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香港反修例風波從6月延燒至今,局勢不斷惡化。美媒彭博社報道,網絡謠言、假新聞等未經證實的消息是激化香港局勢的其中一大主因。
彭博社分析,未經證實的爭議性流言擴散,造成香港特區政府和警方的民衆信任程度一瀉千裏。
但具爭議性的訊息之所以廣爲流傳,很大程度上也是源自于民衆對港府和警方的不信任。
其中比較顯著的例子要數直接引爆昨日“三罷”的科大學生周梓樂墜樓事件。由于事件疑雲重重,網上流傳的消息指控周梓樂有可能是在警方清場過程中被追逐而墜樓,甚至也有說法懷疑他是被警方所推下樓的。也有消息稱趕抵現場救援的救護車由于被警方阻撓而無法及時提供周梓樂第一時間援助。
盡管警方否認上述說法,香港主流媒體也不敢妄下評斷周梓樂的墜樓原因,但周梓樂上周五(8日)的不幸離世仍觸動了示威者的情緒,導致香港各區昨日發生劇烈沖突,其中一名示威者被警員開實彈射傷,一名親建制市民被示威者澆淋易燃液縱火焚燒。
更早之前還有9月22日被發現全身赤裸浮屍于海面的15歲少女陳彥霖。警方調查後做出她的死因爲自殺的裁定,但由于陳彥霖就讀的知專設計學院所提供的閉路電視片段疑點重重,部份不滿的港人認爲陳彥霖是因爲參加反修例示威而“被自殺”的。
一位香港大學的一年級法律系學生告訴彭博社的說法,或許可以解釋爲何示威者清一色都認爲所有存在疑點的事件,都有可能是港府或警方的黑手在作怪:
“換作平常我或許不會相信警方或政府謀殺她和掩埋證據的指控。(但)人們感到恐懼,也不再信任有關當局。我不確定我現在還能相信什麽。”
因此,回到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公信力低下導致任何一件出現疑點的事件,都有可能算到港府和警隊的頭上。
港府警隊信任度持續下探
根據香港民意研究所今日(12日)公布的民調,特首林鄭月娥的支持率僅余11%,持續探底。10月底完成的民調也顯示有高達78.8%的受訪民衆對港府表現感到不滿意。
在警隊部份,香港民意研究所本月5日公布的滾動調查指出,有高達67.3%受訪民衆認爲警方在近幾個月出現了失控和濫捕等不專業行爲。
《明報》10月中委托香港中文大學進行的民調甚至顯示,有68.8%市民支持大規模重組警隊,對警隊的信任程度平均也只有2.6分(滿分爲10分),其中51.5%受訪者更直接給出0分的評價。
事實上,進入第23個星期的反修例運動聲勢偶有弱化,然而一旦有爭議性個案發生,示威者抗爭的能量又總會快速蓄積起來。
曾前往香港進行田野調查的台灣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張宇韶告訴中央社,他觀察到在香港一些經濟發展較好的地方,示威能量實際上已經漸漸下滑。不過只要有任何突發事件,示威活動隨時都會卷土重來。
831太子站有人死亡的流言導致港鐵“被針對”
除了上文提到的兩起事件,8月31日港鐵太子站襲擊事件也是激化局勢的催化劑。除了指控警方進入港鐵車廂無差別毆打示威者及市民,網上還流傳陰謀論指當晚警方和港鐵當局封鎖太子站,不讓媒體和急救員進入是因爲有市民被警察毆打致死。
警方事後否認指控,但消息經香港衆志秘書長黃之鋒在推特貼文,以及美國衆議院議長佩洛西複述後,持續産生效應。香港民意研究所的民調顯示至今仍有62.6%港人認爲警方在831太子站事件中隱瞞事實。
831太子站事件也導致港鐵成爲示威者的眼中釘,並常態性破壞被他們稱爲“共鐵”的港鐵設施。
越來越多港人從互聯網攫取新聞資訊
香港民意研究所的數據顯示,香港如今有高達四分之三的人口是從網絡獲取新聞資訊,其中在今年8月有三分之一的港人把互聯網視爲最信賴的新聞來源,這也是自1993年有數據以來,互聯網首度超越電視新聞,成爲最多人信賴的新聞來源。
在網絡上爭取公共輿論的支持因此成爲反修例運動敵對雙方的戰爭場域,親建制派大肆宣傳示威者是破壞香港穩定的“曱甴”(粵語是蟑螂的意思),同時爲了打擊示威者也散播了不少未經證實的流言。
今年8月就有數百個和中國政府有關的社交媒體賬號被推特、面簿和YouTube刪除。不過這些親北京的社交賬號事後還是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大量散布一些關于美國政府黑手金援示威活動,以及少女被誤導爲示威者提供免費性愛的未經證實流言。
幾個月下來,雙方的論調一再重複。港府和警隊多次指摘示威者以暴力沖擊香港,示威者則反過來指責港府和警隊是制度暴力,林鄭月娥在9月宣布撤回修例時連帶提出的對話,在沒有止息的紛亂中也只能草草收場。
幾個激化港府和市民關系的關鍵時間點
反修例風波以來,林鄭月娥其中一個最常被香港媒體問到的問題是:
“爲何不在一開始百萬港人和平集會時就回應訴求,卻要等到事態嚴重、警民沖突加劇後才撤回修例?”
事實上,示威者和警方的關系正是在港府堅拒撤回修例期間進一步惡化的,也導致反修例運動某種程度陷入失焦。
時序拉回到6月,反修例運動一開始只有一項訴求:要求港府撤回被稱爲“送中條例”的《逃犯條例》修訂案。
6月12日是反修例風波轉捩點,港府在6月9日百萬港人上街遊行反修例後仍堅持推動修法,示威者發動包圍立法會,警民首次發生嚴重沖突,也是從這一刻開始示威者的不滿進一步擴散成指控警方涉及使用過度武力。
7月21日的元朗無差別襲擊事件,警方在示威者和市民被疑似元朗鄉事和黑社會的白衣人無差別攻擊期間“神隱”,再度引發示威者指控“警黑勾結”。事後一些網絡流傳的照片顯示警方和手持武器的白衣人“擦肩而過”卻不逮捕,進一步使“黑警”的形象深化。
等到林鄭9月4日終于宣布撤回修例後,示威者的訴求早已擴大成五大訴求,其中在社會對警隊高度不信任的氛圍下,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追查反修例期間警隊是否使用過度武力的訴求更已成爲示威者的首要訴求。
鋪天蓋地的流言就在這樣充斥高度不信任感的氣氛下大肆擴散。如果此時香港也仿效新加坡來個假新聞法,公信力岌岌可危的公權力還有辦法說服民衆買單嗎?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有不實流言,還是當局先使示威者産生不信任感才衍生更多未經證實的訊息?在催淚彈和汽油彈交錯引爆的濃濃硝煙味裏頭,答案或許也解決不了困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