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問題對新加坡至關重要,如何處理好與海峽兩岸的關系關乎到新加坡的國家利益。多年來,以李光耀爲首領導下的新加坡充分利用其自身的優勢,積極在海峽兩岸關系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一度發揮了獨特而關鍵的作用,同時也爲新加坡贏得了巨大的國家利益。新加坡在海峽兩岸關系中的成功角色出演,彰顯了新加坡現實主義外交的務實風格。[關鍵詞]新加坡;海峽兩岸關系;信使及評論人角色;現實主義外交
海峽兩岸問題對新加坡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多年來,新加坡一直利用自身的優勢,以一種既能在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之間保持平衡、同時又能使新加坡從中獲益的方式往來于海峽兩岸之間,在海峽兩岸關系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
一、新加坡與海峽兩岸的密切關系
談論新加坡在海峽兩岸關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必須首先了解新加坡與台灣地區以及與中國大陸的關系。
(一)新加坡與台灣地區的關系
因曆史及政治原因,新加坡與台灣地區的交往早于中國大陸。新台之間雖沒有正式的外交關系,但雙方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著頻繁的高層往來、密切的軍事交流以及廣泛的經貿合作。新台交往開始于上世紀60年代蔣經國執政時期,這是新台關系最爲密切的時期。當時,新加坡國家剛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國防力量幾乎全無,而台灣地區恰逢在國際社會上處于日益嚴重的外交孤立局面,1967年,台灣地區提出了協助新加坡建立空軍的計劃,雙方的合作由此開始。1975年,新加坡與台灣地區簽訂長期軍事合作計劃一《星光計劃》。多年來,新台之間的軍事合作從台灣地區協助新加坡建立陸海空三軍、爲新加坡提供軍事訓練場地並代爲培訓武裝部隊、發展到新台聯合遠航訓練、武器交易等諸多方面。除了密切的軍事交流,新台多年來在政治、經貿、文化及教育等方面的交往也十分廣泛。自1969年起,雙方即開始互設商務代表辦事處以促進雙方的交流與合作。1988年,蔣經國去世,李登輝接任台灣地區領導人。新台關系在李登輝執政初期曾一度加深,但隨著李登輝公開推行的“台獨”與新加坡“一個中國”的立場産生分歧,新台之間的高層往來逐漸減少,但雙方在經貿及軍事等領域的合作仍然繼續保持並向前發展。2000年,陳水扁上台,繼續並加大推行“台獨”政策,導致台海危機不斷升級,新加坡從自身國家利益考慮,與台灣地區的關系基本處于維持狀態。2008年,馬英九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他針對兩岸關系所奉行的“不統”“不獨”“不武”政策不僅增強了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穩定了台海關系,同時也促進了亞洲區域的和平與穩定,因而新台關系逐漸獲得改善。
(二)新加坡與中國大陸的關系
新加坡與中國大陸的關系開始于上世紀的70年代。當時,基于冷戰及意識形態差異等因素,新加坡與中國之間沒有建立外交關系,政治上很少接觸。1978年,中國“文革”結束並開始實行改革開放,鄧小平于同年訪問了新加坡,這對中新兩國都是一次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訪問,是中新關系的轉折點。此次訪問的一個重大成果是鄧小平與李光耀就冷戰時期由于東西方政見差異導致的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産生敵視和戒心的問題達成諒解,這爲中國與新加坡最終消除政治敵對、增強互信、恢複友好往來奠定了基礎。此次訪問的另一個重要成果是新加坡成功的治國與執政理念以及它在建國短短10余年間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給鄧小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鄧小平意識到這個與中國在民族、文化及價值觀等方面有諸多相似之處的國家可以爲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提供很多寶貴的經驗和借鑒;同樣,新加坡也從剛剛改革開放起步的中國看到了它可能會給新加坡帶來的巨大機遇。自此,中新關系開始邁向實質性合作與發展的軌道。1990年10月3日,中新正式建交。在此後的20多年間,兩國在求同存異、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經濟、文化、科技及政治等多領域的交往,雙方的務實合作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果,極大地促進了兩國的共同發展、造福了兩國人民、同時也對亞洲區域乃至世界的穩定與發展産生了重要而積極的影響。
