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五(2月7日)新加坡的疫情警戒級別由黃轉橙,很快在市面上引起一陣“橙色恐怖”,人們紛紛到超市搶購糧食和日用品,連廁紙也不放過。
不久前,不少新加坡還對香港人的搶購,屯米屯糧,排隊排幾條街的情景嘲笑一番。沒想到這下子可好了,我們也有這一天。
李顯龍總理顯然是眼見局勢不妙,星期六下午隨即發表聲明,強調橙色警戒並不代表封城,也不是建議公衆不要出門。
他說:
“我們有足夠的柴米油鹽”,人們無須搶購糧食和日用品,“大家都去搶購的話,那就肯定無法滿足了。”
總理的話一出街,相信起了一些安定作用,而且,各超市,尤其是NTUC超市補貨補得快,證明政府說我們有足夠的“柴米油鹽”並非誇張的話。
新加坡毫無天然資源,連蔬菜、水果都要靠入口,因此,政府吸取過曆史的教訓,采取糧食來源多元化的策略,以免過度依賴鄰國而被人當作要挾。
像在疫情肆虐的非常時期,糧食來源多元化的策略便可及時發揮作用。
然而,政府在把警戒級別調高的時候,沒有及時向人民解釋所謂橙色級別是怎麽回事,更沒有及時提醒公衆不要驚慌屯糧。橙色恐怖事件,也許這是政府始料不及。
從另一角度來看,壞事也可以看到一點教訓。人們把橙色警戒當作橙色恐怖,暴露了人們平時對政府的高度信心,碰到狀況突變時也會崩潰。
在網絡信息時代下,公衆的羊群心理更難壓抑,手機上不斷傳來超市排隊的人龍照片,定力再強的人也會把持不住。
中國應付新冠病毒疫情的封城手法,事實上已經在不少人心理上産生陰影,以爲本地疫情如果失控,也會同樣“封城”。
新加坡對付傳染性高的病毒已有豐富經驗,李總理用了“嚴陣以待”四個字來表達政府知道該怎麽應對不同級別的疫情。2003年沙斯給新加坡慘重教訓,2009年的H1N1病毒來襲時,新加坡也曾進入橙色的戒備狀態。
我國的新冠病毒確證病例已增至43起,星期六一天更是增加七起,以單日計,是最大的增幅。
接下來幾天預料將出現更多感染源頭不明的新病例。這是一項警告,公衆要在心理上做好准備,總理說,這次的疫情考驗的是我國社會的凝聚力和心理韌性,“恐懼比病毒更具殺傷力”。
有人認爲,總理的話讓人聽了安心,也讓人擔憂。如何做好心理准備,總理給了一句提醒的話,
“保持平常心,無須驚慌”。
在非常時期,要保持“平常心”對國人的確是一種挑戰。
佛家所說的“平常心”,是一種隨緣,處變不驚,處驚不變。以平常心看待目前的疫情,就是不要惶恐,不要心慌,饑就食,困就眠。
病毒來襲,不能掉以輕心,這是每一代人都躲不過的經曆,對人民是一項挑戰,對政治領導人是更嚴峻的挑戰。
領導人叫人們發揮“平常心”,但他們在保持一份“平常心”鎮定而沉著的應變之外,還必須有“不平常”的舉措,政府要安撫公衆不能只是靠幾句讓人聽了舒服的話,還必須讓我們看到政府在目前的非常時期,有何策略有何方向。
病毒來襲,這次不是最後一次,我們要從這次的抗疫情的戰爭中學習到更多,在防疫的研發方面有所提升有所收獲,對國際社會也是一種貢獻,才不枉此一戰,未來的新加坡人也才會記住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