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中國高中語文第六冊這本教科書,你會看到一篇微型小說,名字叫做《小站歌聲》,小說贊美了老師對學生的愛心和奉獻。這篇微型小說曾獲得世界華文微型小說比賽大獎,根據小說拍攝的微電影也在意大利和日本的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佳作獎。小說的作者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已在新加坡工作生活十幾年的山東人修祥明。
《小站歌聲》
子夜時分,山村的小站昏暗靜谧。苗蘭老師提著行李,來到站台,象觸電般渾身顫抖起來。她本想在夜深人靜時,悄悄離開山村,沒想到全班四十多個孩子,全站在這裏爲她送行。
站牌下,放著一籮子山核桃,籮把上貼著個紅雙喜字。這是山裏人祝賀新婚的禮節。
三天前,她去了趟縣城,回到山村,她對孩子們說,要和遠離千裏的男朋友舉辦婚禮,婚後她就在那裏定居了。
孩子們舍不得她,卻沒張口將她挽留,只將一串串難舍難離的淚水灑下。
遠處傳來列車的長鳴,四十多個孩子含著淚水,像一棵棵被雨水澆傷的禾苗一樣,淒悲地立著。
班長說:“咱們爲苗老師唱一首《好人一生平安》吧。”
歌聲在夜空中響起,“有過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過多少朋友,仿佛就在身邊。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如今舉杯祝願,好人一生平安。”
這歌聲低沉悲哀,這是孩子們真誠的祝願。
列車徐徐地向前開動著,孩子們像一陣旋風一樣跑著,唱著……
好人一生平安。
歌聲像被淚水濾過似的。
車上苗老師失聲痛哭起來。
孩子們怎知道,她不是去結婚。三天前,去縣城體檢,她患了白血病,在人生的旅途上,她只有半年的時間了。
如此溫情作品作者,拿手絕活竟是拉面
2001年的夏天,新加坡一家知名中餐館來到山東青島招聘廚師,當地中介推薦了六、七十人前來面試,錄取名額僅爲一人。
43歲的修祥明也來到了招聘現場,但不是爲了應聘,而是應中介公司之邀前來表演他的拉面絕活撐場面。其實修祥明很想參與應聘,可是他的年紀並不符合35歲以下這一要求。心下雖很無奈,但手上不能怠慢,當一根根細如發絲的拉面經修祥明手中拉出,呈現在衆人面前時,大家都拍手叫好,場面相當熱鬧、歡快。勝利完成了任務,修祥明收拾好東西正准備離開時,卻被中介公司的人叫住,原來,他的拉面絕活俘虜了餐館面試人員的心,當即拍板要錄取超齡的修祥明,這個意外的消息令修祥明喜出望外。
中國恢複高考的第一年,修祥明被一所中專錄取,被分配到烹饪專業,畢業後,他在一所療養院擔任廚師,獲得國家特一級廚師資質。可是後來療養院收入遞減,他有父母老婆孩子要養,生活壓力可想而知。面對突然降臨的出國賺錢的機會,怎不令人激動?可是想到自己已年過不惑,放下一切漂洋過海到異國他鄉,心中又不免憂慮。
就這樣,帶著複雜心情,修祥明來到了新加坡。最初生活是忙碌、辛酸的,每天放工後又累又乏,想家人、想家鄉。爲了多積攢些錢,修祥明舍不得吃,舍不得花,擠在六個人同住的組屋裏。慢慢的認識了街坊四鄰,和同事們也成爲了好友,生活才有了起色。
修祥明的拉面絕活越來越被更多的人熟知了,所以他被邀請去烹饪學校傳授拉面技法,學員中還有印度人、馬來人。能把中華傳統美食傳播出去,修祥明覺得非常自豪。有一次,一個六星級大酒店邀請他去表演拉面,但要求拉出的面必須是紅色和綠色。不可以加色素,怎麽辦?最後修祥明想到用胡蘿蔔汁和菠菜汁和面的方法,拉出了漂亮、環保的面,觀者皆贊歎不已!
和莫言以文會友
修祥明從高中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多年來著有長、中短篇小說近百篇,海內外獲獎40多次。其中《修祥明小小說選》獲華東地區優秀圖書獎及青島市政府文學藝術獎。他的作品多次被報刊、雜志選載並被翻譯成十余種語言介紹到世界各地,數篇作品被香港、日本、土耳其等選入中學及大學教材。
修祥明擅長用白描手法刻畫人物,著力挖掘普通人身上所蘊藏的人性美與人情美,筆下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小說文字簡潔精煉,且每有弦外之音,既有可讀性,又耐得住細細品評。
來到新加坡的最初幾年,修祥明忙于應付新的工作和生活,忙于賺錢養家糊口,所以雖思考的多,卻無暇寫作。待一切穩定下來後,他又再次進入了創作期,而且他的創作題材變得更加寬泛,這主要得益于本地的生活經曆爲他的創作素材增加了新的靈感。
近些年來,修祥明先後在本地報紙、雜志及中國發表若幹篇作品,其中包括短篇小說《二月二》、中篇小說《陪席》等,還獲得了兩年一度的中國小小說大獎金麻雀獎。目前,他的一篇以本地外勞爲題材的6萬字的中篇小說已然脫稿,就要出版了。修祥明說創作就像是爬山,過程艱難,結果卻歡欣!
(在馬來西亞舉行的世界微型小說研討會,後排右一穿藍衣者爲修祥明)
90年代中期,也是山東人的莫言常常去青島,多次住在修祥明所工作的療養院,就這樣二人相識了。他們以文會友,暢所欲言,修祥明說他和莫言的交流更好地促進了自己的創作,對自己收益很大。後來,他的小小說《父》和莫言的小說《指枷》一同被收錄在日本大學的校刊,莫言的小說《貓頭鷹的叫聲》和他的小小說《小站歌聲》也同時被收錄在高中語文課本中,能和莫言的作品收錄在一起讓修祥明覺得很榮幸。
修祥明來到新加坡後,他們就鮮少見面了。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人在新加坡的修祥明聽到消息後異常高興。在他心中,莫言就像一個大哥,十分親切、謙和。
十多年的本地生活讓修祥明對這裏深情一片。目前,他白天在家從事創作,晚上到餐館做工,生活恬淡甯靜。雖然孩子在中國生活,自己也上了一點兒年紀,但修祥明說這裏是他的第二故鄉,他要在這裏繼續生活與寫作……
(感謝作者張金宇投稿,本文原載于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