二、新加坡在海峽兩岸關系中扮演的角色
新加坡因與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均保持著密切的關系曾一度成爲海峽兩岸傳遞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此外,以李光耀爲首的新加坡領導人多年來在許多國際公開場合發表的關于海峽兩岸關系的評論也成爲了世界其他國家了解大陸與台灣地區問題的重要參考。
(一)爲海峽兩岸傳遞信息
1985年9月20日,鄧小平在北京會見來訪的李光耀,那時蔣經國病重,鄧小平擔心蔣經國去世後台灣地區會出現“台獨”,因此請李光耀代爲轉達希望能與蔣經國早日見面、共同商討解決台灣地區問題的願望。李光耀很快將信息轉達給了蔣經國。不久,蔣經國通過李光耀轉達了謝絕會面的信息。這樣的回信使已81歲的鄧小平得出在其有生之年解決台灣地區問題希望不大的結論,于是調整兩岸關系政策,將阻止“台獨”列爲首要任務,而把中國的統一大業留待未來。蔣經國雖未與鄧小平會面,但在接下來的歲月裏,他實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改善兩岸關系的民主改革政策,比如:他于1987年7月14日頒布總統令宣布終止在台灣地區實施了38年的戒嚴令;同年11月,他宣布開放部分台灣地區人士赴大陸探親、允許台灣地區人赴大陸經商等政策,結束了海峽兩岸近40不相往來的局面。對此,鄧小平也做出了積極的響應:歡迎台灣人民赴大陸探親、投資。由此可見,當時的兩岸領導人通過中間人間接傳遞的信息,准確地了解到對方的想法,基于對中國統一持有共識,雙方遠見卓識地調整了兩岸關系政策,這對日後兩岸關系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1993年4月27-29日,在李光耀的牽線下,處理海峽兩岸事務的民間組織一海協會和海基會首度正式會談一“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開創了兩岸在第三地正式接觸與簽署協議的一種新模式,同時也凸顯了新加坡在兩岸關系中的特殊地位。1995年6月,李登輝訪美事件導致兩岸關系惡化,中國大陸隨後在台灣地區海峽附近展開大規模軍事演習,台海危機爆發,兩岸關系跌入谷底。李光耀于同年8月率領新加坡工商代表團訪問中國,其目的之一是爲化解海峽兩岸危機。
多年來,新加坡在兩岸之間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傳遞人”的角色,特別是在兩岸處于敵對、不接觸的時期,對海峽兩岸之間的溝通起到了積極而關鍵的作用。
(二)海峽兩岸關系問題的評論人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大陸與台灣地區交往的日益增多以及交往信息透明度的增加,新加坡在海峽兩岸之間扮演的信使角色開始逐漸減弱。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新加坡依然十分關注台海問題,並積極爲自己在海峽兩岸關系中尋找新的角色。進入21世紀後,以李光耀爲首的新加坡高層領導人開始通過在國際舞台上時時發表對海峽兩岸關系的評論這樣一種新的方式繼續積極地參與海峽兩岸關系事務,在國際社會上受到廣泛的重視,對國際社會更加深入地了解海峽兩岸關系問題依舊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針對李登輝、陳水扁推行的“台獨”,李光耀曾多次在國際公開場合表示擔憂、反對和批評。2006年,他曾嚴厲地表示,“台獨”是愚蠢之舉,必然引發戰爭。2008年,針對陳水扁一意孤行實施的“台灣地區入聯公投”,李光耀指出,台灣地區沒有認清國際形勢,台灣地區應該加入大陸的發展,一起取得繁榮。他還指出,台南民衆受台灣地區當局領導人的誤導與欺騙,誤以爲台灣地區真的能夠“獨立”,是因爲他們不了解自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的現實情況。