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言文字規範類刊物《咬文嚼字》雜志社前天(25日)公布2019年十大語文差錯,蟻粉猜有什麽“差錯”不幸上榜?
(排名分先後)
一、“差強人意”不等于“讓人不滿意”
上個月14日,中國男足在世界杯預選賽中1比2不敵敘利亞隊。賽後,中國足協15日淩晨通過社交媒體微博爲中國男足的糟糕表現向球迷致歉:
“中國男足表現差強人意,令廣大球迷倍感失望,中國足協對此深表歉意!”
公告中,中國足協誤將“差強人意”當作“讓人不滿意”用。
“差強人意”是成語,出自《後漢書·吳漢傳》,原意是吳漢很能振奮其部下的意志。差:略微;強:振奮。後來,“差強人意”表示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
如果中國男足表現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又怎麽會讓廣大球迷倍感失望呢?怪不得,中國足協這個差錯排行首位,簡直能氣哭成語詞典。
二、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當成孔子的話
這個是明星微博中的知識差錯。
在中國足協鬧笑話的同一天(11月15日),中國演員李小璐和賈乃亮宣布離婚,李小璐隨後發微博稱“孔子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問題就出在,這句話不是孔子說的。
已有辭書收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條目,用例大約出現在明清時期,意思是:常人不是聖賢,誰能不犯錯誤?其出處可追溯到《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一語。
離婚就離婚啊,本來這事經過長時間的沉澱也不會激起太大風浪,可偏偏在這個時候,李小璐發文還將出處寫錯,真是有點自找麻煩。
三、“己亥”變“已亥”
位列第三的是幹支紀年中的用字錯誤,包括“己亥”(“自己”的“己”)誤爲“已亥”(“已經”的“已”)。也就是已己不分。
今年是農曆己亥年,“己亥”在使用中常被誤爲“已亥”。幹支是天幹和地支的合稱,天幹中有“己”沒有“已”,幹支紀年中只有“己亥”年而沒有“已亥”年。
另外,有人還將“2019年己亥年”誤寫成“2019年乙亥年”。幹支紀年中確實有“乙亥”年,但今年不是。
四、“挖牆腳”誤爲“挖牆角”
科技新聞中的詞形錯誤。
2019年8月,華爲發布操作系統“鴻蒙”,並許諾了衆多優惠,力邀安卓應用程序開發者爲鴻蒙效力。
媒體一時調侃:這是在“挖安卓的牆角”。其中“牆角”的正確寫法應該是“牆腳”。
牆角是指兩堵牆相交接所形成的90度直角;牆腳則指牆基。牆角被挖開對牆體損害有限,但牆腳被挖整堵牆就會坍塌。因此,漢語詞彙系統中有“挖牆腳”,而無“挖牆角”。“挖牆腳”即拆除牆基,比喻從根本上加以破壞。
五、“主旋律”被誤寫成“主弦律”
影視娛樂新聞中的用字錯誤。
2019年中國國慶期間,《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三部主旋律影片集中上映,獲得廣泛好評。
沒相到相關新聞中,“主旋律”直接被誤寫成“主弦律”。
“旋律”通常指若幹樂音經過藝術構思而形成的有組織、有節奏的組合;“主旋律”指多聲部音樂作品中的主要曲調,現在也用來比喻基本的觀點、主要的精神。“旋律”不能寫作“弦律”,“主旋律”自然也不能寫作“主弦律”。
六、“鲇魚”誤爲“鲶魚”
經貿新聞中的不規範用字。
美國上個月確認中國鲇魚(Catfish)監管體系與美國等效,中方表示歡迎。然而相關報導卻將“鲇魚”(nián)誤寫成“鲶魚”。
鲇魚,頭扁平,口寬大,體表無鱗,多黏液,過去也作“鲶魚”。2013年《通用規範漢字表》公布實施,確定“鲇”爲規範字,而其異體字“鲶”未收入表中。因此,將“鲇魚”寫成“鲶魚”是不規範的。
七、“不以爲意”與“不以爲然”混淆亂用
司法新聞中的詞語誤用。
今年10月,中國大連一名10歲女孩慘遭殺害,凶手蔡某因不滿14周歲,依法不追究刑責。
有媒體報道:蔡某行爲素有不端,其父母雖有察覺卻“不以爲然”,未加嚴管,最終導致惡性事件。這裏出現的“不以爲然”,就是“不以爲意”的誤寫。
“不以爲意”指的是不把事情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視;“不以爲然”則指不認爲他人是正確的,表示不同意。父母不重視孩子的不良行爲,應該用“不以爲意”。
