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華人影視圈吹起一陣“宮鬥劇”熱潮。
2012年,《後宮甄嬛傳》以精心刻畫的劇情、精雕細琢的人設和對白,成爲宮鬥劇一代經典,獲得巨大的成功和人氣。
去年的《延禧攻略》則是轟動華人圈、紅遍大街小巷,足以和《後宮甄嬛傳》比肩爲近年來清宮劇神作。同年度由一線女星周迅主演的《如懿傳》也大受好評,但對比起《延禧攻略》不免仍黯然失色。
好萊塢有所謂的“漫威宇宙”,近年華人影視圈這一連串的佳作則隱隱有成立“清宮宇宙”的潛質。改編自史實、以康雍乾盛世爲背景,描繪出絢麗的宮廷秘辛、女人心計,而在時間軸上也配合的恰到好處。
雍正王朝的《甄嬛傳》宮鬥冠軍甄嬛,搬到乾隆年間的《延禧攻略》、《如懿傳》中恰好是德高望重的太後。照這麽下去,第二屆冠軍魏璎珞大可以在嘉慶年間再參一腳,後面還有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足足可以搞個六部續集,直到末代溥儀亡國爲止。結束後還可以弄個前傳,反正前面還有崇德、順治、康熙可以折騰。
宮鬥劇無預警遭封殺
然而,這個“清宮宇宙”的幻想突然無預警的破滅了。中國媒體《北京日報》1月25日在官方微博發文,大力抨擊時下火紅的宮鬥劇,並列舉5大負面影響。
- 熱衷追崇皇族生活方式,使之成爲流行時尚。
- 精心演繹宮鬥情節,惡化當下社交生態。
- 不吝美化帝王臣相,淡化今朝英模光輝。
- 宣揚奢華享樂之風,沖擊克勤克儉美德。
- 片面追逐商業利益,弱化正面精神引導。
無法理解,對不對?
翻譯成白話的政治正確表述大概就是,“宮鬥劇不符合黨的社會主義價值,所以該砍”。怎麽可以一天到晚把朕、本宮、小主之類的成天挂在嘴邊呢?太不成體統!
爲表忠黨愛國的一片赤誠,有中國媒體報道稱,《如懿傳》從1月26日起便全面停播。山東衛視晚間的《延禧攻略》也慘遭腰斬,多部未上映的宮廷劇也可能受到波及,上映遙遙無期。
被黨禁掉的那些事兒
到目前爲止,還沒有官方消息證實有宮鬥劇禁令。但如果真沒有宮鬥劇可看,那肯定要讓廣大影迷們哀鴻遍野了。說真的,宮鬥劇遭殃,這真的是有點冤枉,清朝時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現在可能變成是,“黨要你停播,你不得不停播”。
不只宮鬥劇,細數往事,被北京當局莫名其妙封禁的事可多著。就拿小朋友熱愛的“小熊維尼” (Winnie-the-Pooh)來說吧,不過是和中國領導人有點相似便被封殺了。
不只卡通人物遭殃,2018年4月,中國廣電總局頒布“限娛令”,禁止紋身(刺青)藝人、體現嘻哈文化、非主流文化(次文化)、喪文化(頹廢文化),等于判了火紅節目“中國有嘻哈”死刑。制作單位不得已,只得將節目改爲“中國新說唱”,並強調“說出正能量,唱出大情懷”。
源于美國黑人、嘻笑怒罵的嘻哈文化,被一道聖旨弄得要變成像數來寶那樣滿滿的正能量吧。
時間再往後推,2018年11月,中共當局大力查禁“腐、基、耽美、本子”,翻成白話便是描寫男男同性戀甚至有性愛描寫的作品。筆名“狗娃子天一”的BL(Boy’s Love)劉姓作家便因文筆太好、名氣太響,被查獲後慘遭重判10年半有期徒刑,罰的比逃稅的範冰冰還重。
反次文化的自我閹割
宮鬥劇、嘻哈、BL,這些都是由主流文化中衍生的“次文化”。次文化的定義不是“次等文化”,而是“非主流文化”,是一種相對于主流文化的價值觀和行爲。可能和主流文化有所沖突,也有可能對主流文化做出改善。
“次文化”的存在,是在多元社會中,推動社會改變、進步的重要元素。它和主流文化共榮共存、互相尊重,有助于豐富文化的底蘊,也使得社會更加多采多姿。多數的現代社會,都認同多元文化、兼容並蓄的價值。
然而,北京似乎反其道而行,不斷扼殺次文化,意圖將社會推向單元化那一頭。經濟起飛、自許大國的中國大陸,在文化思想上反倒有點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