他勸說台灣地區領導人暫時擱置兩岸問題,讓曆史去做決定。02011年,對于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他表示肯定,建議馬英九當局“多讓台灣地區官員到大陸走走,這樣有助制定決策”。同年,在另一個公開場合,李光耀指出,兩岸統一只是時間問題,中國應該耐心等待,如果使用武力,就等于在殺害自己的族人,那不僅對中華民族是個非常大的打擊,也將重重影響之後大陸與台灣地區的關系;他不認爲使用武力符合中國的利益,他認爲經濟因素將會解決獨立或統一的問題。2004年,新加坡新當選總理李顯龍在其首份國情咨文中談及兩岸關系問題時重申:新加坡支持“一個中國”政策,反對“台獨”,他同時表示如果台灣地區宣布獨立,將引發戰爭,殃及新加坡及整個亞洲區域,新加坡將不會承認或支持台灣地區。
三、新加坡外交政策的折射
新加坡之所以能夠在其它國家皆因與台灣地區交往而受到中國大陸抗議時而自己卻能自由地穿梭于海峽兩岸之間並在中間扮演重要角色、同時還使新加坡從中獲益,這在本質上是新加坡現實主義外交政策的一個折射。
新加坡所奉行的外交政策是和平、中立、不結盟,其根本目的是維護新加坡的生存、獨立與安全,以及促進新加坡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經濟外交是新加坡外交政策的基石。新加坡外交的核心原則是:
1.立足于東南亞,但不受區域限制;
2.爲自己制造政治、外交和經濟空間,跨出區域、同整個世界保持聯系;
3.奉行大國平衡政策,即:小國要在大國中找到平衡,尋求生存、謀求發展。在此政策指導下,多年來新加坡通過頻繁的高層領導人互訪積極發展同台灣地區和大陸雙方的交往,成功地與兩岸雙方建立起和平共處的密切關系及互惠共贏的多領域合作。對于新加坡這樣一個小國,在海峽兩岸的夾縫中尋求平衡和生存並非易事。台灣地區自60年代開始幫助新加坡建立軍事力量起就曾多次要求新加坡在外交上給予台灣地區回報,但每次均被新加坡婉拒;中國大陸也曾多次質問新台關系,但也每每被新加坡巧妙地應對過去。對于與海峽兩岸的關系,新加坡一直秉持“一個中國”的立場,同時也避免因爲與台灣地區之間的往來而卷入海峽兩岸的矛盾漩渦。新加坡憑借與海峽兩岸雙方的密切關系,一方面巧妙而成功地在兩岸之間保持平衡,另一方面還積極爲雙方扮演了“信使”及兩岸關系問題“評論人”的角色。特別是新加坡“國父”、掌控新加坡政壇長達46年的前總理兼內閣資政李光耀,作爲新加坡務實外交政策的制定者,他是促使新加坡與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最大推手。他與海峽兩岸領導人的密切關系使得他對他們的政治理念及執政方針有著更爲深刻的理解,因而對兩岸關系的發展常常能給予相對客觀而准確的分析和評價;此外,由于他能坦誠地向兩岸雙方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因而獲得了兩岸領導人的共同信任。他長期穿梭于海峽兩岸之間,爲兩岸的領導人傳話,並時常對兩岸關系發表重要評論,在推動完全不接觸的兩岸進入大規模交流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否認的作用,他也因此被譽爲“兩岸媒人”和“三黨資政”。
新加坡在海峽兩岸關系中積極扮演角色也爲新加坡贏得了巨大的國家利益。通過與海峽兩岸的多領域合作,新加坡經濟取得了巨大的增長,軍事實力獲得了顯著的提升,在政治及國際影響力上,也因其在海峽兩岸關系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而獲得了極大的提高。新加坡,這個國土面積只有700多平方公裏的迷你城市小國得以成功地在複雜的國際環境和大國關系之間求得平衡與生存是新加坡現實主義外交政策的一個成功範例。
四、結語
新加坡對海峽兩岸問題極其關注,因爲如果海峽兩岸和諧共處,新加坡也將能從中獲益;相反,如果兩岸發生沖突,必將會波及亞太地區的和平與安全,新加坡也無法置身事外。基于國際形勢及自身利益的考慮,多年來,新加坡在其靈活、明智而務實的外交政策指導下,不斷調整與海峽兩岸的關系,適時地變換自己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通過在兩岸關系中積極發揮影響力而努力使自己爲兩岸雙方乃至世界其他國家所需要,進而成功地在複雜的國際環境及大國之間求得平衡與生存。新加坡在海峽兩岸關系中扮演角色留給其他國家的啓示是:一個國家無論大小,都需要不斷地思考大局,思考國家的定位,以做出真正符合本國利益的決策。
來源:中國論文網