八、“禁漁”誤爲“禁魚”
環保新聞中的用字錯誤。
2019年年初,中國多部委聯合印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對長江流域分階段實施禁捕做了規定。
在相關報道中,部分媒體把“禁止捕魚”說成“禁魚”,混淆了“魚”和“漁”的區別。
“魚”是名詞,即魚類;“漁”是動詞,即捕魚。“禁漁”是爲了保護漁業資源,在一定時期或一定水域內禁止捕撈,不能寫成“禁魚”。
九、“令人堪憂”果真前途堪憂
2019年3月10日,埃塞俄比亞一架波音737-8飛機發生墜機空難,機上157人全部遇難,舉世震驚。737 MAX系列客機更是在全球範圍內停飛或禁飛。
不少媒體當時報道:波音飛機的安全性“令人堪憂”。“令人堪憂”是病態語句結構。“堪”指值得;“堪憂”指值得擔憂,意即令人擔憂。
因此,正確的用法可以說“波音飛機的安全性堪憂”,也可以說“波音飛機的安全性令人擔憂”。但是,將“堪憂”與“令人”糅成“令人堪憂”,就是大錯特錯。
十、“令人不齒”誤以爲“令人不恥”
外交新聞中的詞語誤用。
對于美國無端挑釁的“霸淩主義”行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用“令人不齒”一詞予以抨擊。
然而,相關報道卻將“令人不齒”誤寫成“令人不恥”。
“齒”指的是牙齒,引申指並列;“不齒”指不與同列,表示鄙視。“不恥”指不以爲有失體面,如“不恥下問”。
中國官方認爲,對美國的挑釁行爲表示鄙視,應用“令人不齒”,“令人不恥”根本說不通。
《咬文嚼字》的由來
自2006年起,《咬文嚼字》每年的評選出年度“十大語文差錯”。至今已評選了14次。
《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對青年報記者表示,評選十大語文差錯,不是爲了博眼球,而是一個嚴肅嚴謹的語文糾偏的行爲。
十大語文差錯的評選一直遵循典型性、新聞性、廣泛性三大標准。
首先是典型性,即收集語文運用中出現頻率高的典型差錯。如 “啓事”誤寫成“啓示”(2006年)、“貂蟬”誤寫成“貂婵”(2009年)、“精粹”誤寫成“精萃”( 2010年)、“綜合征”誤寫成“綜合症”(2015年)、“青睐”誤寫成“親睐”(2018)等。這些詞出錯的頻率高,大有黑白顛倒之勢,所以有必要指出。
其次是新聞性,即重點關注重大新聞、熱點事件報道中出現的差錯,以及名人偶像所犯的差錯。
黃安靖舉例,如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介紹他的作品時,《天堂蒜薹之歌》被誤以爲是《天堂蒜苔之歌》。
再來就是“廣泛性”。即兼顧到各種差錯類型。比如老舍的“舍”誤讀爲shè(2017年),“反擊”誤爲“反戈一擊”(2018年)等等。
鎖定10個最常用的語文差錯,步驟尤其繁瑣
黃安靖介紹,《咬文嚼字》的年度“10大語文差錯”評選,基本上都按照一個比較固定的程序進行。他介紹說,首先是材料收集,“‘10大語文差錯’備選材料的收集,都經曆了一個‘海選’過程”。
這其中的來源主要有三個。
第一,《咬文嚼字》是一本以“糾錯”爲特色的刊物,每天收到數百份讀者來稿,可收集到大量各種類型的差錯材料。
第二,雜志社有個出版物編校質量檢測中心,每年都組織專家審讀大量出版物,也會積累一大批差錯素材。
第三,《咬文嚼字》在中國各地建立了數十個“咬文嚼字觀測站”,各站聘請語文觀測員,有目的地搜集語文生活中出現的差錯。
黃安靖說,“海選”結束後便是組織評選,一般分四步進行,首先是條目整理,編輯部對收集到的差錯材料進行整理、篩選,提出50個初選條目。
其次是專家審核,編輯部組織語文專家對初選條目進行逐一審核、投票,形成15個備選條目。
然後是征求意見,編輯部將備選條目寄發給遍布全中國的專業人士,征求他們的意見。
最後是審定,編輯部根據反饋意見組織專家完成“10大語文差錯”定稿。
黃安靖告訴記者,隨著網絡的興起,發表作品變得容易,語文差錯也呈現泛濫趨勢。“評選年度‘十大語文差錯’,我們是想以這種方式,吸引社會關注,最大程度地激發人們規範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喚醒人們對母語的敬畏意識。我們做過調查,凡是《咬文嚼字》列入年度‘十大語文差錯’的條目,後來出現頻率都有大幅降低。”
咦?看來新加坡也要出一個獅城版的《咬文嚼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