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先生,我從來沒有見過您,我也從來沒有預期過,這一生唯一的一次與您見面,是以這樣一種形式,在我的眼前沉痛展現,大約三米,這是我與您最近的距離,大約三秒,這也是我與您最後的永別。
我今年三十四歲,結婚九年,有兩個男孩,分別六歲半和兩歲半,我們一家六口住在新加坡東部的一套政府組屋EA單位裏,我們已經移民新加坡十年。我的丈夫有一份做了十年的穩定工作,雖然壓力不小,但這些年的付出總有恰當的回報。我在兩年半之前退出全職工作,在家裏一面照顧孩子們,一面做華文補習老師,並有大段時間來投入我最喜歡的寫作事業。支持我的家庭平靜而美滿運行的,還有我的父母,因爲我是家中獨女,所以自從我們移民後不久,依賴有探親政策,就把我的父母接來同住,父母全心全意地照顧孫輩,操持家務,讓我和丈夫都能沒有牽挂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裏。
每個工作日的早上,從六點半開始,父母就起床爲讀小學的大兒子忙碌了,而這個小學是我們全家人都非常滿意的學校,我和丈夫通過做義工的方式,公平的競爭到了入學機會,沒有額外花費一分錢。吃了早飯,由外公送他上學,學校距離我家只有10分鍾的步行距離,但是這兩年在修新的地鐵線,所以這一段需要繞行,于是外公就用腳踏車推著他去學校,不過不用擔心的是,施工工地被維護的非常整潔,車輛行人都嚴格依照交通燈指示,所以我可以放心的躺在床上一直睡到八點。
八點鍾,該送小兒子上幼兒園了,這個幼兒園就在我家樓下,非常的方便,因爲哥哥在這裏畢業,所以弟弟自然而然有優先入學權,政府每月會提供大約40%的學費補貼,剩下的部分我們用政府給予的教育基金來支付,而大兒子享受免費教育,小學階段每月學雜費6元。小兒子每天在幼兒園吃三餐飯,早餐、午餐、下午茶,在午睡前洗澡、喝奶,每個班級有一位華文老師並一位英文老師,除了唱歌跳舞做遊戲,還有一項重要的訓練,就是學會怎麽自理,雖然他只有兩歲半,但是我從不擔心他的幼兒園生活,因爲我確信老師們的職業素養,即便這只是一間普通的鄰裏幼兒園。
孩子們爸爸的公司,距離我家只有10分鍾車程,他每天都搭巴士上班,步行回家,早上看看手機裏的巴士時刻表軟件就知道幾點鍾下樓,或者到了巴士站,看看電子顯示牌,就知道哪一輛巴士先到,整潔便利發達的公共交通,是城市運行的網絡。而下班時,在月朗星稀、整齊蔥郁的街道上步行回家,也是一種放松心情的方式。
外公送完了孫子,就去社區花園照顧他的植物,在這裏,他收獲了若幹種水果蔬菜。這一片面積不小的花園,是新加坡每一個組屋社區都會有的鄰裏設施,主要爲了給孩子們一個認識植物、了解大自然的機會,花園分配給附近的居民,不管誰有興趣,都可以提出申請,前提是可以做稱職的園丁,即使我的父母只是探親的外國人身份,居委會的主席也對他們十分客氣,並感激他們對社區的奉獻,每每給予物質回饋。
外婆負責每天買菜,除了家裏附近的幹濕巴刹和超市,她還知道一些很地道的批發市場,時常讓我帶她去采購。除了料理家務,外婆開朗好強的性格,讓她交友甚廣,這裏有同爲移民家庭的老人,也有新加坡本地的樂齡人士,更有我們的印度和馬來鄰居,雖然語言不通,但是外婆自有她的辦法來溝通,鄰居們都會送來地道的食物請他們品嘗,父母也會送去中國美食來共享。
