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700萬外賣小哥中,擁有碩士文憑的占1%,也就是說有7萬碩士在送外賣。
在美國,每年培養的“過剩律師”多達2萬5000人,MBA畢業生也太多了。
在英國,30%的大學生“屈就了”,從事的是不需大學學曆的工作。
這些“過剩”、“屈就”的現象,近日在中國和歐美的媒體都可讀到。

在這市道低迷的時候,原本就難的就業和謀生,如今引來更多關注。沒什麽學曆的前景茫茫,高深學曆者的前景也未必一片光明。
人們感歎:學士碩士滿街都是,大學文憑一再貶值,很多人高不成只好低就,有的送外賣,有的駕德士。

有識之士擔心,這個問題衍生開來,可能危及社會的安甯。
美國學者Peter Turchin十年前的預言,成了此時的醒世恒言,是好些論者評議時局的切入點。
這位學者在2010年的一篇文章預測,美國和歐洲正走向一個越來越動蕩不安的時代,這是因爲它們培養了太多高學曆年輕精英。
他說,西方大學一直在擴充,高學曆青年越來越多,然而,僧多粥少,高尚高薪的職位更少;後進求職困難,英雄無用武之地,“英雄”失望時感覺比一般凡人強烈,他們必會怨恨社會,甚至萌生造反之念,進而演變成對抗沖突,精英之間水火不容,最終危害社會安甯。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不久前提及Turchin的預言,並提出了這個疑問:
太多聰明的人,是件危險的事嗎?
文章說,西方政治走向極端,民粹主義擡頭,狂人特朗普獲選,追根究底,跟社會流動停滯不無關系。
它說,在西方社會,即使是著名大學的畢業生,想要找一份很體面的工作,想要購買房屋(越來越貴了),想要成爲精英階層的一份子,變得越來越難。
近年來,英國左傾的工黨,美國極左的民主黨人Bernie Sanders,吸引許多中上階層高學曆的年輕人加盟,說明這些年輕人對社會極爲不滿,而且急于改變現行體制。
中國《功夫財經》網近日有篇文章,標題是“中國正在催生一批高學曆窮人”。
文章說:
大學生遍地都是,昔日金貴的本科生已經不值錢,碩士生才是職場起步,大量博士找不到工作……
中國已經出現藍領收人超過白領,城市裏的送餐員、網約車司機、泥瓦工、修理工、按摩師、廚師等,他們的工資超過普通小白領。
不過,一般中國人對白領工作還很“沉迷”,也就是說,心理還未調適過來。
文章作者認爲,中國高等院校招生過度,培養太多沒用市場需求的工商文理法律人才。
在新加坡,大學生比例越逐年上升,政府一直都在注意職場供需情況,並大力提倡技能職能訓練,鼓勵國人到理工學院去,而不要只選擇大學。
然而,一紙大學文憑的追求,不全是經濟考量,也是個人社會身份的象征,這是根深蒂固的思維,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扭轉過來。
本地大學生供過于求了嗎?它帶來什麽負面的影響嗎?這些問題,學者專家還沒深入研究。
如果到了一個時候,本地政壇變得越來越熱鬧,大量高學曆人士加盟工人黨,其背後的一大原因,可能跟那位美國學者說的有關:精英過剩了,聰明的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