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是這麽說的,每天早晨把你叫醒的,不是鬧鍾,而是夢想。
不過換作在這暫時還看不到盡頭的疫病時代,普通人每天早晨最擔心的,恐怕不再是爬不起來奮鬥,而是收到老板叫你“今天開始不用來上班”的通知。
害怕被冠狀病毒找上就算了,還得時刻爲自己可能被“失業病毒”感染而擔驚受怕。
新加坡人力部今天(29日)公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的勞動市場預估報告,進一步印證了這種危機意識並非無稽之談。
下面是幾個重要指標(最新數據皆爲初步統計):
- 新加坡總就業人數(不包括外籍女傭):第二季銳減12萬1800人,是首季減少的2萬5600人的四倍。換句話說,單在今年上半年我國就業人口就減少了14萬7500人。
- 總失業率:截至6月共有9萬零500名居民失業,其中7萬9600人是公民。總失業率從3月的2.4%攀升至6月的2.9%;第二季的居民失業率爲3.9%,首季則爲3.3%;公民失業率則在第二季達到4%,比上一季度的3.5%上升0.5個百分點。
- 被裁員人數:第二季被裁人數爲6700人,比首季的3220人多一倍。
把上述幾個數據和新加坡經曆過的經濟蕭條時期做比較就會發現,總就業人數的減少幅度是史上最高,甚至比2003年沙斯疫情時期及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都來得更嚴重。
2003年第二季度的總就業人數下滑了2萬4000人,2009年第一季度的總就業人數則減少8000人。
在總失業率的部分,今年第二季度的2.9%雖是十年來的新高,但並未超過2009年第三季度的3.3%以及2003年第三季度的4.8%。
被裁人數方面,今年第二季度的6700人比2003年第二季沙斯疫情期間的5510人來得多,但比2009年第一季的1萬2760人少。
哪些行業的災情最嚴重?
從行業角度來看,本地三大經濟支柱:制造業、服務業及建築業的勞動力都出現萎縮。
其中又以服務業及建築業的災情最爲慘重。
在服務業領域,餐飲、零售、藝術、娛樂與休閑以及教育領域的情況最爲嚴峻。
建築業的就業率也急劇下滑。
相較而言,制造業的情況已相對和緩。
人力部指出,批發貿易及運輸器材業的裁員人數激增,反映了零售業和航空業的需求減少。
就業萎縮仍未見底
人力部長楊莉明指出,由于我國在今年4月7日至6月1日期間實施病毒阻斷措施,第二季的就業市場萎縮是預料中事。
盡管我國已分別于6月2日及6月19日展開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解封,恢複本地大部份經濟活動,但外部經濟環境持續疲軟。
除此之外,部分國家已開始出現第二波疫情,在疫情下旅遊相關行業的情況依然險峻,抗疫相關措施的實施亦將拖慢各領域恢複的速度。
楊莉明說,最糟的情況還沒到來。
“我認爲采取一種更爲謹慎的態度是合理的,即:我們應作好准備,料到最糟的情況還沒到來。當然,這全取決于我國經濟當中各公司的態度。有些已經重新恢複營業,但即使恢複營業,他們也可能要求現有員工承擔更多工作責任,不打算再聘請員工。”
總的來說,本地就業市場的前景依舊不明朗,企業沒有太多誘因聘請員工,同時也持續承受裁減員工的壓力。
接下來怎麽辦?
“保住飯碗”無疑是2020年最火紅的口號。
第二季度的勞動市場報告是一片愁雲慘霧,但情況可能會更糟。
爲保住企業及工作,政府已在今年的四個財政預算案撥出總值929億元的經濟援助配套,其中包括針對本地員工的雇傭補貼計劃。
根據環球管理咨詢公司光輝國際(Korn Ferry)的調查顯示,截至5月爲止本地有17%打算采取或考慮永久裁員,比率低于亞細安平均的19%及全球平均的24%。
以雇傭補貼計劃爲首的相關經濟援助配套對于保住飯碗顯然還是頗有成效。但壞消息是,雇傭補貼計劃將于今年8月結束。
面對全球疫情遲遲無法趨緩的困境,就業市場下半年極有可能持續表現疲弱,政府是否延長即將到期的雇傭補貼計劃將是關鍵。
員工及雇主都應改變思維
求職者和雇主的心態也將影響本地就業市場的前景。
《聯合晚報》報道,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呼籲求職者應改變思維以適應當下的經濟環境,多嘗試新事物,甚至接受較低的薪水。
“因爲現在情況不同了,我們需要重新建立自己的事業。”
王瑞傑也建議雇主重新考慮招聘條件,試著聘請有意願學習的員工並好好培訓他們。
“這會比找到100%合適的員工要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