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踏板車風波持續了一兩個星期,好像快要進入尾聲的迹象,這當然跟政府高官和議員勇敢跟民衆面對面交流,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展現謙卑的姿態有關——雖然講到頭政策還是沒有修改的余地,電動踏板車用戶不免非常失望,不僅僅是那些送餐員,還有很多的用戶都是這樣的心情!
整件事當然不算結束,因爲雖然給了幾千個送餐員一個談不上好的選擇(讓他們換電動腳踏車跑在馬路上只會增加更多車禍的危險),這個急轉彎政策的意思是准備將行人的風險轉移給送餐員嗎?
真不明白這怎麽能叫做解決問題?!此外,另外九萬個其他用戶的權益,在這次急轉彎中完全沒有交代,好像也說不過去吧!
我們都同意人行道上行人的安全很重要,畢竟電板車用戶平常很多時候也是行人,但是在拿出真正的解決方案之前就貿貿然一刀切,肯定是不及格的決策態度,所以這件事很難算處理妥善。
有受影響民衆直接指出,這是選最簡單的處理辦法,“我也可以想出比他好的辦法”。
不過,一個更令人擔心的現象是在騎車者和不騎車者(行人)之間,隨著忽如其來的禁令,出現明顯緊張的局面,包括騎車者被行人瞪視,被針對性地批評,甚至推倒。還有雙方因爲口角而引發的不快、小沖突。
有女子申訴淩晨四點騎車出門去母親家爲孩子拿藥卻被路上汽車裏的人喊叫,嚇得要下車用推的,她難過的問群友: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麽事?
還有女性騎士申訴自己因爲騎車就被居民大叔無理臭罵。
甚至有女性送餐員被打!
這些現象都不應該被忽視。
從送餐員集體向議員陳情的過程可以知道兩個特征:
一,他們都是社會最弱勢的族群;
二,多數是友族同胞。
完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涉及生計,他們在整個過程中感受的委屈遠遠超過其他電板車用戶,如果廣大行人繼續以不客氣或者淩人的態度對待他們,很可能激化族群間的矛盾。
現在法律已經站在行人這一邊,人行道上電板車已經大大減少,國人實在不應該再以異樣或歧視眼光看待這些騎士。
誰都知道,坐得起汽車沒有人要搶人行道,能在冷氣房工作沒有人想在太陽下奔忙。
這次決策過程是政府理虧,但國人如果希望社會繼續和諧,千萬要記得調整心態,以公平和包容的心胸對待自己同胞,特別是弱勢族群。
記住,所有電板車騎士都是按照政策合法擁有和使用這個交通工具,沒有人願意發生事故,政策急轉彎,騎士都是受害者,他們已經面臨困難的處境,有些甚至生活和財務陷入困境,沒有人應該繼續受到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