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于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前超過半個世紀的華人銅像,在“失蹤”10年後,2013年10月8日終于再度“現身”在館內的“新加坡曆史走廊”(見2013年10月31日(星期四)《海峽時報》新聞)。
華人銅像的重見天日,過程值得一書。蘇東坡有語雲:“事如春夢了無痕”,拘不訴諸筆墨,恐怕後來者無法得知其中緣由,此爲作斯文之用意也!
1939年,英國藝術家威廉·史德齡(W.G.Stirling)因有感于華人對新加坡的貢獻,乃將一座半身華人銅像,贈予萊佛士圖書博物館(Raffles Museum and Library,新加坡國家博物館的前身)。與此銅像同時贈獻的還有其他兩件作品,一爲中華童星(Chinese boy-actor),另一爲爪哇戰神(Ardjuna)。然而其他兩件贈品現已不知所終,唯有此華人銅像存世。當時一個名爲“新加坡之友”(The Friends of Singapore)的組織,還支付了銅像大理石基座的安裝費。此大理石基座鐫刻的中英文金字碑文,這樣寫道:
Given to Singapore in 1939 by the artist W.G.STIRLING,as a tribute to the people who have done so much by their patience,endurance and fortitude to bring the Straits Settlements and Malaya to thepresent state of prosperity
此華人半身銅像爲藝術家史德齡于1939年寄贈星坡者。華人素以堅忍耐勞著稱叻鄉,叩三府暨馬來全屬今日之繁榮,得諸華人能力者良非鮮淺,史君敬仰此優異之點,乃以此像相贈雲
華人銅像于1939年安放在博物館門前,面向史丹福路(Stamford Road),爲當時新加坡的重要地標之一。45年後的1984年12月,銅像被移到博物館側廊,讓位給作爲新加坡國慶25周年慶典一部分的“時間囊”(time capsule)。2004年至2006年,博物館閉館整修期間,這座銅像被移走,擱置在國家文物局位于裕廊的文物保存中心(Heritage Conservation Center,HCC)裏。雖然社會人士(包括網民)對此頗有微詞,但銅像卻始終沒有再度“露面”。
作爲新加坡華人會館最高領導機構的宗鄉總會,由于不忍此代表華人“堅忍耐勞”的銅像深藏不露,遂于2011年9月通過向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商借銅像的決議。然而由于當時宗鄉總會大樓的裝修工程尚在進行,此事仍被擱置。2013年3月,宗鄉總會大樓裝修工程完畢,此事又被提上日程。最後的決定是:國家博物館將此銅像重新安置。所不同的是:銅像從原本在室外的位置移入室內,以便更好的保護文物,避免受風雨侵蝕。
華人銅像到底是誰?
此華人銅像到底是誰?何以無名?贈獻者史德齡又是何方神聖?
在新加坡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吳慶輝的協助下,我們找到了一份海峽殖民地《1939年萊佛士圖書博物館年報》(Annual Report Of The Raffles Museum and Library for The Year 1939),其中有關于這座銅像及藝術家威廉·史德齡的點滴記錄(頁4)。
史德齡(W.G.STIRLING)英文全名爲William George Stirling,1887年出生。根據資料,史德齡早年就對中國的禮俗與文化有濃厚興趣。他曾在廣東住過一段時期,並與當地社會各階層人士有所接觸。1907年,年僅20歲的他來到馬來亞,兩年後加入殖民地政府的關稅與專賣局(Monopolies and Customs Services Department)服務。
1916年,史德齡與一位華商的女兒結婚。從1921年至1931年的10年間,史德齡任職新加坡助理華民護衛司(Assistant Chinese Protectorate)。由于工作的方便,收集不少華人社會的文物,尤其是秘密會社天地會的資料。1925年,他將收集所得的私會黨資料,和另外一位作者約翰·塞巴斯登·馬洛·沃德(John Sebastian Marlow Ward)聯合出版《天地會與洪門會》一書(The Hung Society or the Heaven and Earth Society),轟動一時。
The William Stirling Collection(史德齡收藏品)在收藏界中是頗有名氣的。1996年初,新加坡曆史博物館曾向荷蘭收藏家收購一批史德齡的收藏品。1997年9月,這批收藏品,多數是新加坡秘密會社的資料,公開展出。這些資料,是在1889年《社團注冊法令》(The Societies Ordinance of 1889)公布後被警方沒收的秘密會社文檔,十分珍貴。
華人銅像背面刻有1902年的字樣,說明了其創作年代。然而遲至1939年,銅像才由史德齡親自獻贈給博物館。從1902年鑄成至今,此銅像已有111年的曆史,俨然是國家一級文物了。
創作華人銅像時,一定有個“模特兒”,但這“模特兒”到底是誰呢?我們細看史德齡上述生平事迹,或許可以從中得到一些蛛絲馬迹。
華人銅像是個黝黑老者的半身相,身著唐衫,短胡須。這種打扮顯然是南方華商,更具體地說,是廣東商人的模樣。由于史德齡曾在廣東住過,又娶華商的女兒爲妻,我因此懷疑華人銅像的原型,可能與其妻子的家庭有關系。當然這只是推測而已!
不管結論如何,這座銅像是華人“堅忍耐勞”的象征,或許沒有一個具體人物,也不一定要有名字;但“無名氏華人銅像”能重見天日,確實值得欣慰,也對得起在這塊土地上艱苦奮鬥了一個半世紀的華族先賢們。
感謝本地曆史學者柯木林(Kua Bak Lim) 授權許可新加坡眼網轉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