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馮偉衷事件在輿論場上引發兩種不同的聲音。紅螞蟻收到兩封讀者來函,各自代表這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爲部長應該負起責任減薪或下台,另一種認爲還沒理出真相之前不應該妄下定論。這封來函的作者認爲:不要借題發揮,利用別人的悲劇,把對生活的不滿全宣泄出來。
國防部爲軍訓意外身亡的馮偉衷舉辦軍事葬禮,算是給那些悲傷的人一些交代。
但是對于那些因事件而憤憤不平,一下罵三軍總長只會紙上談兵(paper general),一下學台灣媒體要國防部長下台的網民,顯然又增添了痛批國防部的談資,比如拿之前的幾宗國民服役人員意外喪命的事例,指出當局在處理事件時的雙重標准。
我想說的是,這就應驗了“作舍道旁,三年不成”的古話。所謂父子騎驢,對于那些對生活的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充滿了怨氣和不滿的網民,無論國防部怎麽做,他們都會有風涼話說。這其實還反映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現象。
其實,對于網上那些沸沸揚揚的輿論,我很有興趣知道的是,他們難道已經掌握了事件的全部真相?如果不是,單憑不完整的信息,他們有什麽道理罵東罵西呢?國防部已經叫停了軍訓,表示將全面檢討安全措施,部長也強調“言者無罪”,呼籲任何軍人對目前所存在的任何安全隱患放膽直言,應當說已經就事件做出了合理的回應。
當然,國防部不是沒有該被批評的地方,不到兩年內發生那麽多起意外致死事故,顯然有必須深刻檢討的地方,可是這些批評應該是就事論事,而不是一種借題發揮的情感的宣泄。
如果深一層看,那些口沫橫飛的批評,更多不是出于對不公不義的道德義憤,而更多是一種利用事件做批評來搶占道德高地,讓自己感覺良好的機會主義行爲。
包括喪盡天良的壞蛋,沒有人會覺得自己是個壞人,所有的壞事都是別人的錯,社會的錯。這是網上義憤填膺現象的一種心理動機。
另一種心理動機則是自己充滿了自卑感,也對自己因爲能力不足而一事無成有切膚之痛,于是通過指責周邊的一切來彌補這種心虛。像發生了馮偉衷這種社會關注的事件,更會成爲這類人填補心靈空虛的好題材。
跟此前的軍訓意外一樣,馮偉衷事件當然是一起悲劇。面對悲劇的正確態度,應當是希望找出背後的因素,避免悲劇重演。如果是這種心態,就不會居高臨下地指著別人的鼻子痛罵了。
人生有很多悲劇,我們應該心懷謙卑去面對生命,而不要利用別人的悲劇,來發泄自己對生活的不滿。
(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