孩子們都去了學校之後,上午我會寫文章或者看書,或者做些家務,最近我在畫畫,有時會出席一些活動,或者和朋友見面聊天,下午大兒子放學以後,我會輔導他做功課、練鋼琴,學校課程分配合理,不僅有大量的文體活動,還有豐富的課外活動,連牙醫也會定期拜訪,我不太擔心他在學校的情況,因爲班主任老師常常發郵件來與家長保持溝通,任何問題也可以隨時聯絡到班主任,我也不需要操心如何討好老師們,正如我自己本身在教學中,也是全力而爲。料理完自己的孩子,通常傍晚開始,我就會去補習中心上課了。補習中心恰巧在我家附近,步行5分鍾就到了,即使下雨天也沒關系,因爲新加坡幾乎所有的建築物之間都有雨廊連接。因爲便利,所以我幾乎每個傍晚都能給學生上兩節課,我的學生中除了華人小孩,還有爲數不少的印度裔和馬來裔,也有少數歐美、韓日小孩,他們都非常積極而努力的學習著華文,因爲越來越多的人明白,掌握雙語是未來社會一種不可替代的優勢。
到了周末,我和丈夫會帶著孩子們到處吃喝玩樂或者參加朋友們的聚會,新加坡雖然小,但是這裏有各色的公園、海灘、遊樂場、圖書館,而且幾乎都是免費的,我們總能發掘出新鮮的玩法,父母現在已經不怎麽跟我們一起出門,因爲周末是他們的假期,特別是外婆,她已經對新加坡差不多了如指掌,可以帶著外公和其他老夥伴一起逛街;而外公喜歡騎腳踏車環島,他們老大爺腳踏車隊已經足迹頗多。有很多朋友問我怎麽可以同時兼顧兩個孩子,還有自己的工作時間,當然這離不開父母的幫忙,不過在父母回國的時候,我也可以應付,最關鍵的是良好的社會秩序,以及對待母童整體的和善態度,即使我一個人帶兩個孩子出門,我也不需要時刻盯著他們,因爲我知道這裏是安全的。
李光耀先生,這就是一個移民十年的普通家庭的生活軌迹,這一切都是瑣碎的,但在這一切的背後,都是您以整個人生所創造與規劃的強大社會結構所帶來的穩定與繁榮,我們的生活中早已深深刻入您的印記,誠然我們有今天的生活也離不開個人的努力,但是如果沒有一個公平公正,任人唯賢,種族和諧的平台,一切都將是空談。
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先生去世,在過去的整個星期裏,新加坡是黑白的世界,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這是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這是一個爾虞我詐的時代,在這樣一個不再單純的時代裏,新加坡的普羅大衆創造了一個肅穆的奇迹,如果當年的十裏長街送總理是空前的,那今天的十裏長街送總理必然是絕後的,時代已然不同,很難再出現影響如此深遠的人物。
李光耀先生,這一天我們全家一起去吊唁您,我們長久的伫立在海洋一樣的留言牆面前,我努力的用淺顯的話語來給孩子們講述您是一個怎樣的人,雖然他們現在還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若幹年以後,他們會感恩,因爲此刻,他們也在。
2015年3月29日,我們來送您最後一程,一路大雨滂沱,在靈柩途徑的道路兩旁,已經被黑白的素服和鮮紅的國旗填滿,沒有人在意身體濕透,這個時候,更濕潤的是眼睛,比大雨來勢更凶猛的是止不住的傷悲。等待了許久,當靈柩前方開路的警車即將駛來時,我突然有點無法承受這個場面,沒想到靈柩車隊數量非常少,而且超乎想象的快速經過,這也是我和您最接近的距離,瞬間就在大雨中漸行漸遠。這就是人生嗎,您爲新加坡奮鬥一生,即使我們有再多不舍,也終究無法多留那離去的腳步,哪怕一分鍾。
靈柩車隊離開後,人群迅速散去,沒有擁擠,沒有淩亂,這就是新加坡的常態。
于我個人而言,感謝鄧小平先生的改革開放政策,讓我有機會走出國門;感謝李光耀先生建設了如此美好的新加坡,讓我有機會能平靜而從容的享受生活,沒有生活在新加坡的人,可能無法理解我們這些移民對于他的感情,最近也看到了許多許多對于新加坡和李光耀先生的極端評價,我不想談政治,也不想談民族大義,更無謂是非,請彼此尊重,此文僅紀念我所尊敬之李光耀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