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蘭芝林地錯砍事件持續發酵,各種傳聞也滿天飛。
貿工部與國家發展部今午(22日)聯合召開記者會滅火,針對此次事件表明立場。在場的裕廊集團總裁表示,將對事件負起“整體責任”,並說“不會逃避責任”。
出席記者會有貿工部長陳振聲、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裕廊集團總裁陳文凱及國家公園局副局長梁志超博士。
陳振聲:指示其它清理項目再三檢查 避免重蹈覆轍
根據媒體報道,陳振聲表示,事件發生後,裕廊集團已開始展開內部審查,以找出屬下員工是否有按照規定和流程工作,以及如何改善與承包商等合作機構的監督流程。
陳振聲說:
“我已指示所有涉及參與土地清理項目的相關機構立即進行檢查,確保他們的項目監督和執行過程合規有序,以免重蹈覆轍。公共服務部門將從中吸取教訓,並加以改進。”
“我們將對此事件采取嚴肅的態度。我們很清楚,本次疏失在項目慣例及監督上,存有一段差距。所以我們必須做得更好。”
克蘭芝林地系列事件時間軸
2月14日:社交媒體上流傳一組由網民利國偉(52歲,美術設計指導)上載的對比圖,圖中顯示,兩年前原本蔥郁的克蘭芝林地,有大半成了光禿禿的土地。林地位于雙溪加株生態區內,被列爲保護地段的鐵道走廊從中穿過。
2月16日:發展商裕廊集團表示,克蘭芝林地在未完成評估生物多樣性基線研究前,被承包商華中環球“錯誤清除”,並稱清除工作始于去年12月。
但本地多家媒體相繼披露,在參考衛星資料,以及與工人多方查證後發現,克蘭芝林地清除工程疑似在2020年3月就已經開展。
全球森林觀察(Global Forest Watch)的衛星資料顯示,茂密林地從去年3月開始,從北到南逐步消失。
《海峽時報》報道,用于哥白尼地球監測計劃的前哨—2B衛星(Sentinel-2B)畫面則顯示,至少有相當于11個足球場大小的林地,在今年1月25日前被清除。
《聯合早報》則走訪工地采訪一名不願具名的工友。據稱,他在去年9月進入施工現場前,林地清理工作就已在進行中。
2月19日:建屋局前副局長投函《早報》言論版,表示大規模砍伐非一朝一夕之事,雙方都有責任,別把錯誤全歸咎于承包商。
孰對孰錯? 裕廊集團出面澄清質疑
讀者和網友們最想知道的就是:裕廊集團是否有欺瞞公衆的嫌疑?
據裕廊集團的說法,由于清除工程按階段執行,一些工作早在去年3月分階段開展。去年12月,被“錯誤清除”的林地,不在當局批准範圍內。
市區重建局的2019年發展總藍圖顯示,克蘭芝林地已被劃爲農業用途,是雙溪加株生態區的一部分,日後將發展成農業食品創新園(Agri Food Innovation Park)。
用于發展農業食品創新園的項目占地25公頃,爲雙溪加株生態區(Sungei Kadut Eco-District)的四個主要地段之一。
迄今爲止,約有11公頃的土地被承包商清除,當中包含了4.5公頃“錯誤清除”的土地。(言下之意,其余6.5公頃是獲准清除的。)
鐵道走廊及兩側的綠色緩沖區(約爲15至20米)將作爲保護地段留存下來,約占地6公頃。
裕廊集團總裁陳文凱指出,此次事件是“令人遺憾且深感關切”的。他強調,該集團將進行全面調查,調查出爐後必將結果公諸于世。
陳文凱說,作爲項目及地段發展商,裕廊集團將負起“整體責任”(overall responsibility)。
“我們不會逃避這項責任。我們不會,也從未想過。”
公園局:在這個時間點不作任何假設
國家公園局也正在根據《公園與樹木法》(Parks and Trees Act)以及《野生動物法》(Wildlife Act),調查涉事機構有否違法。
副局長梁志超表示,公園局的權責在于評估樹木砍伐的請求,並在在適當情況予以批准,同時也考察林地砍伐對野生動物的潛在影響。
“所以,我們的調查,將全面審視他們是否存在違反《公園與樹木法》和《野生動物法》的行爲。”
“展開調查時,我們將參考裕廊集團提供的事件時間表。因此,目前這個時間點,我必須澄清,公園局不會假設誰做了什麽,或者什麽時候做了什麽,以此類推。我們必須先全面徹底調查。”
在《公園與樹木法》下,任何人都不能在未經當局許可,砍伐寬一米以上的樹木,違例者可面對高達5萬元罰款。違反《野生動物法》者則將面臨高達5萬元罰款,或坐牢6個月。
馬國鐵道公司歸還土地時,是一片灌木叢地
克蘭芝林地位于克蘭芝路和克蘭芝弄交界處,面積約70公頃,約爲杜佛森林的一倍,相當于98個標准足球場大小,或裕廊湖的面積。
裕廊集團今天援引谷歌地球照片解釋,用于農業發展的克蘭芝林地並非自然保護區,或存在重大生態價值。
2011年7月1日,馬國鐵道公司(KTM)歸還這塊土地時,它只是一片灌木叢地,之後才慢慢長起植被,包括生長速度極快的外來入侵物種南洋楹(Albizia)。
裕廊集團後來在2019年建議保留鐵道走廊原有位置,留出面積六公頃的綠色緩沖地帶,提供生態連通性,並成爲農業食品創新園的一部分。
裕廊集團表示,由于該地塊並沒靠近任何敏感的生態區,按理無須展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重新提交建築方案後,須開展基線研究
去年三月,在公園局的批准下,清除工作分階段開展。若無意外,工程原本應按照時程逐步批准及執行。
然而,去年八月,受聘爲該地進行規劃及設計的顧問公司重新提交了一份建築圖冊,擬修建一個新排水溝,將水排入翻沙水道(Pang Sua River),彙聚到占地72.8公頃萬禮紅樹林和灘塗(Mandai Mangrove and Mudflat)自然公園保護區,因此必須展開生物多樣性進行基線研究。
這項重新提交的申請,可說是來得十分“不合適宜”,也打亂了原有的工程進度。
從記者會來看,一些責任的問題待查,承包商是不是被冤枉誣賴有待確定。這件事必將持續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