不錯,十分契合新加坡“花園城市”的形象。
紅螞蟻對這些街道的想象是這樣的:
要不然這樣也可以:
但其實是這樣啦:
原來和普通的街道並沒有什麽區別。
那些不要問紅螞蟻“爲什麽”的路名
Burnfoot Terrace
Burnfoot Terrace中文名難道是燙腳台?這裏路上溫度比較高嗎?穿普通的鞋應該沒事吧?頓時讓人想起了印度同胞的大寶森節的傳統蹈火活動:
其實人家叫貝恩弗台啦。
Magazine Road 馬可新路
是Vogue,Cosmopolitan還是ELLE咩?其實他的中文不是雜志路啦,它叫馬可新路哦,在這裏有著120年曆史的保赤宮陳氏宗祠,附近也有不少辦公室和酒店,很是熱鬧惬意。
Makeway Avenue, Makepeace Avenue
紅螞蟻覺得這裏的居民口頭禅應該是excuse me(讓一下)。做這裏的居民真難,又要make way(讓路),還要make peace(勸和)。不過這兩條街都在武吉知馬非常漂亮的私宅區,道路寬敞,應該不需讓路啦。
第二系列的路名比起第一系列的啼笑皆非,更多的是讓我們看到了新加坡的人文藝術氣息之濃厚,曆史底蘊之深厚。紅螞蟻真的覺得很神奇,因爲幾乎每一條街道的背後居然都承載著一個獨特的故事呢。
各位蟻粉下次路過有趣的街名不妨查一查,可能有一個你不知道的故事正期待著與你相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