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個人代步工具(PMD)不能使用步行道,禁令從生效從宣布到實施一天內搞定,讓人感覺爲了560萬名國人的安全,犧牲了10萬(有向當局注冊的)名電板車騎士的方便,當中約有7000名是送餐員。
爲了少于1%的害群之馬,犧牲了99%守法的騎士,畢竟平均每月只有370名違例者。乍看之下,似乎有欠公允。
不過,個人代步工具騎士是否真的走投無路?
不全然,紅螞蟻爲你鑽洞找點路。
1、好好利用兩個月過渡期應對突如其來的改變
禁令來得太急,讓電板車騎士覺得措手不及?別忘了,電板車車主可是有兩個月時間調適。
不是說了嗎?接下來兩個月內,即使不小心開上步行道,也不會馬上被罰款,最多只是接到警告信。
其實就是在變相告訴大家:
有兩個月緩沖期,這期間電板車送餐員或一般騎士,可以照常使用電板車,不過別亂開、別橫沖直撞。
兩個月一眨眼就過去,騎士們應該抓緊時間想辦法應對。
例如:熟悉一下“不犯法”的新路線有哪些,評估一下兩個月後是否還要繼續使用電板車?體力不太好的送餐員,可以在這段時間邊送餐邊尋找其他出路,或許有份工作就在轉角處等著你。
換個角度想,突如其來的改變,不一定意味著100%沒人情味逼迫大家走投無路,也許只是在督促自己踏出每天的“安逸區”,尋找新的風景。
2、換騎電動腳踏車
電動腳踏車整體構造類似一般腳踏車,有可轉動的踏板和馬達(motor),騎士只有用腳踩轉踏板時,車上馬達才會發動電力驅行。
電動腳踏車雖然不像電板車那樣,不費絲毫腳力就能抵達目的地,但起碼它目前可以在暢通無阻的馬路上行駛,還有強身健體的好處。
一些業者已經抓緊商機,推出促銷活動,爲消費者和送餐員提供取代個人代步工具的其他選擇。
電板車和腳踏車零售商Mighty Velo在面簿上推出“以舊換新”的促銷,顧客只要帶著電板車到店裏,並提供過往的購買證明,就能以優惠價購買到原價1000多元的多款折疊式腳踏車。
創辦人袁佩清告訴《聯合早報》,禁令生效後,每日平均接獲至少30次詢問。當中的問題包括:可以用什麽工具取代電板車,更有顧客希望能盡快將舊電板車以舊換新,降低禁令對他們的沖擊。(你看這些人都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法,其他騎士也要加油哦。)
袁佩清說,公司搞促銷真正的目的是幫助使用者渡過難關。
另一個零售商Mobot則在官網和面簿上主打售賣電動腳踏車,還免費幫顧客向陸交局注冊和申請車牌來吸引消費者。
不過,還是要溫馨提醒一下。
根據活躍通勤法令,電動腳踏車與個人代步工具的重量都不可超過20公斤,寬度不超過70公分,最高時速不超過25公裏。
若大家又魯莽騎行,下一個被禁的很可能就是電動腳踏車了。“罰款城市”(Fine City)不是浪得虛名的。
官委議員、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特斯拉博士(Walter Theseira)指出,政府實施這項禁令是合理的,但更爲重要的,是必須了解用戶的魯莽騎行行爲並進行教育,否則當這些用戶改用腳踏車或電動腳踏車時,這些器材也會出現和電板車類似的魯莽騎行問題。
3、送餐業者將協助送餐員更換可負擔的交通模式
在本地經營7年的送餐業者FoodPanda告訴《新明日報》,它們的平台上有超過8000名送餐騎士,當中12%的送餐員(960人)使用個人代步工具。平台將給予全島所有受影響的騎士(包括非FoodPanda平台的送餐員)支援,協助他們轉換可負擔的交通模式。
4、若有需要,可向當局尋求經濟協助
交通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藍彬明醫生也說:“我也嘗試了解這一禁令對他們家庭的影響,如有必要,福利委員會也能提供援助。”
義順集選區議員黃國光告訴《聯合早報》,爲了幫助來自低收入家庭、依靠送餐維持生計的送餐員,他和團隊正探討給予臨時經濟援助。
還有一個好消息就是:會探討爲電板車送餐員提供特別執照。
淡濱尼集選區國會議員朱倍慶告訴《海峽時報》,一些電板車使用者問他,若送餐員能通過測試並且受保險保障,是否能獲得特別執照。“這個建議或許可行,值得進一步探討。”
看到這裏,電板車使用者有沒有覺得前路沒那麽茫茫?
電板車零售業者是冤大頭
紅螞蟻覺得電板車零售業者比較冤,他們連兩個月的過渡期都沒有。
本地有約20至30家電動代步工具零售商。
電動踏板車零售業者Electrowolf股東之一的潘先生向《新明日報》指出,本地7月1日起,禁售不符合UL2272安全標准的電動個人代步工具,他們早前已經配合更換車隊、申請安全標准費用。目前也已向制造商預定了幾千輛電動踏板車,完全無法退貨。估計公司前後三個多月,連本帶利虧損100多萬新元。
位于克拉碼頭一帶的City Scoot主要做的是遊客生意,才營業兩年多。老板梁文泰(38歲)受訪時表示,2個月前他將約200輛不符合安全規格的器材出口,僅拿回約1萬元,後又投入10萬元來購買90輛符合UL2272防火標准和符合重量的電動踏板車。
梁文泰說:
“若早有耳聞這項禁令,或許我不會投10萬元進去購買新車隊,現在只希望當局能夠幫助業者,至少讓我們經營到年底。”
梁文泰透露,投入資金都是多年儲蓄,原希望明年6月能夠回本,如今仿佛“石沉大海”。
他指出,市中心一帶的公園連道和腳踏車道設施不盡完善,他對禁令充滿疑問,不知是否可進行合法租賃?如果遊客因不熟悉條例而觸犯法令時,業者是否要爲他們負責?
另外,他也表示不知該如何向遊客解釋哪些路可以行走哪些路是犯法的,生意幾乎難以做下去。目前只能積極尋求陸交局、旅遊局和其他途徑來彌補虧損。
接下來兩個月,這些業者也需要思考如何應對改變、重塑業務,來應付銷量下降的局面。
只要是人,都喜歡安于現狀,不愛改變。
但人生就是這樣,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有猝不及防的事情發生。與其唉聲歎氣不願改變,不如學會積極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