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9月14日報道,牛車水中秋節燈飾的祝語被民衆批“不倫不類”,承包商趕緊在周末連夜拆下部分裝飾。原本在橋南路張挂的“亮亮堂堂”“國家歡樂”和“皓月閃爍”祝語牌已除下,主辦方料最遲在9月16日換上新的裝飾。
牛車水慶中秋籌委會燈飾組負責人李玉鳳受訪時,一如既往地把過錯歸咎給“承包商”,而且這回更反諷的是,對方竟然是以華文漢字爲國家語言的“中國承包商”。
該報道引述她說,
“籌委會早在中國承包商開始制作燈飾前,已修改過祝語清單,要求對方刪除‘國家歡樂’等不當用語,但對方未及時修正。籌委會一發現挂上去的部分裝飾有問題後,立即要求承包商盡快拆下,換上新的。”
籌委會的責任,就在于怎麽會在沒有檢查承包商是否已經根據要求改正的情況下,就挂上有問題的裝飾?
“一發現”是籌委會自己發現的,還是後知後覺地被民衆批“不倫不類”後才“發現”的?
我們不清楚這個籌委會是民間機構、半官方機構還是官方機構,但類似的錯誤已經是一而再,再而三,不是孤立事件。
它反映的不僅是本地華文水准持續低落的問題,更凸顯了主事者對待華文那種漫不經心的不尊重心態。如果要追問這種輕視心態爲何一再出現,問題恐怕就更嚴重了。
在9月13日《聯合早報》的新聞裏有這麽一段:
“至于部分網民對‘心想事成’‘身體安康’等祝語頗有微詞,認爲這些屬于新年祝語,她則認爲不必過于拘泥。‘星光閃耀、身體安康等,雖然跟中秋節沒有直接關系,但都帶有美好寓意,也符合我們要呈現出的複古風格,因此我們覺得可以接受。’”
難道負責人李玉鳳的意思是,中秋節和春節反正都是“傳統節日”,只要是“複古風格”,用什麽祝語都一樣?這個邏輯就好像慶祝複活節也可以挂聖誕樹,反正都跟基督教有關,用什麽形式都一樣。
這背後所反映的問題當然是複雜的,特別是對待華族文化那種缺乏尊重和同理心。
當然這就必然反映到對華文的毫無要求。或許這已經是積重難返,病入膏肓了,但是,作爲熱愛華文和華族文化的一份子,我仍然還是必須予以譴責,並且呼籲政府正視。
無獨有偶,《聯合早報》9月9日報道新任教育部長黃循財爲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舉辦的“華文作爲第二語言之教與學”線上國際研討會主持開幕,以華語致辭時強調母語學習的重要性。
黃循財強調,語文學習與使用不該限于學校內。這真是擲地有聲的真知灼見,牛車水中秋節烏龍裝飾恰好成爲及時的注腳。
希望政府帶頭,在公共場合和官方告示裏強制使用所有官方語言,以提高母語在日常生活裏的能見度。
如今地鐵已經收歸國有,更應該排除盈利考量,從教育和社會政策的公共性思考,恢複地鐵的四種語言廣播,讓學子從小就在公共場合接觸到母語,潛移默化感受到母語的重要性和生活性。
唯有言行一致,才有機會改變母語這種不斷被糟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